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市、县行政区划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尤其对行政督察区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各阶段的性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这一时期行政区划演变的三要特点是:国民党政府行政区划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于政治上的需要,西南、西北是其行政区划变化的主要地域,省区和县区的变化的总趋势是缩小所管辖地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市、县行政区划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尤其对行政督察区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各阶段的性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这一时期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是:国民党政府行政区划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于政治上的需要,西南、西北是其行政区划变化的主要地域,省区和县区的变化的总趋势是缩小所管辖地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地区东南部,松辽平原西端,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在近代历史时期哲里木盟旗县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牧经济之间、蒙汉文化之间的互动演变是近代哲里木盟旗县建制演变的根本原因之一。认清近代哲里木盟旗县建制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民族地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与以前各封建王朝相比 ,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其机构更加完备 ,其制度更加严密。了解清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机构的形成、演变及其各隶属部门的职掌情况 ,对研究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安是中国历史时期多个王朝之都城,也是中央王朝控驭西北地区重镇以及挽毂中原与西北、西南地区之枢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以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为首,调整改革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是重大的学术与现实问题。对历朝历代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政区设置进行分析,对形成的一些相沿成习的重要特点进行论证。研究认为,撤销咸阳市与铜川市并入西安市,重现西汉“三辅”、东汉与隋代关中三郡并立之历史时期经典型的行政区划建置格局;咸阳市原辖之秦都区、渭城区列为西安市市辖区,渭城区改称为“咸阳区”;黄陵县划入大西安市内,增加清明黄帝陵祭祀的影响力;渭南市富平县划入大西安市;另还将渭河源头之甘肃省定西市下属渭源县、陇西县以及泾河源头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下属泾源县也划入大西安市。如此,形成以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为首之关中平原城市群,可更有力地推动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一带一路”对外交往高地、丝路文化高地以及内陆开放高地与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8.
卫所制度是明朝典型的军事制度,对明代社会政治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豫北彰德府地区的彰德卫即为明初设置的重要卫所之一,属河南都司的非实土内地卫所,其设置原因与元末明初中原凋敝的社会形势和其“常为天下要”的战略地位息息相关。因其“王府同城”,明代彰德卫的建置颇有地方特色:一方面表现为林县蚁尖寨守御千户所与涉县守备的存续演变;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与赵王府建置的此消彼长。因与赵王府同城,宣德间彰德卫后千户所改赵府群牧所。成化时期又因时任赵王朱见灂品行不端,群牧所被裁,官军别派,但仍属彰德卫,这是彰德卫建置演变与赵王军权削弱关联的直接体现。通过彰德卫建置情况的研究,既可窥视明代卫所制度在地方的灵活之处,又能反映明代军制演变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从晚清至民初省与中央的关系看,在省与中央权力的博弈中,往往因特定时势造成省权不断突破原有制度约束而愈来愈膨胀进而形成新的权力运行模式的趋势。整体上看,这种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在内外交困、西方地方自治观念冲击及制度转型造成结构松动的历史背景下,使得省权逐步扩张,至辛亥革命前夕省区力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清末民初鼎革之变得以形成,省区力量崛起即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个阶段是从民元到袁世凯去世,这一阶段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北洋集团与国民党之争外,主要的是北京政府与省区都督分离力量之争,两者虽有交叉,但并不尽同。袁世凯纯以军事手段为后盾更逆潮流帝制自为以为固,激起了各派及各省区大反抗,遂完全丧失其执政合法性而身败名裂。第三阶段为北洋后期即所谓"后袁世凯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省区力量成为"历史主角",在省"系"占据中央的同时,省割据、省自治、联省自治相交织,国家实际上陷于严重的省区割据的状态。如何结束割据和战乱状态,实现和平与统一之道,历史选择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和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推翻军阀的革命道路。这就是清末民初省与中央关系演变的历史大势及其历史性之破题。  相似文献   

10.
山东行政区在历史上变化频繁,史书上对此记载十分简略,且有些地方说法不一,给今人了解山东政区的演变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出版的有关山东政区论著中,对明清至建国后的山东行政区划沿革记述较详,而元代以前则多语焉不详,本文钩沉有关资料,对宋金元时期山东行政区划沿革予以钩玄发微,希望能为今天山东行政区划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南朝荆郢雍州侨、左郡建置看汉胡蛮的迁徙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朝荆郢雍州侨、左郡建置看汉胡蛮的迁徙与融合张雄南朝时期荆、郑、雍州地区的民族迁徙与融合,是该地区汉民族形成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荆、鄂、雍诸州包括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东晋以来,由于遗民南渡,建置了许多侨郡。这些侨郡,“不依城土,多...  相似文献   

12.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我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治理过程中,对“西北边疆”的认识与界定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传统封建王权国家被迫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结果,既符合我国政治地理的演变历史,也符合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边疆治理观念发生变化,首先在由传统“塞防为主”国防布局向近代“海防、塞防并重”的国防布局变迁中,维护西北陆权是伸张海权的基本前提;其次,西北边疆由国内地缘政治要素向国际地缘政治要素升级;第三,两个层次的“西北边疆”具有特殊重要的国防意义。至此,确定西北疆界、守卫国土成为近代以来我国作为民族国家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皮筏是西北甘宁青黄河上游地区特有的、具有时代特点的运输工具,分为牛皮和羊皮两种材质。近代以来.随着甘宁青地区羊毛的大量出口,以长途航运为主的皮筏运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在近代甘宁青地区羊毛出口贸易中,由于运输速度和价格的原因,当时2/3以上的羊毛是通过皮筏运往包头,再由包头转运到天津口岸出口的。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建设上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又不断拉大。这种状况以及形成的强烈反差,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和强烈反响。1989年,五个民族自治区和多民族的滇、黔、青三省(简称八省区)的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是1494元、1192元和419元,分别比1985年扩大差距843元、626元和205元,分别比1980年扩大差距3.3倍,2.9倍和2.3倍。1988年八省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23亿美元,只占全国总额的1.2%,八省区的总和只及江苏一个省的78%,广东一个省的5%。“七五”前三年,八省区乡镇企业产值平均每  相似文献   

16.
略论唐宋党项政策与西北民族格局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各民族综合实力的竞争所造成的一定时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是中原王朝制定和调整区域民族政策和外交关系的根据。唐朝对党项的政策很长时期都是其遏制吐蕃、稳定西北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怀柔羁縻构成这个政策的主流色彩。北宋与西夏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同期西北民族关系的核心与焦点,但这种关系受到周边民族特别是契丹与吐蕃的深刻牵制。唐、宋对党项的政策对西北民族格局的演变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开发区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张国杰一、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西北6省区(陕、甘、宁、青、新、内蒙)的高技术产业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火炬计划项目,截止1995年底,西北6省区有包头、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  相似文献   

18.
加快实施品牌培育既是各省区转方式与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省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基于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应从品牌投入、品牌输出、品牌形成与品牌扩散等四个方面构建品牌视角下的省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2010年和2012年品牌形成的省际竞争力差距,并从动态性角度考察这种竞争力差距形成的原因以及演变的趋势。品牌形成的省际竞争力差距悬殊,尤其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距还比较大,同时,省区与省区之间在品牌培育的观念和意识方面以及品牌塑造方面差距甚远。对此,建议政府强化品牌培育意识,并从政策层面弥补品牌形成的省际差距,各地区也应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并加大对各地区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各方面应努力为所在地区品牌发展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区域,其空间差异和空间收敛性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北省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从时间收敛与空间收敛对比分析着手刻画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趋势,使用时间收敛模型与空间收敛模型并结合静态面板数据与动态面板数据,从时间与空间两视角对西北省区地市级层面经济发展的收敛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前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呈较强波动性,2008年至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收敛趋势明显;在考虑空间因素分析后,空间收敛趋势与时间收敛趋势基本相同,但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性显著减小,空间收敛测度结果更为明晰。经典收敛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前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性不明显,但在金融危机之后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收敛现象;空间收敛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研究认为,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应打造西北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发展增长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划手段的适度运用与纵向府际关系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衡府际关系的过程中,能否适度保持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将直接关系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总体稳定。行政区划作为中央对地方施加控制的基本技术手段,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被反复运用。对纵向府际关系基本框架的形成发挥了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国家.在国家统一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适当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是必要的。但是,需注意的是:首先,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再者。行政区划调整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第三,须认识到省区调整的复杂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