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清忠谱》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历史悲剧(对作者来说,应当说是一部现代悲剧),剧本反映了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东林党人周顺昌与苏州市民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政治斗争。 公元一六二一年,“至愚至昧之童蒙”朱由校即皇帝位,改元天启。他刚一即位,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并重用与客氏狼狈为奸的宦官魏忠贤,从此权柄逐渐落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2.
包拯字希文,公元九九九年生于庐州合肥县,公元一零六二年死于北宋首都开封府,终年六十四岁。包拯墓葬,有文字可考的两处: 一处座落在安徽合肥市。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庐州》载:“包拯墓在府城东十八里,地名双阙”。明崇祯《庐州府志·合肥县》载:“参政包孝肃公拯墓,在县东十五里,自子繶以下皆附葬”。嘉庆八年《合肥县志》也有类似记载。《包氏宗谱》包拯墓图上注:“墓在庐州府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十八日的“五人义”事件,是继发生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葛成事件以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反抗明王朝暴政的群众运动。这个事件的发生,下距明王朝的覆亡,仅十八年。应该承认,葛成领  相似文献   

4.
“词曲之祖”《琵琶记》作者高明之生卒年,向来为研究者所纷纭不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资料对高明的生年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认为高明生于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高明生年,现存如下七说:一、公元1301年左右,钱南扬《琵琶记作者高明传》;二、约公元1305年,戴不凡《高则诚事略》,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三、约公元1306年,王季思,师飙《高明评传》;四、公元1307年左右,钱南扬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6.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7.
何心隐(公元1517——1579年),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永丰(今属江西)人,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异端思想家,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积极宣传王艮的学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奋斗了一生,深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最后惨遭杀害。何心隐的著作不多,传世的唯一著作是《何心隐先生爨桐集》,由张宿铨订,刻印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何子培先生收藏的《梁夫山遗集》,篇幅比《爨桐集》少。容肇祖先生将上述两  相似文献   

8.
萧统《昭明文选》一书中收录之诗赋文章,篇目极为丰富,如诗类下共分二十四类,其中收录颜延之诗作共计七类二十首(咏史诗六首,《五君咏》计为五首),可见萧统对延之作品之肯定与重视。颜延之,字延年,生于东晋孝武太元九年(西元384年),卒于刘宋武帝孝建三年(西元456年),据《宋书》延之本传载,延之文采奇美,与陈郡谢灵运齐名,然而历来对延之诗文之评价,多言沉晦难懂或错彩镂金,唯《五君咏》高步元嘉,为不可多得之佳作。《五君咏》分别歌咏了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五人,虽为“咏史”,实兼具“史传”、“史论”、和“咏怀”,本论文拟针对《五君咏》叙述延之创作之动机,并逐一分析其内容,总述其评价与影响,进而突显延之诗歌之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就我所见,至今已有五说。一说是公元321—379年。此说源出羊欣《笔阵图》:王右军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清学者钱大昕根据此说,在他的《疑年录》中载:“王逸少,五十九,生大兴四年辛巳,卒太元四年己卯。”大兴四年为公元321年,太元四年为公元379年。今人史学家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采用此说。新编《辞海》也用此说。二说是公元303—361年。此说源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载:“王羲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升平五年为公元361年,逆推生于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宋代学者黄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年谱     
【柳宗元年谱,旧有宋文安礼所撰(其序作于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及张敦颐“柳先生历官纪”(其序作于乾道五年[公元一一六九年]),简略殊甚。柳集旧注,舛误亦多。此篇考次宗元行事及集中诗文,皆取史傅以为参证,于旧说旧注之疏失,不复一一举辨。稿成于十余年前,久置箧中。此次刊布,尝加校订,聊为个人旧作一结束,且以求教于通人,偿荷指正,不胜欣幸。一九五七年一月,作者附议。】柳宗元字子厚(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昌黎集”卷三十二,以下省称韩“志”])。先世为河东人(本集“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以下引文凡未证明出处者均  相似文献   

11.
费密字此度,号燕峰,新繁县(今属成都市)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自幼聪明好学,“六岁从师,目为大器”。其父费经虞“邃于经学,尝著《毛诗广义》、《雅伦》诸书,以汉儒注说为宗”。在费密十岁时就为他“讲《通鉴》,云盘古氏相传,首出御世之君。密问盘古氏以前,父曰:洪荒未辟。又问洪荒以前,  相似文献   

12.
<正>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历来编在一起.这十二首诗是否同时所作,其说不一.清人温汝能说:“年谱义熙十年甲寅,公年五十.此诗(按;指‘昔闻长老言’一诗)是年所作,故云‘奈何五十年’也.计其弃官归来,至是得十年,故下章又云‘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也.”(《陶诗汇评》卷四)他以为属同时之作.与他同时的蒋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杂诗》十二首,前七首皆是‘岁月不待人’意;‘代谢’以后,却有谋生羁役之感.至末‘袅袅’六句,恐非《杂诗》,或《拟古》之十,亦缺落不全者.”(《陶渊明诗集》卷四)到王瑶先生则首次将其析而为二,以前八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后四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酉(公元401年)并指出最后一首“诗意隐晦,无从确定年代”,但从编次顺序看可能与前面的三首“为  相似文献   

13.
羊祜故里在新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羊祜 (公元 2 2 1年— 2 78年 ) ,《晋书》本传称其为“泰山南城人” ,因南城治所在今费县境 ,故后世史家多谓羊祜为费县人。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桩错案。本文中共举出主证五条 ,旁证五条 ,实证九条 (并对反证一条试作诠释 ) ,论证羊祜故里不在费县 ,而是新泰 (平阳 ) ,其故居更可指实为而今山东新泰之羊流镇  相似文献   

14.
《姑發■反劍》一九五九年发現于安徽省淮南市的一座古墓中,据一九六○年《文物》第七期七十一頁简报叙述:墓內有銅器两堆,共七十五件,其一堆为劍十柄,《姑發(?)反劍》即其中之一。一九六二年夏,殷滌非同志寄視拓本,并坿鸟篆錯金《蔡侯產劍》摹写本两紙,这劍每柄六字,分成两行,其一作“蔡侯產之用僉(劍)”;另二劍为一对,前三字銘文为“蔡侯產”,后三字目前尚不識。这三把劍亦属于十柄劍之內的。他們据剑銘,推断此墓为“蔡聲侯產”的墓葬。  相似文献   

15.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16.
从《先令券书》看汉代有关遗产继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101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有16枚简文,名曰:《先令券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遗嘱.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悉汉代遗产继承法以及国家对私产的干预,还可以窥见西汉晚期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弥足珍贵.(一)《先令券书》是101号墓主朱凌的临终遗嘱,立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五年)十月初十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4年4期刊载《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一文,公布了一块东汉永建三年(公元128年)王孝渊的墓碑材料。这件石刻虽然在出土时已经不很完整,只能辨识出断断续续的一部分文字。但它在叙述墓主人的家世时讲到:“孝之先,元口关东……汉徒豪杰,迁口口梁,建宅处业,汶山之阳……”,从中反映了汉承秦制,汉初在政治上推行法家路线的一部分重要历史事实。“元”字下面一字模糊不辨,当是“由”或“出”一类的动词。“梁”即梁州;“汶山”即岷山,“汶山之阳”即岷山之南,都在今四川西部一带地区。  相似文献   

18.
“玉泉韩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正德十四年苗增翻刻元代夏文彦所著《图绘宝鉴》时 ,请人撰《续编》一卷 ,合原著五卷刻作六卷 ,被《四库全书提要》称为中国古代“画史中之最详赡者”。《续编》卷端题署为“玉泉韩昂孟续纂” ,但前人对作者韩昂的了解仅限于《续编》所署 ,故多缺憾。现利用大量资料对韩昂的籍贯、字号、生卒、科第和仕途等研究论证 ,确认韩昂为山东济宁州人 ,原籍云南 ,明成化七年举人 ,十四年进士 ,仕至钦天监副 ,完成《续编》时己年逾花甲。“玉泉韩昂”之“玉泉”为其号而并非籍贯 ,沿袭数百年之误解由此驳正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回纥改为回鹘的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说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一文就是这样说的。其二说是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二册187页注说:“回鹘即回纥,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更名回鹘。”其三说是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简史》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持这种说法。《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468页  相似文献   

20.
(一) 李玉的《清忠谱》传奇,反映明熹宗末年东林党人与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斗争,而且着重写了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苏州市民为救援东林党人周顺昌而爆发的“开读之变”。这一事件,震动很大,影响深远,因而引起了当时的一些剧作家的重视,清啸生的《喜逢春》传奇、袁于令的《瑞玉记》传奇,就都以此事为题材。李玉对这些剧本似乎都不满意,他在《清忠谱》的《谱概》中曾予以批评:“溯从前词曲少全篇,歌声咽。”(《谱概》)晚出的《清忠谱》,果然后来居上,成了反映这一事件的一部动人的“信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