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国际商贸中心引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历史传承还是从现实条件看,"国际商贸中心"都应作为广州现阶段经济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核心引擎。选择和实施以国际商贸中心引领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是简单重复过去"重商主义"的老路,而是以现代流通为引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不仅是广州基于历史传承、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主动承担"国家使命"、贯彻扩大内需战略以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又好又快实现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在此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在多个场合屡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之提到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对于上海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战略思路,到"八五"时期"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九五"时期"两个根本转变"的发展主线,再到"十五"时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线,这些发展方针实质上是上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当时的发展背景所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当前,上海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未来三年,又是上海从"十一五"后期迈向"十二五"前期的关键阶段,要求上海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基于此,本课题主要针对2010~2012年这一时间跨度,分析该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宜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宜昌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束缚、经济体制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历史发展阶段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转变发展观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着手,加快转变宜昌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广州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意义,然后结合广州发展实际,对广州未来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作具体解析,最后抽炼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五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规律角度来看,宜昌的基本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方法,探索了一条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追求,探索了一条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子;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探索了一条以体制机制转型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子;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探索了一条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子。这些经验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作为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值得坚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权衡 《科学发展》2009,(3):32-39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对与此相关的国内外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深入分析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进行分析与探索,结合当下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为背景,从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对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要求等方面深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车立强 《城市》2023,(1):3-15
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进行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着区域节点的功能。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社会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投资、对外贸易及消费方面存在短板,应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东北地区总部经济、实施灵活有效的人口政策并推动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和科技中心建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杨姝琴 《城市观察》2014,34(6):166-177
以中心城市辐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把广州与国内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广州存在高端产业辐射功能不足、科技创新带动能力不足、远程辐射功能弱等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增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政策与建议,如以产业升级强化辐射主体,以科技创新增强辐射动力和以区域合作扩展腹地空间等。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成为广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广州实际出发,就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德珵  孙路  刘璟 《城市观察》2010,(4):125-133
广州被中央定位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广州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投资,以实现国家中心城市所具备的指标。因此,如何解决巨额投资资金来源急需探讨。本文分析广州融资体系的现状,提出广州需建立一个传统模式和资本市场新模式双结合的现代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左正 《城市观察》2009,(2):33-48
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4.
王廉 《城市观察》2009,(2):122-132
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资源是否具有唯一性?国家中心城市该如何规划与建设,它的国际国内走向、定位、形象表述该怎样进行?本文以“流量”、“聚集力”和打造“话语权”独特的分析方法,探究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开发模式与解决方案之可操作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恭  刘玉博 《科学发展》2014,(10):109-112
中国城镇化的风险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即中国特定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产生的城市化问题;二是市场因素,是由市场追求效率导致的市场失灵。中国新型城镇化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区域格局新变化,对上海全球城市崛起将产生重要影响。上海全球城市的推进应建立在健康的城镇化模式基础上,走符合国情、符合上海发展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视角,就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广州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解放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帆 《城市观察》2009,(2):133-145
本文从世界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出发,探讨了我国城市建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就如何构建广州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