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中介理论为各国建立金融体系和实施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伴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金融中介不断的进化,功能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介理论为各国建立金融体系和实施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伴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金融中介不断的进化,功能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揭示了金融中介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机制.进而从实证上研究了我国1991-2001年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91-2001年,我国金融中介规模指标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金融中介效率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弱;而金融中介结构指标则明显地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扶持及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运用2007~2009年重庆39个区县的相关数据,探寻重庆区县农民收入与地方农业财政及金融的联动关系,通过双对数线性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从业人口的数量与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重庆的财政政策及金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农民经济人主体因素的影响而未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观主体的视角,以中国高新技术行业375家大型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考察了金融中介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银行信贷对企业的债务治理效应越佳,产权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减弱;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使资本流向具有投资价值的创新项目,弱化经营年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宏观金融理论关注的重点.目前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还不够强,外商直接投资等非银行金融资源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在经营理念和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紧紧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会存在”这一核心问题对金融中介的存在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先是对金融中介存在性理论进行回顾,为其存在性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又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比较分析得出金融中介不能被金融市场所取代的结论。接着分析了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制度不断优化的金融背景下,金融中介如何调整其业务和功能以迎接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挑战,从而保持其生存和继续繁荣。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实证研究和金融发展的现实3个方面对金融结构展开分析,试图揭示出金融发展的规律、展示金融发展的轨迹。研究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间接融资仍将在中国的金融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远大于直接融资。因此,建立有效运行的金融中介体系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高于证券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少数民族地区金融运行的核心问题是金融发展程度低,经济的货币化不足,此种浅层金融发展状态,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民族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总体上金融中介没有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提升和优化西部地区金融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阐释金融中介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征并认为这几个特征也是日益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对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挑战和要求,进而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的困境且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以此给出评价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标体系 ,并根据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融资制度的差异 ,对金融中介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除了在储蓄动员方面有较高的效率外 ,在储蓄转化、资金配置和技术进步方面是缺乏效率的 ,而这正是中国今后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阐释金融中介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征并认为这几个特征也是日益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对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挑战和要求,进而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的困境且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中介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进程中,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数量剧增,金融中介的功能呈现多元化。金融中介在结构、功能及市场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金融创新是金融中介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因。因此,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审时度势地把握这种变化并及时正确地应对,方可赢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出生于不同世代居民的金融素养状况及其差异原因,并深入探讨在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数字鸿沟机制在金融素养领域的渗透与延展.实证研究发现:(1)青年世代、中年世代和老年世代居民之间的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世代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世代群体;(2)以网络参与水平和获得金融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作为中介变量,发现网络参与水平越高或越是以线上渠道作为获取金融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其金融素养水平越高;(3)采用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发现网络参与水平越高的居民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获得金融知识和信息,这一链式中介效应部分解释了金融素养水平的世代差异.研究结论为世代间数字鸿沟的不平等结构在金融领域再生产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对平均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还较低.对照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机制.推动金融中介体系不断地更新经营理念和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的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影响、金融创新影响下货币供应量是否还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可以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优于货币供应量M1。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信贷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紧密,并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即金融信贷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金融机构在将农村存款转化为贷款进而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效率较低,并未发挥出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基于山东省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农村金融的角度,就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具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方法测算了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等三个维度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细分,进一步探讨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R&D投入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在规模维度和结构维度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在金融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只在结构维度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R&D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在金融发达地区,R&D投入虽然没有增强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是减弱了金融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金融欠发达地区,R&D投入减弱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笔者建议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入手,改善各地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发挥好R&D投入的中介效应,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提高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本文选取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深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贷存比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强烈的促进作用;(2)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效应,二是以技术进步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施金融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晰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推动效果的影响,以珠三角2002—2019年度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依据构造面板模型。研究发现:金融中介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推动作用最明显,对专利总数的影响也有显著的影响;政府财政支持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影响较大,金融中介则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基于研究,结合珠三角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为建立安全稳固的金融中介体系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