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茀林人金哈剌是元末重要的文人,他能书法、善散曲,有《南游寓兴集》传世。由于该集国内未见传本,研究界关于金哈刺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南游寓兴集》存诗358首,抒发金哈剌作为色目官员的忠贞报国之情。游览观景诗既能反映金哈刺对渐东风光浓厚的游览兴致,也透露了他在方国珍治下的境遇和心态。对各种诗体的尝试是金哈刺诗歌在艺术方面突出特点,它反映了诗人金哈剌对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强烈兴趣,对自己诗歌创作水平提高的追求,古朴、直白的诗风还折射出元代的复古诗风。  相似文献   

2.
张旭光、葛兆光两位同志合写的《萨都刺集版本考》(以下简称《版本考》,载《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一文,对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诗集的版本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对萨龙光编注的《雁门集》做了深入的评价,并钩稽出其中遗漏未收的诗文一百余篇,而且在一番梳理后,将萨都剌集  相似文献   

3.
<正>.刘氏刺熨疗法是重庆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刘光瑞先生继承其父名医刘少林及刘氏先辈而传承的民间医术。刺熨疗法历史悠久,经过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绝技。其技有理论依据,有神秘出处,有专科疗效,与各民族医术共通;临床针对性强,操作较为隐秘,选用药材具有地源性特征;其传承口诀既是核心传承绝技,又是临床指导理论。刘氏剌熨疗法是中国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巴渝大地累世相传,是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4.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诗人,目前学界多认同他籍贯雁门的说法,但由于这一说法的主要文献依据是《雁门集》所录干文传作的萨都刺小序,而这个序因文献来源不明,错讹连篇,真假遭到学者的质疑。以这个小序之外的五种文献为依据,考证萨都刺籍贯燕山,即大都,而非雁门。  相似文献   

5.
质数 《可乐》2008,(8):62-63
"别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随着赵本山这个笑话讲上"春晚","马甲"一说也迅速红遍网络,成为一个固定用法。据说有的网络选人,有上百个马甲。这么多马甲有啥用?  相似文献   

6.
从萨都剌诗歌创作看其心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剌是有元一代词人之冠,其作品以鲜明的特色在元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面。本文以萨都剌出仕前后为分界点,将其生平粗略划分为吴楚经商、居家耕读、出仕为官、致仕归隐几个阶段,并紧扣其作品,对不同时期他的创作情况和心理变化做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西辽(哈剌契丹)王朝的历史是中亚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之一,特别是其军事史的研究就更为薄弱。这主要是史料的贫乏所造成。然而,军事组织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政治生活、社会经济、风俗习尚以及文化艺术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对军事史的研究向为人们所关注。苏联史学工作者皮科夫不久前发表了《哈刺契丹国家的军事组织》,载  相似文献   

8.
在古希腊的神话系统中,第一代天神鸟剌诺斯是位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东方古国腓尼基也并行不悖地流传着有关乌剌诺斯神族的故事。谱系和情节的相似导引出了在该二者间必然存在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论题。考古学研究证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一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一埃立什》和小亚细亚一带古代赫梯人中流传的库玛尔比神话同古希腊的鸟剌诺斯神话存在着极其相似的对应关系。同时,希腊的宙斯、腓尼基的气象神、巴比伦的玛尔杜克作为乌刺诺斯神族的后续天神,在位格和神话形象上也都存在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上述种种,无不明证着在希腊神话和古代东方神话存在着交流互渗、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乌剌诺斯神族故事即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  相似文献   

9.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10.
在古希腊的神话系统中,第一代天神鸟剌诺斯是位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东方古国腓尼基也并行不悖地流传着有关乌剌诺斯神族的故事。谱系和情节的相似导引出了在该二者间必然存在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论题。考古学研究证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一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一埃立什》和小亚细亚一带古代赫梯人中流传的库玛尔比神话同古希腊的鸟剌诺斯神话存在着极其相似的对应关系。同时,希腊的宙斯、腓尼基的气象神、巴比伦的玛尔杜克作为乌刺诺斯神族的后续天神,在位格和神话形象上也都存在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上述种种,无不明证着在希腊神话和古代东方神话存在着交流互渗、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乌剌诺斯神族故事即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  相似文献   

11.
萨都剌年谱     
萨都剌历来无年谱,因其生卒年月难以确定。萨都剌的生平,《元史》无传;《元史类编》、《新元史》、《元书》虽为萨氏补传,乃缀合各种史料而成,但也疏漏较多,往往难以自圆其说。清人萨龙光乃萨都剌之远孙,集注《雁门集》时,将萨氏诗作编年排比,并对萨氏生平事略考稽,实已略具年谱雏型。唯萨龙光定萨都剌生年为元世祖至元九年壬申,即公元1272年,其依据则是《雁门集》中的《北人塜上》与《李清庵见过》两诗。《北人塜上》有“自言家住大河北,闽岭相望六十六”,萨龙光云“所云六十六,公盖自数其  相似文献   

12.
本年八月,萨都剌北上赴京,由南行台掾史,调任燕南照磨。萨都刺《溪行中秋玩月》序云:“御史台奏为燕南架阁官”,萨都刺又有《余新除燕南照磨蒙大名文济王赐采段二端赋诗以谢》,或云架阁官,乃因照磨兼架阁库官。《元史,百官志》:肃政廉访司照磨兼管勾一员,正九品,管勾即架阁库官。萨都刺北上赴任已在八月,故《送观志能分得君字韵志能与余同榜又同南台从事考满北归》一诗有“八月中秋别,三年此日分”之句;其《同御史王伯循时除广东佥事  相似文献   

13.
公元13世纪之前蒙古诸部均以部落之名见于史籍。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蒙古诸部之一。其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汉文史籍记载。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独大,曾给金朝北部边境造成很大困扰。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金章宗出兵弘吉剌。弘吉剌内部出现分裂,战败后依附金朝。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赤峰在元代大部分为弘吉剌部的封地,弘吉剌部作为元朝后族,其宗教信仰必然受到元朝皇族的影响。因此赤峰地区的元代宗教遗存,反映了元朝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实际。同时,对弘吉剌部元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赤峰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和变迁。  相似文献   

16.
萨都剌是元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在解放后的元代文学研究中,萨都剌也是最受注意的一个作家。但由于《元史》没有为他立传,后世也没有发现他的碑志墓铭,所以有关他的生平,后代史传颇多讹误。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有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九七九年,张旭光先生发表了《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一文,考证了萨都剌生平的主要经历。此后,学术界陆续出现了一些考证文章,将萨都剌生平的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可以认为,通过这些考证,萨都剌生平的主要面貌,大致已经清楚了。但诸家的  相似文献   

17.
剌葛,又名撒剌阿泼,辽德祖撒剌的次子,辽太祖阿保机的长弟,曾助阿保机“变家为国”取代遥辇氏,由于居功自傲,凯觎汗位,失败后南逃中原。在后唐受到礼遇,后又背后唐南投后梁,最后在后梁灭亡时,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处死于汴城。其号北大王源自曾任的迭剌部夷离堇。  相似文献   

18.
明代哈密的居民由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支构成。按明马文升《兴复哈密国王记》的记述:“哈密国……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种番夷,同居一城”。《明史·哈密卫》中也说:“其地种落杂居,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儿,一曰哈剌灰”。畏兀儿是指公元840年由漠北西迁至西域的回鹘,即现在的维吾尔族,哈剌灰是蒙古瓦剌人的后裔;而王室统治者  相似文献   

19.
论萨都剌词     
萨都剌是在元代多元文化互相渗透影响的文化背景下涌现出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回族作家。其词上承苏轼、辛弃疾优良传统 ,形成雄奇豪迈、刚健质朴的词风 ;其怀古词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和兴废之感构成词作的思想精髓 ;隶事用典、融化诗句以及锤炼字句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研究萨都剌词 ,对于把握宋以后词的发展变化 ,全面客观地评价萨都剌的创作 ,进一步认识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萨都剌是元诗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难点之一即在萨都剌名下的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作者互见诗。不把这些诗歌的真正作者考述清楚,萨都剌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就都会受影响。本文以萨都剌名下互见咏物诗《鹤骨笛》的作者考述为例,对萨都剌互见诗情况之复杂、及其考定这些作者互见诗对萨都剌乃至元诗研究所具有的作用及其意义作一个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