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经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语用学的支柱理论.哈贝马斯在批判地继承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普遍语用学为哲学基础,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发展.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及其局限性入手,探讨了交往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交往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意义,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以语言为媒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后行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电影《怪兽大学》当中的典型台词作分析,探讨这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言语行为现象,借此引起人们对交际中出现的言语行为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依照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以言行事哲学的分析理路,本文初步探讨了人的言语行为与制度生成的内在关系。第1节简要介绍了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现象的一般意义。第2节则讨论了以言创生制度的基本哲学思路。第3节对以言创生制度的施事话语的形式条件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第4节则探讨了以言创生制度事实和制度规则的道德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
话语施效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施事行为"与"话语施效行为"是奥斯汀及塞尔言语行为分类中的后两个类别。其中,"话语施事行为"是奥斯汀及塞尔最感兴趣的,而"话语施效行为"却被他们忽视了。影响言语行为施效的原因主要有:言语行为力量合适与否、方式与意向一致否、无效果———听者不是理想中的听者、"无意的效果"———好心办坏事等几个方面。提高话语施效概率的修辞策略有:(1)说者应讲究言语行为的方式;(2)说者应掌握言语行为的艺术———修辞;(3)说者要注意语境。  相似文献   

5.
指出美国总统借助于就职演说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劝说公众接受并支持这个纲领,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从而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实现某一意图和目的,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言外之力;成功的就职演说要运用多种语言方法,如衔接手段、修辞格等挖掘语篇的言外之力,以保证演说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着手,专注于译本的外部研究。以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为基础进行译本研究既能根据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考察译本的语言资质,又能根据言语的协调性规则考察译本的交往资质,对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7.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奥斯汀(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其学生塞尔(Searl)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于语用学的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实践表明,言语行为理论能让我们把各方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去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哲学家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由塞尔修正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更加完善、系统的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语用学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继承并发展了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AT),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SAT)。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诗歌隐喻,旨在揭示诗歌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力及诗歌隐喻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优美。  相似文献   

12.
论批评语用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但关于批语言语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讨论了批评言语行为的不同语用策略,并针对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批评语用策略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教师合理运用批评语策略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约翰·塞尔提出了一种基于言语行为论的论证,支持斯特劳森,反驳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他的论证有两个前提。第一,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把罗素的理论应用于所有种类的语内行为:我们要么把每个包含限定摹状词的语内行为都分析为包含有存在断定,或者把它分析为只在命题内容中有存在性表达。第二个前提是两种方式都行不通。我质疑第二个前提并试图表明塞尔并没有给出充分理由证明普通所谓命令或提问不能包含断定。在结尾处,我描述了一种语言现象,即包含限定摹状词的语言可用来进行欺骗,以支持罗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陕西方言都市剧《百家碎戏》中搜集到的1194条“把”字句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除了具有塞尔归纳出来的断定行为、指令行为、表情行为、承诺行为外,还有推测行为、断定兼表情行为、指令兼表情和推测兼表情行为,每一种行为在语法手段和修辞方式的选用上都有其特点,疑问句可以表达多种行为。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表示指令行为和断定行为时,与普通话对话中的“把”字句表达的行为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塞尔的言语行动论对意义的说明引起一些误解,塞尔对这些误解的澄清基本是成立的,但是论据上存有谬误之处。塞尔在前期对意义的解释存在漏洞,但后期以一种新的方式对意义的解释不但是成功的,而且解决了言语行动中的那些漏洞。  相似文献   

16.
美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把商家和广告制作人的意图同受众联系起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广告的深层含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说来,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可以表现为广告制作人通过双关修辞手法达到其宣传及推销的目的。具体说来,双关修辞广告语可以表现为三种语言方式: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颜后行为。  相似文献   

17.
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争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伟大争论.现代性从现代化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现代性该何去何从,许多哲人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索,福柯和哈贝马斯是我们对现代性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福柯侧重空间问题的分析,而哈贝马斯重视时间的演进.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二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在现代中国,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工程,哈贝马斯的理论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