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撰文批评仅以陆王一派界定心学,认为心学的定义应揭示出心学的本质,但对什么是心学的本质问题却未予涉及。本文提出“心学的本质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的观点,就教于学界同仁。 如果说仅以陆王一派定义心学,外延失之过窄;那么,当今学界对心学的内涵即本质的看法,亦有偏颇。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主观唯心主义”之说,其得失值得一辨。这一纯哲学的定义,引进了研究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开辟了揭示哲学体系中本体论的性质之途径,价值不可低估。但用“主观唯心主义”概括心学的性质,仍不够准确和全面。因为,有的公认的心学家如孟子、陆九渊、王阳明到底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还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学界分歧较大;甚至于一些心学家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亦难以认定,如孟子、陈献章、王时槐等。这是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论陈白沙的佛教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化是白沙(陈献章)心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溶铸佛教文化,特别是对惠能禅宗的吸收和改造,就是其佛教文化的突出表现。本文通过白沙心学对佛教文化既相融合又相冲突的分析,揭示白沙心学佛教文化观的理论架构和思想特征。一 白沙心学作为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同宋明理学一样,是儒、释、道思想融合与冲突的产物,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儒、释、道的思想内容。然而如何界定佛教文化在白沙心学中的地位,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把白沙心学完全归结为禅学,并把白沙心学中“自然为宗”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4.
明初理学向心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发展至元代产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因袭理学,抵制异端;另一部分人则于理学中输入心学的成分,开启了理学与心学合流的先河。明初哲学思想正是沿着后一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是朱陆思想渐易其位,心学取代了理学的地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薛王宣、吴与弼和陈献章三位哲学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薛王宣对理学的改造及对心学的吸收薛王宣(公元1389-1464年),字德温,山西河津(今山西荣县)人。他既极力推崇朱熹理学,又欣赏张载气学,同时也受到陆九渊心学乃至佛道某些观点的影响,从而使其理论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对这一点,历史上几乎无人论及。黄…  相似文献   

5.
<正>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在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导致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陈献章在明初谨守朱学的风气中,能自立门户,成为一道学术的分水岭.在陈献章生平中,他先是追随程朱之学,三十岁左右,师事名儒吴与弼,一年后转回乡里隐几兀坐,费十几年功夫,始悟治道在于整治人心,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反响.据张诩《白沙先生行状》记载,“祭酒邢让一日试先生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大惊曰:‘龟山不如也’.明日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振京师,一时名士,如罗伦、章懋、庄昶、贺钦辈、皆乐从之游.”(中华书局《陈献章集》下册附录.下引陈献章语,均出自本书.)先后从师于他的学生,既有江门、新会一带的广东籍学子,也有江西、福建、上海、北京一带的学人,影响遍布于各地.  相似文献   

6.
<正>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官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为明代重要哲学家。湛若水著述颇丰,主要有《春秋正传》、《格物通》,《文集》,后人总辑为《甘泉全集》。 湛若水哲学受其师陈献章心学的影响,又接受了张载的“气”论,表现为二元论的世界观。湛若水哲学的二元论倾向与同时代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由于湛若水哲学中的心学思想与王守仁相同,因此湛、王二-人“意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别湛甘泉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七),  相似文献   

7.
<正> 在明代心学的思想潮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除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应该说还有陈白沙(陈献章)的“自然”、“自得”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白沙学案上》)陈白沙在王阳明之前致力于扭转明初“一宗朱熹”的学术风气,开一代心学之流,其在心学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通过湛若水影响和启迪了王阳明,而且,他所建立的学说体系融汇了道家自然之“道”的思想情趣,在理论上亦是独开一面.本文即有意于探讨白沙心学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献章诗歌真率洒脱、富有情韵,为长期沉寂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线生机。他论诗求真重趣,已为后来的公安派开启了先声。他的心学受庄禅影响,以致虚、自然和人格自觉为追求,容纳了一些情绪体验,与重性灵的诗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说他为晚明文学思想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正> 广东陈献章,别号白沙先生,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代心学的先河,在广东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自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始,直到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心学”、“唯心主义者”,没有异议.我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对这个几乎是“定论”的看法提出了异议.接着是《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辛朝毅同志的《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一文,就白沙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与我进行商榷.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同意见的争鸣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因此值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湛若水,字元明,初名露,后改名雨,字民泽,广东增城县甘泉都人,学者称为甘泉先生。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享年95岁。湛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即陈白沙)的门弟子。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才从学于江门,却为白沙所赏识,白沙晚年声称将钓台衣钵付与若水。若水在白沙身后,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编修。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京师初识王守仁。正德七年(公元1512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陈白沙“自得”说与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师承关系 ,并对陈来先生关于白沙与王阳明、白沙与甘泉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提出商榷 ,认为 ,只有甘泉学才是白沙学的真传。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真正师承和发扬光大了白沙学说 ,并真正奠定了江门学派在明代心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明史·儒林传序》在概述明代学术思想演变时说: 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未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明史》卷二八二)  相似文献   

13.
杨简师事陆象山,申述心学之义,为南宋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杨简精于易学,其解易乃是以心学为路径完成的。杨简心学的特征在于将天地万物归于一心,外在世界不过是人之本心的呈现形式,世界不过是人心建构的结果,从而阐明世界的建构性;他以心学之视野诠释《周易》,以《周易》之架构证成其心学,这是心学思想与经学体系的结合,后世称之为心学易;杨简心学易的建构性特征,与魏晋义理易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对于本源的连接上,二者却具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 当朱熹构筑其“道学”逻辑结构的同时,“理学”中的“心学”一派也开始形成了。陆九渊援佛教禅宗入儒,初步建立了“心学”主观唯心论。当时思想界朱、陆并峙,相互辩难,不仅有益于理论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各自哲学体系的完善。明中叶王守仁,以恢复陆学为职志。“心学”一派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5.
孙应鳌是明代黔中王门心学大师,其所著《淮海易谈》是贵州开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著作。孙应鳌易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属于义理易学中的心学派;二是以心学解易学,以易学证心学;三是伦理型的易学哲学,带有中国哲学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罗钦顺以尊信程朱、培护道统为己任,从三个层面掊击陆王心学阳儒阴释:一是体的层面,罗钦顺以“圣人本天,释氏本心”为分判标准,揭示了心学“本心”的禅学特性,“以心为本”势必导致理气一元的世界歧出一个“心”,形成二本;二是用的层面,罗钦顺通过与欧阳德的论辩指出心学的“良知”为知觉,心学以知觉为性似禅,而知觉不过是人心的“妙用”,永远无法触及客观世界事物的性理;三是为学和修养工夫层面,罗钦顺认为心学的易简、格物“局于内而遗其外”,有“启禅学之忧”。然而心学和禅学思想虽毫厘之差,其实质则“大相径庭”。罗钦顺以正本清源为目的,将心学视为禅学异端而辟之,从严格的学理层面来看不无偏颇。  相似文献   

17.
贺麟将中西哲学结合起来,阐释了他的哲学思想。一方面,他用康德的哲学诠释"心即理"的命题;另一方面,他用新黑格尔主义来改造陆王心学,从而创立了他的新心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他又对其新心学体系进行了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8.
晚明佛教的复兴得益于心学的展开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学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 ,为佛教复兴提供了多元化学术思想环境 ;二是心学学人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汲取刺激了佛教界对自身的反思 ,推动了佛教重新进入主流文化。晚明佛教在心学的影响下复兴 ,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心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9.
<正>宋明理学是儒释道相融合的新儒学,道家文化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心学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与理学程朱派是一致的,因而对道家文化的吸收,批判与宋明理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可是由于白沙心学的非正宗特性和陈白沙本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使得白沙心学的道家文化观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心学是现代新儒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其哲学核心理论是心物论。本文从心物相即、心物合一、心外无物三个心学命题入手 ,分析了现代新心学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新心学的心物理论 ,表现了与西方唯心论不同的理论特色。把握新心学的心物论 ,可以把握心学理论的基本结构与中国唯心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