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2.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之一。在蔡锷诞辰一百周年暨护国战争六十七周年前夕,云南省史学会、云南省护国运动史研究会和《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组织了“蔡锷评价学术讨论会”,邀集京、沪、湘、鄂、粤、桂、川、黔等地专家与本省学者一道,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蔡锷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昆明举行。对于蔡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怎样全面地、科学地给予评价,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志认为,蔡锷虽然参加过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并在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其一生在政治上主要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派。从青少年时代起至辛亥革命前,蔡锷始终信奉改良主义;在辛亥革命中以至云南军都督任内,他的表现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促进了整个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辛亥革命前后,董必武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辛亥革命前民主主义思想的孕育与启蒙、辛亥革命中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辛亥革命后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董必武始终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权的含义,蔡锷是在国家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和对内的统一治理权的意义上使用权范畴的;关于国权与人权的关系,蔡锷认为国权是人权的保障,中国人民要享有个人的人权,首先须有国家的国权;关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国权,蔡锷认为须建立一强有力之政府。蔡锷的国权理论是在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一从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开始踏上历史舞台。孙中山所領导和进行的資产阶級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具有比較完全意义的新阶段。1911年,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領导了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运动。然而,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沒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历史进程并未停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引起了国际形势和国內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革命經过“五四运动”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急剧轉变的现实生活要求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重新检驗自己的道路和活动,以便使之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孙中山和他的  相似文献   

6.
《呐喊》和《彷徨》所反映的时代,从大的方面讲来,并没有多大差异,都是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大转变时期.但具体讲来,两者又有了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呐喊》以反映前一个时期为主,《彷徨》则以反映后一个时期为主.如果把辛亥革命时期的题材说成是历史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1895—1931年)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由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由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转变,由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到中日民族矛盾为主的转变。在这些历史转折过程中,邓演达虽然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但总的说来,他和许多民主革命者一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为国家的独立、平等、自由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拟分三个时期论述他一生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8.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云南“重九”起义,为推翻清朝作出了贡献;当窃国大盗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时,他挺身而出,为打倒“洪宪”帝制树立了功勋。(一)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诞生于湖南邵阳县蒋家冲(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蔡锷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蒋俊陵,种田为生,兼做裁缝;母亲王氏,  相似文献   

9.
蔡锷“强有力政府论”初探左双文张炳辉著名爱国将领蔡锷曾参与领导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反对清王朝和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这一点并无争议。但对于民国初年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却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在此,笔者拟对他提出的“强...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学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然而在此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循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各自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成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本文旨在研究恩格斯如何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其转变过程经历了哪些具体时期,各个历史时期中哪些因素起着作用。 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38.7—1841.3,简称“不来梅时期”。这个时期恩格斯抛弃了中学时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经历清朝、北洋军阀、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因而对他的全面论述和评价难度较大,但却很有意义。有些同志认为,“南洋公学的一段学习生活就成为他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入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这在他是第一个转折。”显然,这种观点是受黄炎培《八十年来》中这样一段话的影响:“一个受旧文化教育近二十年的青年象我,长日忧民而毫无办法。好!跳出圈子,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这是我生第一个很大的转折。”我们则以为,黄炎培真正的第一个转折点,严格来说,不是在1901年入南洋公学接受新文化教育之始,而是在他自觉自愿地参加了辛亥革命之时。为此,本文着重讨论他的第一个转折,即辛亥革命时期,其他两个转折:延安之行和北上拥共,将另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1907年写于日本。该文虽然主要是介绍以拜伦为代表的西方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摩罗诗人),但实际上是立足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现实土壤上,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强大、中图无产阶级文化还未形成的条件下,吸取了西方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观,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继承和改造,阐发了适应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国情和文情的文艺观点,从而成为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文艺理论篇章。它的继往开来的意义在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上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 孙中山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很有研究的必要。不过,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仅就他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一历史的考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孙中山思想发展的特点与优点之一。他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同他著名的三民主义思想一样,随着时代的前进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革新的过程,即历经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三个发展阶段,跨越了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时期,不断地向新的思想境界前进。  相似文献   

14.
略论徐锡麟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土,在安庆起义中,“他以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正> 唯民主义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思想(一九一八年上半年之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精华。它继承并发展了辛亥革命前反传统思想的优秀成果,并为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以其彻底的民主主义精神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唯民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李大钊的唯民主义思想认为,国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把唯民主义思想看作是与封建专制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看作民主主义的灵魂和根本。这种思想所以在民国初年产生,是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688页)是辛亥革命前反封建传统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 象任何一个孕育着伟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一样,辛亥革命时期也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帝国主义的入侵更加严重,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则更加腐败无能.无疑,这一时期爱国主义的最主要内容是反清革命、富强中国.一批有识之士,特别是知识分子,纷纷觉醒并被斗争,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高潮,最后终于通过革命手段推翻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觉醒——爱国——革命,是这一伟大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前进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回忆并解读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戴季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民 《甘肃社会科学》2003,(4):134-136,139
戴季陶 (1891~ 194 9)原名传贤 ,字名良弼 ,字选堂 ,又字季陶 ,晚号孝园。祖藉浙江吴兴 ,诞生于四川广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斗士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著名反共理论家 ,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大陆史学界对戴季陶的研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这一课题基本上是一个冷门。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的政治构想,建立本党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孙中山为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在护法运动中确立的实质性目标.1921—1922年“二次护法”期间,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仿照辛亥革命时期创立南京临时政府的先例,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表明推翻北洋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心,孙中山等人将自己组建的新政权称为“正式政府”.广州“正式政府”的政策和成就,充分显示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对列强、反对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政治水平,并为日后国民党走上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新路铺垫前进的基石,也为后人评估五四运动以后复苏延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能量与局限留下了典型分折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