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 佛山两个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广东省前列.在国家大力倡导区域合作背景下,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对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瑞鹏 《城市》2019,(2):61-72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间形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的区域,注重城市群建设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与重点任务。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本构成单元,推进我国城镇化质的提高及实现乡村振兴均需以都市圈为基础载体。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对于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我国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中心城市,重新界定我国的都市圈,经测算我国基本形成24个都市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有9个、 5个、 6个和4个;从城市功能的视角,采用熵值法对都市圈进行类型划分,可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发育期及萌芽期。  相似文献   

3.
王玉明  王沛雯 《城市》2015,(1):42-47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群以超常规的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的增长极.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珠三角不断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推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战略布局,三个城市圈竞合发展,形成了一个由“圈内一体”到“三圈联动”,由小及大,共同促进珠三角一体化的局面.笔者总结近年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但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容易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向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失去发展机会。如何保存非中心城市的实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东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埼玉县为例,分析在东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埼玉县如何从中获得机遇,进而通过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实现非中心城市地位逆袭,最终为国内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运源  卢扬帆  孔超  张欢 《城市观察》2012,(6):88-94,81
根据区域一体化理论,结合新时期广东省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中,建立和发展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实践,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整体发展的新意义、地位和作用,讨论了珠江三角洲通过建设和发展若干个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圈,对于新时期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好发展颇具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战略层面的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国际竞争力转向以提升城市群创新潜力的时期.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基本判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大珠三角城市群良性互动出发,探讨了大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战略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以都市圈、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承载模式,不仅仅符合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也符合区域内各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叶颖  雷玉桃 《城市观察》2024,(1):4-19+159
培育和推动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一步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2002—2020年上市企业收入、就业和资产数据为研究数据,基于探究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和“溢出”孰占主导的问题,对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劳动力和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引领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交通可达性是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行业异质性,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更强,而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目前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并且存在较大的发展带动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冀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出台,要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对全  相似文献   

10.
江曼琦  唐茂华 《城市》2006,(6):21-24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的第三大都市圈,是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根据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其在地域空间组成上包括北京、天津双核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城市.随着都市圈经济的不断深化,加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功能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市场驱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各地区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加强京津两大核心城市的合作发展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