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文士们在长期的读书习业生活中,从书中得到知识,懂得了道理.而这一生活又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感想与体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因此,唐代文士们也多有将读书习业的生活与感触,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描绘出其中的种种情状.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中唐时代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心态、思想极为复杂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中,兼济与独善、仕隐与出处、讽喻与闲适充满了矛盾与斗争,他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博施济众之心,又有道家的安贫乐道、虚无恬淡之趣,更有佛禅的看破红尘、超越世俗之意。而这各种矛盾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使他的诗文创作与人生追求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白集》中《醉吟先生墓志铭》有一段话,对白居易这种复杂的思想与心态有一个简要的说明: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草、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老子之学素以阴柔著称,而庄子之学素以逍遥著称.而无论是阴柔还是逍遥,归根结底,教给我们的还是顺应自然、归复大道之理.在今天,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量如此丰富,人们的选择机会愈发增多,诱惑随处可见,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之中保持一份"不动心"确要有一份坚定信念支撑.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老庄之学确是能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的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处所说的文士,特指文章之士。他们既不同于经生,也不同于文吏,而是一批致力于文章的创作,以辞章名世或立世的人。两汉时期,文士的兴起和经生的文士化倾向,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的自觉。 一 两汉时期,在皇帝和诸侯王周围,有了文学侍从之臣。这是一批以文章名世,且以文章立足于朝廷的人。 汉初,高祖及文、景二帝皆不喜文人,然而在诸侯王中却颇兴养士之风,吴王、梁孝王和淮南王周围,都聚集了一批文章之士。《汉书·贾邹枚路传》载:“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  相似文献   

5.
指出传统社会心理学忽视发展这一重要主题,提出应该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社会心态的变化规律。社会心态应该成为一种迈向发展的社会心理学,探究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要把社会时间维度引入社会心态研究。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的家具意象是一种士人心态下对家具的审美关照。在明代的家具意象中,"家"是一种被赋予了意义的人文空间,因而家具不仅参与了物理空间的构筑,也参与了文化秩序的建构。在士人心态中,社会身份、政治理想和人伦关系都是空间秩序的一部分,这种空间秩序是在身体与家具的互动之中构建出来的,家具成为了打通士人修身理想与空间秩序间的桥梁。明式家具作为在群体认同下构筑出来的士人家具,其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士人心态深处的"身""家"相连——家具的形式规定了主人的社会身份和环境的空间秩序。在家具形态与士人心态的互动过程中,诗歌还可能成为诗教社会中的一种政治话语,将士人心态带到工匠社会,成为引导当时家具设计的一双"无形的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上,人们齐声怒斥行贿受贿行为,对权钱交易恨得牙根疼。然而某个具体的人去行赔了,却又不受人们的谴责。受贿的人一般是受谴责的,可是对某些受贿的人,又是怜惜多于谴责。即使是被谴责的人,真正抓捕了,又有人为其鸣不平。被判刑了,又有许多人表示同情。文贼、文抄公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抄人家的东西,很丢面子,很失尊严,在人们的心目中,人格会马上低下来。然而这种行为一具体到某个人,情况马上起变化,不会是所有的人都起而声讨,尽管也有许多人瞧不起他,可许多人中总会有人给予同情,会讲出许多理由为其开脱。招工、…  相似文献   

8.
"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由于逍遥问题源自心形(物我、内外)关系,如何处理心形关系就成为理解逍遥思想的关键.本文选取三种解读庄子心形关系的典型思路一郭象的心形平行说、王博先生的心形分离说以及韩林合先生的心形同一说,辨析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形互化说.以期深化关于逍遥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心态正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学界也从多种视角对之展开研究,但在基本概念上还是失之含糊。通过拈出意义与情感的维度,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对社会心态予以诊断,特别是对"心态秩序危机"展开分析。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在于基本共识、集体情感及道义调节的缺失,但更为深层的缘由,则是终极现实塌陷和社会结构紧张。化解社会心态问题的出路,还在结构正义,即各类资源分配的正义和利益冲突解决的正义。而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应当如何研究一般的精神世界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静穆:司空图推崇的一种审美心态吴全兰读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诗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畸人、可人、美人、高人、碧山人等,都风神清逸,满脸仙气,远离尘嚣,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总是生活在幽寂的环境中,对一切默默无语,永远恬然自适,清...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文士与商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足自给的小农生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崇本抑末、重农轻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因而商业不发达,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而居“四民”之末。封建士大夫自鸣清高,瞧不起商人,鄙视经商活动,以为交易市场乃是尔虞我诈、嗜腥逐膻的肮脏地方,在士大夫和工商阶层之间横隔着一条很深的历史鸿沟。唯自明代嘉靖中叶以来,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郑学,是东汉末年郑玄所创立的经学学派。郑玄(约108—201)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便同郑兴、郑众父子的经学思想相区别。郑玄早年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春秋》,又向东郡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左传》、《周官》等古文经,最后又西入关中,向马融学古文经 东汉桓帝至灵帝年间,发生了党锢事件,郑玄也受到牵连,但他的学术活动并未停止,教授弟子达数百人。党锢禁解以后,  相似文献   

13.
对欧洲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已做了大量详实的考察和研究。其中声势浩大的社会学研究无疑独占鳌头。确实,我们可以把浪漫主义文学视为审美创造力对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精神的反拨,我们也可以把批判现实主义视  相似文献   

14.
酒溶入文士之生活、创作以至与生命智慧相联系,是始兴于汉末盛极于魏晋.关注生命及生命智慧的自觉,是魏晋文士嗜酒的思想渊源.魏晋文士的醉乡日月闪灼着生命智慧之光,体现为"三度"追求即追求生命存在的长度、追求生命享受的密度,追求生命境界的高度.魏晋文士生命智慧的自觉及践行,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即色论"的本质是不灭假色.在支遁看来"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来即来,缘去即灭,但另一方面"色复异空"、"非色灭空",色相又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因缘不曾散去,它们的存在就不是空寂."物物而不物于物"是支遁"新逍遥学说"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完全是以"即色论"思想为基础的"虽色而空",故"不物于物";"色复异空",故又需"物物"(以物为物).东晋孙绰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居官"、"处事"是官官、事事,也即"物物"的表现,"无官官之事"、"无事事之心"是不官于官、不事于事,也即"不物于物"的表现.支遁的"新逍遥学说"对当时士人的影响之大,由此不难得知.  相似文献   

16.
说胡适具有民族文化自卑的文化心理,大概是不成问题的。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在与梁漱溟等人就东西方文化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就已流露出了民族文化自卑感,尽管这种自卑感当时还不十分明显和强烈。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社会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他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因故到欧美各国又跑了一圈,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美国“摩托车文明”与中国“轿子文明和人力车文明”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梁漱溟的民族文化自卑感有了迅速滋长。1928年3月,他在给吴雅晖的一封信中写道:“至于先生对东方民族的悲观,我深感同情。五六年前,我也曾发‘中国不亡,世无天理’的感慨。此次绕地球兜了一个小圈子——不曾观看印度洋、红海一带的不长进民族——更深信一个民族的兴亡、强弱,决非偶然侥幸的事;回头看看咱们这个民族,实在只有低  相似文献   

17.
当我将鲁迅和魏晋文人放在同一座标进行比较时,我的审美兴奋不仅源于他们都处于中国历史上思想极为解放的两个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源于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判断上所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由于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是在时间跨度极为久远的两代人思想中发生,同时又由于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知识精英,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历史的某种共同性.这样,我们这个论题显示的功能层次便是多方面的,即: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悖论是怎样发生的?又发生在哪些方面?鲁迅是否认识到魏晋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悖论?如果认  相似文献   

18.
金永爵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清晰、鲜明地反映出近代转型期两国文人的交流实况与思想变化轨迹.他从禅学转入程朱理学,以理学为基础再去关注金石学和考据学,由重词章转向重义理,从崇尚"雅致"到发自"真情",这些都与清代文士的交流密不可分.他对清代文坛的理解与认识,也得益于与之交往的清代文士,但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信息上的误差.金永爵平生所学不拘一格,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在清朝面临西方侵略的危机时刻,又与清代文士积极探索应对西方列强的对策,体现了他开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和开放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它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我国所进行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影响不仅表现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上,而且深入到了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层上,使我国人民,特别是城市市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沙市市民心态在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现实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德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大学德育的内在文化品性要求在大学德育中引入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大学德育放在文化的视域中进行特殊考量。其基本立意在于开拓一个崭新的德育文化思维空间,梳理大学德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德育中的文化性缺失问题,以文化观照大学德育的发展,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