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简述能力、智力、知识三者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学促教,教学并重。并就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启动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利用教学内容融“讲”堂、“学”堂为一体,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如何提炼习题课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问题的改革尝试交流了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素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小学各种语文考试中,作文都被赋予较高比例的分值。而目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却十分严重。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知识、训练作:汇技巧为目标,只注重师对生的单向交流,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性对象来看待,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忽视了教学各方之问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3.
缄默知识是不能系统地表述的个人经验,对我们的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中的“模拟职业化训练”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缄默知识的传递与交流,井能通过知识外显化、内溶化、共感化来实现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从而对提升学生新闻业务素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阅读文本时,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本的意思,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取决于学生本身。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得以落实到位,方能取得明显的阅读效果。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无意忽视了这种“个性化”阅读而大讲特讲甚至越俎代庖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械工程传统知识导向型课程设置易形成“知识孤岛”,导致学生机械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构建“能力-知识-课程”矩阵,建立机械设计课程群架构,并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升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类课程为支撑,以实践类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有知识—用知识—创新知识”的机械设计能力递升。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交流讨论,课后项目实践”的教学实践,并引入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的机械工程顶峰体验课程。机械设计课程群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学生从知识的“抽象”到机械装备“具象”的双向演绎能力,“做”“学”深度结合,使学生能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林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4):138-138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最大特征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和造就具备创新型的开拓性综合人才。这次课程改革表现在高考上,就是“3+综合”高考新模式的试行。跨学科的综合,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碰撞、交流。探索学科综合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在史地学科中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高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上的新要求,是高中史地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校平面设计教育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改革院校或科系内部各学科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思考。作者指出,高校平面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之间要进行真诚交流。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开阔学生眼界结合起来,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高校之间交流合作,进一步搞好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庆老师在《试说对话》一文中(《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6期)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这就是说,学生与文本要做到真正对话(发生碰撞),就应该具备与文本相关的“背景信息”(知识与生活体验)。这“背景信息”主要包含阅读经验图式、个人文化信息、个人的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三重。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科院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院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就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考核办法提出了改革方法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培养学生对所讲授学科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主动发展自身。对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着重阐述在素质教育中,情感和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它们既历时,又共时性地存在于素质教育的始终;指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知识作为媒介的。情感和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实现,应该是通过对知识的全面认知来完成的,旨在使“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自身  相似文献   

12.
应试教育“变本加厉”说明既有批判理论从根本上没有力量,说明迫切需要对“以知识为中心”批判理论进行再批判。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导致改革理论的“二律背反”,从而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重视知识”远远不够,其根本问题在于把学校、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彻底打破“唯学校、唯课堂、唯书本”教育知识观,才能重构新的教育知识观,才能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现实完整的知识,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迁移”是存在于数学教学中的普遍规律.知识之间包含的相同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正迁移”促进了新知识的习得,“负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迁移理论,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4.
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针对当前合作学习中的展示交流环节存在“失真”、“失效”、“失序”的低效现象,提出“学习型展示”的构建。明确“学习型展示”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从展示的酝酿、过程的调控、结果的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组织和实施,使展示的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提高展示的有效性和...  相似文献   

15.
陈建芳 《新天地》2011,(12):404-40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却少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后效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新的形式,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已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了正确认识考试改革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同时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对改革后新题型考试的后效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论,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教学要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四级考试的后效,努力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听、说等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朝“教学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所讲授的“新的知识”之间搭起桥梁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教材建设上,要根据各门课程改革和变化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加强;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教材的滞后性做相应的修正和补充;要认真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要把理论教育同方法论启发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应尽可能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把理论教育同直观启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经常性的学生思想交流同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把课堂教学与课余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素质上,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要进一步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自觉性,要适应“两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专业理论素质,要坚持以身教促言教;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是实现“两课”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师生在交流中同步增长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