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合欢的羽状复叶、成对开合的特征,因而在宋词中成为爱情的象征。宋词中合欢有时不再和植物本身密切相关,而是指代一些对称的图案或与爱情有关的物品。在一些词作中,合欢经常和莲、藕、连理枝等意象并提,作者借此述说往昔凄美的记忆,也使一定时期的民俗文化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
“合欢”解     
汉代的诗歌中多处用到“合欢”一词,如《古诗》中的“合欢被”、《怨歌行》的“合欢扇”、《羽林郎》的“合欢襦”等。肖统的《昭明文选》选录了《古诗》和《怨歌行》,注者对“合欢”并无解释,仅引此注彼;及到近人闻一多的《诗选与校笺》也沿袭此法,如《羽林郎》“广袖合欢襦”下注云:“《怨歌行》日‘裁为合欢扇’,《古诗》日‘裁为合欢被’”“合欢”究竟是啥,并无解释。今人则将“合欢”解为一种图案花纹,如北京大学编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在《怨歌行》一诗的注中说:“‘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用以象微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文彩双鸳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俩同床共枕、合盖一务被子睡觉者大有人在。有人将此称为“合欢被”现象。毋庸置疑,“合欢被”在夫妻和谐幸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给夫妻的心灵、情感和生活带来诸多益处,但从保健卫生的角度来看,夫妻盖“合欢被”同床共枕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尼氏染色、高尔基技术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26只成年母鸡和5只公鸡圆核的光镜和电镜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鸡圆核单侧体积为3.764±0.719mm~3,神经元密度为13210±3941k/mm~3,胞体面积和胞核面积分别为258.58±136.27um~2和85.95±34.33um~2。根据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将其分成四边形、卵圆形、三角形、圆形和梭形五种类型;根据胞体的面积,又将其分成小型细胞、中型细胞和大型细胞。根据神经元的形态特征,我们推测,三角形和梭形细胞可能为局部回路神经元。(2)根据其细胞构筑特征,鸡圆核可分为背前部、背后部、后部和腹侧部四个亚核。(3)鸡圆核神经纤维网丰富,神经胶质细胞有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4)鸡圆核有轴一树、轴一轴、轴一体和树一树突触等四种突触类型,其中轴一树突触最为多见。突触小泡有圆形清亮小泡、扁平小泡和圆形颗粒小泡。根据突触所含突触小泡的情况,又可将其划分为 S 型、S—F 型和F—S 型三种突触。此外,还发现有胞体问直接连接,突触群、轴→轴→树串联突触和轴→树←轴、树←轴→体并联突触。  相似文献   

5.
郝晓辉 《中华魂》2013,(10):37-37
辣木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上帝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人们把这种礼物,叫做奇迹之树。辣木,常见英文名为Moringa、Drumstick或Horseradish tree,也有人直接翻译为"油辣木"、"辣根树"或"鼓槌树"。辣木为辣木科辣木属的多年生植物,原产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的速生树种,耐旱力强,喜生于砂壤土。辣木最早被人们关注,是源于Discovery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6.
巴人后裔土家族人作为中国古代酒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参与者,不断在饮酒活动中以审美的方式释放个人或群体情感,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净化。生活实践中,土家族人乐于饮酒,其饮酒活动的参与者在饮酒活动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情调。他们或者在饮酒中达到一种“视穷泰违顺”为戏事乃至“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或者在共食聚饮的热闹气氛中达到一种凝聚族群、愉悦精神的“合欢”之效。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饮酒活动中获得精神上陶然之趣和无量之乐,根源正在于他们继承了古代巴人“乐观豁达”的族群性格。从美学视角观之,土家族人的饮酒活动无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以“闲适”心态为基础,以“合欢”“逍遥”为表现形态,充满生命情调和生活气息的审美活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银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植物,达尔文称它为“生物活化石”。我国人称“公孙树”。因它树龄长,生命力强,可生存3000年之久,又称它为“长寿树” 或“长效树”、 “生态树”。目前银杏树在世界发展前景良好,它的本身价值远远超过金银珠宝。我国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国际市场银杏原料的90%由我国提供。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0,(2):64-64
味精树 在云南贡山生长着一种树,高约25米左右,形状像古柏,叶子呈阔叶状,很厚,树皮呈深褐色。当地做菜、煮肉时,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或剥下一点皮屑,放在菜里,煮出的肉、菜格外鲜美,就像放了味精一样。  相似文献   

9.
引入古民居的人文要素(生活习惯、环境、风俗习惯等)而形成古民居灾损数据库,建立基于核心树的民居灾损仿真库生成体系,完成基于核心树的古民居仿真数据库的生成、动态维护、融合与分离等过程。使用基于树-库双向管理维护机制,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查找与匹配。形成科学的古民居灾损模型,直观表现出古民居的灾损程度,可以有效的还原古民居的历史或对古民居进行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的场景重现。  相似文献   

10.
坝上风光     
王敬亭 《中华魂》2008,(11):65-65
走木兰围场,过塞罕坝林场,映入眼帘的便是坝上红山军马场。山不高,个个浑圆,条条平缓。漫山遍野长满了厚厚的、柔柔的被阳光涂成金黄色的牧草。这里的白桦摩肩接踵地列成一排排长队,礼花弹似地绽开在山的腹地。棕色的马、黑白相间的牛、白云般的羊群在蓝天下缓缓地流淌着。雨裂沟里的馒头柳和不知名的灌木,一丛丛、一簇簇,或金黄、或碧绿、或火红、或青紫、或淡蓝,五色相间。近近地,能听到树丛里溪水弹起的琴声。漂泊在各个山头的独立树,或蹲,或立,或卧,展示着各自的丰姿。正是这些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山、树、水成就了蛤蟆坝、五彩山、大峡谷、桦木沟、东沟、将军泡子、公主湖……  相似文献   

11.
郁文哉 《老友》2013,(11):11-11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创作过不少的抗战诗歌,或颂扬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英烈.或鞭挞卖国求荣的汉奸。同时,他又以善意的笔触批评某些人的糊涂认识.他在一首《鸟爱巢》的小诗中这样写道:“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处住,你看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  相似文献   

12.
许宛春 《南都学坛》2002,22(5):117-117
<正> 树是中国古代诗赋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在文人骚客的笔下,树或是一种客观环境里的存在物,一个风景;或是一种寄托情志的载体,一种比兴。树的形象大都是意象化了的,蕴含着多层的历史沉淀和象征意味。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中国古典作品中松、竹、梅形象的主观化运用。这类树木只要出现在诗文里,就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君子气节之类的美好情操。庾信也很重视树的意象,他曾有《咏树》诗和《枯树赋》。在他的作品中,树这一意象的人格化特征尤为明显。庾信前后期的重大变迁、精神的高扬与萎顿多是通过树的意象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过程中,作为庙会公产资源之一的庙树,在各地都曾被砍伐,以为修缮、营造学堂之用,或筹作学堂运作经费。在不同的地区,砍伐庙树的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同时,砍伐庙树过程中存在弊混谋利的情况,引起了大量的冲突和诉讼,反映出清季推行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与民众及民众团体在传统的习惯、仪式和信仰问题上常发生的对抗。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可增加我们对晚清地方学务运作过程和近代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紫薇属于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名痒痒树。轻搔树干,则会无风自动。花期长而艳丽,又名百日红,为夏季主要观花树。抗逆性强,适应恶劣环境,如工厂、道路大量栽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1)采种。种子成熟期在12月左右。当果实由黄转褐时,就  相似文献   

15.
荷兰的秋天     
汪菁梦 《社区》2014,(26):36-36
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小城里,随时会被眼前的一幕吸引得无法移开视线——有时是拐角处一株不知名的树,顶着一树或浓或淡的红色,那么真实,又那么明艳,绚丽得让人着迷。不敢相信一棵树上居然能呈现出那么多种红色,它们交融在一起,却毫不冲突,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界才是色彩的天才画师。  相似文献   

16.
奇异的植物     
苏打树新疆有一种叫异叶杨的树。它的树皮上、树枝杈和树窟窿里,有大量纯白色苏打长出,当地居民管它叫梧桐碱。  相似文献   

17.
李正昌 《老友》2020,(2):17-17
老家屋后有一棵老苦槠树,粗壮的腰身我们三四个孩子手拉手都抱不过来,茂密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得住半亩田,裸露出地面的树根是我们落座或拴牛的好地方。每年秋末冬初,苦槠树孕育了半年的果实——像野山栗一样油黑发亮的苦槠从其壳斗里挣扎出来,落到地上。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们这些孩子就会带上各种竹编的容器或布袋,来树下捡苦槠。  相似文献   

18.
邓见廷 《老友》2012,(12):56-57
一、肿瘤和癌症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当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被损坏并使细胞以不能控制的速度分裂而形成肿块或肿物时,这肿块或肿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肿瘤。肿瘤是此类细胞性疾病的总称,它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肿瘤,是指在人体某些细胞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有些名气虽然不大却也起过这种或那种较好作用的作家。这种情况恐怕在各国文学中都有所见。文坛好比一片大森林。这类作家虽然不是参天大树,毕竟是林中的一树一木或者一枝一叶。对这一树一木、一枝一叶,不能因其小而不加考察,更不能因其不是名贵木材而置之不理。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加以必要的研究、评价和介绍。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