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 《城市观察》2010,(2):130-136
低碳城市建设涵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多个层面,其建设理念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高度吻合,湖南应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这一契机和平台,明确发展规划、完善法律规章、配套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氛围,从而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梯度有序构建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系到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化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转型"的关系,并阐述长株潭城市群低碳转型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 《城市观察》2011,(3):163-169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分析导致当前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阐述产业布局对两型社会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产业布局发展的新的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曾万涛 《城市》2011,(2):22-25
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已3年有余,建设长株潭“两型”新市镇既是优化长株潭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需要,又是建设长株潭“两型”城市群的要求。长、株、潭三城结合部昭山、益阳东部新区、湘阴县界头铺适宜建设第一批新市镇;浏阳市、醴陵市、湘潭县将规划第二批新市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新市镇建设的首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鹏 《城市》2010,(10):53-57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在经过25年自主发展后终于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异军突起,并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不懈努力。2010年1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儇》正式实施,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在地方立法的指导下全面、有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良  曾菊新 《城市》2008,(10):13-18
党中央、国务院继在“十一五”规划中作出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后,又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在中部两大城市密集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这对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经济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3):56-59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城市群行政区经济色彩仍然相当浓厚。长株潭城市群应通过合作博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调整行政区划,以弱化行政区经济.为城市群成功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2008,(2):4-7
2007年,湖南的冬天格外暖和。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0.
宋姣姣  彭鹏 《城市》2017,(10):14-19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深入分析汨罗经济一体化、区位及交通等优势,正视经济实力不强、投资环境欠佳的不足之处,进行汨罗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定位分析.最后,从交通、产业及规划等方面对汨罗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路径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增长与生活碳排放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低碳城市”不仅需要产业转型和技术革新,也需要生活方式逐步向“低碳”方式转变。本文重点关注城市的生活碳排放,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综述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空间蔓延三个标志特征)与生活碳排放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内的研究,简要介绍当前中国城市生活碳排放的构成及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碳交通分析及推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通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以及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既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低碳交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全局上统筹,在充分研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结构性减碳、技术性减碳和管理性减碳三个方面论述了低碳交通的推进措施,探究低碳交通建设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低碳城市运行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减排目标,并分别从低碳城市的规划、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总结了深圳的政策和做法。本文认为,深圳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进一步改变能源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厦门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力  倪玲  李响 《城市观察》2010,(4):102-109
厦门城市规划与交通结构滞后于低碳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迅速增长严重制约了厦门低碳交通转型。为了实现厦门低碳交通转型,相应的对策有:加强低碳城市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结构,激励低碳交通技术创新,完善低碳交通制度,促进低碳港口航运产业转型,推进低碳航空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区域性的海西城市低碳交通联盟,大力拓展各种低碳交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功能与低碳化关系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当前关于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尚不清晰,本文从城市周边生态服务体系的培育出发,论述了其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从低碳城市的内部建设,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低碳化、城市运行低碳化以及生活方式低碳化三个层面,来论述低碳城市建设的架构及其内在联系。指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是贯穿低碳城市建设各个层面的核心理念,不同层面的低碳化措施可以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构成了低碳城市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11,(4):126-133
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视角考察,加强低碳科技创新与科技公共服务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与前提。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低碳科技创新而构建的科技基础条件和服务平台。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型主要包括功能流程、功能类型、四维主体等。实现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需要构建合作创新、政策支持、联席协商、要素流动等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张可 《城市观察》2013,27(5):86-93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24个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有: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区域总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