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掐     
《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有八种关系,变成64卦,整个宇宙就都有解了。所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八卦爱好者,仅仅关心谁和谁又上来床,谁和谁又走了光……是不够的,更要从这些上了床走了光的事件表面挖掘出人性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园,用S形曲线分割为两个相等的面积,施以黑白二色。这便是中国古老的太极图。据说,周文王据以“演易”,谓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万物。其玄妙哲理,可以阐释为天与地,有与无,阴与阳,正与反等等,一句话即对立的统一。 一条线,用一个点在大约8:5的连接处加以分割,这条线便呈现出最美的比例。按照这个比例制作长方形几何图,该图的长与宽便呈现出最美的效果。而长与宽的和与长又恰恰也  相似文献   

3.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4.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句话。因此句表述,太极一方面成为八卦产生的首要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八卦不仅是图画符号,而且象征天地万物,所以太极也成为天地发生和存在的一个本源或本体环节。传统易学史中的太极之义约有十三种之多:北辰、元气、无、先天本体、未分之一、一物而两体、理、心、阴阳之浑合者、天地之性、非理非心非气的天道本体、大中之道、不变之一。此诸种阐释的内涵及其义理变迁是诠释者们四种考察角度的产物:宇宙论的视野、本体论的视野、作八卦的视野和蓍卦过程的视野。太极诠释史中存在着从宇宙论概念向本体论概念发展的过程。邵雍从作八卦角度论述太极概念是易学一大发展,清朝考据学派主张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为蓍卦过程的概念并不符合早期易学的观念。太极本体论的阐发史中,邵雍和胡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老子>与<易大传>论宇宙生成名异而实同.其异有二一是前者讲宇宙生成从道开始,后者从大一开始;二是两者表述不同.其同有三(1)都用数字表述宇宙生成;(2)都用阴阳对立表示天地万物对立;(3)<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皆讲和气生物,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6.
从词源词义和应用意义两个方面论证:“太”为时间联系,“极”为空间联系,“太极”指宇宙在时空极点状态下的空时关系,引申为宇宙从时空原始状态下,生成、演化的发展规律或模式。“一、中、道”三字近义;“太极、皇极、大恒”三词通假;“道生一”与“太极生两仪”哲学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孙奇逢是身跨明清两代的著名心学大师。其思想造诣颇深,而犹精于《易》学。他深刻地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兀》)的根本思想。如说: “《易》以道阴阳”。其理止此矣,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读易大旨》卷三。以下引此书,仅注卷次) “《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不幽明、死生、鬼神之理而已。(同上)这就是说,“道”是“一阴一阳”,是“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外此,将无处寻“道”矣。他从“一阴一阳”中发现了世界本质,如曰: “《易》有太极”,乾坤之生生而子息者是。(同上)这就是说,所谓“太极”,无非指“乾坤之生生而不息”罢了,“而实非另有一物立于两仪器象之前也。”(同上)“太极”不离两仪四象,是犹“形上形下不离形字”(同上)的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阴阳哲学观是宇宙统一理论的基础,是解读地球生命体诞生、发展、变化直至终结的密码。太阳系诞生论和地球生命假说是一个哲学范畴内的命题,与神创论、进化论、泛生论不同的生命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来源于母宇宙,起源于地球胎里的生命体,繁衍在海洋母液中。从地球的脊骨——大洋中脊处涌出的轻者上升、浊者下沉的地幔岩浆即是地球生命体的太极,太极所生两仪即新洋壳,四象对应岩石四象、地壳四象等,八卦对应地球八大板块和岩石八层序列等。以走向基本呈S型的大洋中脊为界,地球分为两个半球——太极图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地球生命体的画像,刻画了太极神鱼的构造、形态、颜色。以太平洋中脊为脊骨,从南极到北极形成一条较大的黑色神鱼;以大西洋、印度洋中脊为脊骨,从北极到南极形成一条相对较小的白色神鱼。地球生命体拥有防御、信息、新陈代谢、散热、神经等诸多子系统。地球生命假说是人类面临哲学思维和科学发展的前奏,认识地球生命是人类认识宇宙、生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刘宗周《易赞》是其《周易古文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纲领,全文由11个篇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上天之载,坤以法效;一齐俱到,浑无后先;一气周流,《易》有逆数;体用一源,各正性命;一心是矣,百司为神。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天道阳主阴辅,阳为太极,化生为两仪、四象。太极、两仪、四象并非前后生成关系,而是一齐俱到,呈现出共时性的生生之道。究其原因,在于《易》有逆数,一气流转,无往不复,生生不息。天道元亨利贞,人心亦然。上天赋予人以至善之性,即为本体,此本体之性因心而明,所以,本体即是工夫。换言之,即心即性,即体即用。所谓体用一源,各正性命,即要求人心一念未开之际,以理制欲。如此即是懂得吉凶悔吝之道,从而迁善改过,入于圣域。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不单要写出规范的文字,也要把文字写美。美,是一种感受,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人们将书法的美感首先落实在书体上。如汉晋书论中的各种“势”①。在对书体美的自觉追求中,在“势’冲(即运动中),人们发现了“力”一、“力”的本源“力”为书法艺术生命形式的本源。它被真正的发现和赏悦体现在蔡邕《九势》中: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丽,义为“附着”。书写时起笔藏头、收笔护尾,力就会蕴含其中;下笔用力,肤肉就会附着而生。此条表面上是在阐述技法,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生命感。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论述关于矛盾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矛盾的许多方面。其中有把矛盾的解决分为三种类型的思想,即分成分离性矛盾、均衡性矛盾和融合性矛盾的思想。 一、关于分离性矛盾 西周时代的《周易·系辞》上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就是说“太极”——“一”,能分出“仪”——二。里面包含有“一”分离成“二”的意思。又说:  相似文献   

12.
世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太平经》所言“生—美”、“寿—美”,还是“与道合一”的“道—美”最高境界,都无不蕴涵着“和谐—美”的思想。和谐是一种美的状态,一种美的境界,一种审美标准。在《太平经》中具体表现为自然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人与人和谐美和自我身心和谐美。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为什么会定型为“四声”?陈寅恪先生早在 2 0世纪初就认为是由于佛经的转读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三声的影响所致。根据现存沈约关于“四声”的材料考论 ,汉语“四声”形成的真正理论依据并非外来的文化 ,而是渊源于传统文化中古老的“四象”理论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唐文宗开成年间,睦州刺史吕述认为,城隍神合于八蜡中所祭的坊与水庸。(见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周代,每年十二月,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八种与农事有关的神灵,酬谢他们在这一年中对农事的功劳,并兼有祈求他们在来年里更好地保佑人们获得丰收之意。这种祭祀活动,就叫“八蜡”,或简称“蜡”。所祭祀的八种神灵中,其六为坊,其七为水庸。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周易》文本可以解读出丰富的生态美内核,其中主要包括“生生不息”的生态生命美、“天人合一”的生态存在美、“生稚养终”的生态节律美、“辨物居方”的生态环境美、“保合太和”的生态和谐美、“曲成万物”的生态创造美等内容。《周易》中蕴含的古代朴素而深邃的生态智慧,对于我们矫正近代以来居于人类思想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世界观的反生态倾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仑 《社区》2011,(2):25-25
记得早先读书时,美学教材中专门将“优雅”的美给了女人,它的意思很宽泛。可以叫做“优美”。当然.美既有雅而美,也有俗而美、艳而美。人们一般只将“雅”与文化、知识、学问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20.
忆幼时读《出师表》,对“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中之“不毛”二字,老师依《古文释义》原注“不毛乃不毛之地”,稍加补充而解释之曰:“不毛为不生草木,非常荒凉之地”。殊感困惑。考入初中后,看世界地图,知缅甸北部有地名曰“八莫”者,心窃喜。次年暑假,乃将“不毛”即“八莫”之由,写成札记并请老师指正。殊业师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