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春秋三传》中“实”字的使用《左传》最多。“实”在《左传》中充当主语、宾语、谓语、状语,能修饰形容词、动词、副词。除表示对动作行为或事物的强调、肯定外,还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实现。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起判断词、假设连词的作用。从“实”和“是”、“寔”的关系,可窥见其功能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6-120
春秋三传惟《左传》最善于礼。《左传》中记录了大量行于春秋时期的礼制实例,故前人研究先秦礼制,多将其与礼书互证。《礼记》作为三礼之一,亦包含了纷繁复杂的先秦礼制。通过对《左传》与《礼记》中礼制的合异探析及举例论证,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哪些礼制是属于春秋时期或更早之前的周礼,哪些又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变礼,甚至于是后儒整齐划一增饰附益的理想礼制。 相似文献
3.
张红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20-22
《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还有文学价值;不仅对当时社会,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曰”论赞就对为后世史学论赞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左传》“君子曰”的摘录、梳理、分析从“谁之论”、“如何论”、“论什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李生信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3)
:《左传》中的车马词 ,“乘”字出现频率最高 ,使用最灵活。考察“乘”字用法 ,既能归纳出《左传》中“乘”字词义系统 ,又能管窥到古汉语词义演化规律。“乘”的基本意义是“乘车” ,以这个基本义为中心 ,朝着名、量方向引申出各种意义 ,经过了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的交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金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99-102
《左传》的"一统"思想是先秦早期"天下一家"观念的延续与反映。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一统"核心的认识上。虽然拥有王权的周天子和施行霸政的诸侯在当时都无力担当这一核心,但与这一核心有关的"德"与"礼"等因素在《左传》中得到了强调,表明了作者对理想政治核心的勾勒与向往。《左传》这种对伦理因素与政权相结合的体认,不仅体现了天命人事化的进步,而且诠释了一种新型的"一统"政治观。 相似文献
6.
宁登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3):148-152
"《左传》原本"这一说法最初是由顾颉刚先生明确提出来的,是指《左传》最初的成书形态。通过对《汉书.刘歆传》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相关史料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左传》原本"并非刘歆"引传文以解经"之前的"《左氏春秋》",而实为"《孔子史记》",它构成了先秦《左氏春秋》及此后各种传本的骨干。虽然《左传》在历时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增改或分合,但其核心即"《孔子史记》"的内容却基本未变。弄清"《左传》原本"即"《孔子史记》"或"《孔春秋》"这一事实,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左传》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王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119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8.
郝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204-205
《左传》是春秋末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左传》当中的外交辞令委婉巧妙、含蓄灵活,其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造就《左传》中外交辞令严谨的一大原因。本文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出发,通过分析《左传》外交辞令中的模糊限制语来探究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左传》用《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慧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春秋史书《左传》,记载了大量的时人引《诗》赋《诗》的实例,由此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用《诗》之风起始兴衰的流变过程;(2)用《诗》之风广布深入的社会渗透;(3)断章取义用《诗》方法在春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挥:不仅断章随意,而且取义灵活;(4)《诗》在春秋的社会功用,除去人们熟知的作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外,更多的是把《诗》作为治国之道、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先王的法令制度来使用,即以《诗》为史,以《诗》为礼,甚至以《诗》为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华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7-100
《左传》的引用方式,较之《尚书》,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就引用的文辞而言,具有首尾综包,自加韵语以及变易文字等特点。从引用的形式来看,既有引经,又有稽古;既有明引,又有暗引;既体现于高雅的引《诗》、赋《诗》活动中,也表现在通俗的童谣、时谚的整理收集上,明显带有雅俗共赏的性质,亦开后世用典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97-100
《左传》的引用方式,较之《尚书》,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就引用的文辞而言,具有首尾综包,自加韵语以及变易文字等特点。从引用的形式来看,既有引经,又有稽古;既有明引,又有暗引;既体现于高雅的引《诗》、赋《诗》活动中,也表现在通俗的童谣、时谚的整理收集上,明显带有雅俗共赏的性质,亦开后世用典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13.
周山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4)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尹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左传》中有“与立”连用的句子共两处,诸多注书对这两处“与”的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同一本注书中对其也是随文释义,这违反了词义的同一性原则,“与”有“一起承担”,“参与”之义。本文认为,“与立”连用中的“与”就是“参与,共同做某事”之意,而不可译为“辅助”,“自立”等。 相似文献
15.
黄觉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2):24-27
刘知几不以《左传》名家,却对《左传》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史通》中不少篇章论及《左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刘知几把《左传》从经学纳入史学的范围,开拓了《左传》研究的新视野,在历史观念、史书体裁与编撰、叙事与语言诸方面都对《左传》作了相当精粹的论阐,改变了过去专从微言大义评衡三传的传统习惯,树立了新的评衡标准和方法,对唐以后的《春秋》经传学的研究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48-52
说字在《左传》中出现了约95次,根据其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分析归纳出其本义是敬服。把这个本义套用到《论语》中出现说字的全部18处句子都能贯通解释。《左传》和《论语》中说字的使用有细微的差别。《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深刻意义是:学而行之才是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状况的历史著作。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言辞、军事战争、君主王权等成为其主要的叙述对象。然而,《左传》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胆识过人的勇士形象,并以其言语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的忠君、知恩图报、勇武、果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左传》中的这一类勇士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描述其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在危机中的抉择,探讨《左传》中这一类勇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8.
《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植永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45-49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左传》中大量出现的引《诗》、赋《诗》、作《诗》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人文精神。人们以《诗经》作为道德品行、事理判断和礼仪风度的准则,而《诗经》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也是《左传》用《诗》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春秋人将《诗》政治化、道德化的过程正是提升《诗》的人文精神的过程,是将《诗》的属于人的自然内涵部分纳入社会人文精神的视野范围予以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诗》的重新发现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左丘明与《左传》《国语》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丽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3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 ,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 4 0 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 ,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 ,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 ,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 ,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 4 0 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 ,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 ,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