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同志最近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灵感是综合性的、人脑的综合功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钱学森同志的这些论断,对我们探索灵感的触发规律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思维作为标志人能动地反映和认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范畴不能凝固不变,而是应当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应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广。否则,就不可能对思维所包含的日益丰富的内容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说明,也难以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以往,人们把思维往往仅仅理解为“理性认识”、“抽象概念”。对思维作以类似这样的解释或说明几乎充斥于各种辞书和哲学教科书中(尽管有些辞书把形象思维也看作是一种思维形式,但都一带而过,而是把抽象的逻辑思维看作是思维的基本内涵)。这种对思维的回答表明,思维内涵的主导方面无非就是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那么,按着这种对思维的传统理解深究一步就会发现,思维之所以是理性的、抽象的,这是由思维本身所具有的如下两个特点决定的:第一,思维是借助于抽象化的客体映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对客体进行反映;第二,思维的过程是严格遵循逻辑进程推进的。由此把思维作为理性的、逻辑的、抽象的理解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认识。从认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灵感思维同抽象思维一样,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思维形式。所不同的是灵感经常产生于大脑的潜意识活动之中,由此给人们的 研究带来了困难。作者认为人的意识是分层次的,可以驱使肢体并直接接受人 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意识(或称显意识),一般说来不能驱使肢体,但可以间接 接受人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潜意识,并提出了“意识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科学 假说,对灵感思维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新的探讨。文中提出了诱发灵感的 系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它们的本质是同一的,也就是说,凡思维都是以感性认识为中介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认识。它以量度为标志,而量度是离不开对事物的相似属性的抽象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追溯一下“形象思维”一词的来源。 我们知道,法捷耶夫是最早直接使用 “形象思维”这一术语的,他说:“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艺术家传达现象的本质不是通过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是通过对直接存在的具体展示和描绘。”①别林斯基是另一位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说“哲学家以三…  相似文献   

5.
一、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对灵感思维的研究和探索由来已久,尽管至今仍众说纷坛,但归纳起来有六种观点,形成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第一种是神赐说 神赐说认为:灵感是神的诏语。在人与神的交往中,超然之“物”凭附于人身上,并赐予人以神灵之气。这种“着魔于神的人”当精神处于迷狂状态时,神妙奇怪、莫可名状的灵感便倏忽而来。这是原始灵感的意义,它的原意就是通神或吸入了神赐的灵气。在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神赐说”。柏拉图说:“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灵感思维同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一样,不仅是人类的基本维思形式,而且还遵循着某些相似的发生规律。并且都已成为当代哲学、美学、心理学、脑科学、系统科学、模糊数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综合研究的对象。本文借助于现代脑科学、认知心理学、模糊数学、协同学的积极成果,从灵感发生的特异性入手,比较充分地论述了灵感发生的五条规律:显意识与潜意识融通律;选择与建构重组律;精确与模糊隶属律;无序与有序协同律;逻辑与非逻辑互补律。这五条规律既是对灵感发生过程的辩证揭示,又给人们探索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规律,乃至整个大脑思维的逻辑规范以崭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1896年7月14日恩格斯致信悔林:“被忽略的还有一点,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也强调得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两人都有同样的过错。这就是说,我们最初是把重点放在从作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中探索出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和其它思想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所制约的行动,而当时是应当这样做的。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显然,深入开展思维方式、方法的研究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着这种认识,现对矛盾思维的本质特征、中心环节以及它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怍一些初步探讨,以此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对灵感思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般都认为灵感思维是意识与无意识通融交互的结果。这样看来灵感属于无意识范畴。然而无意识是什么?它怎样产生和以什么形式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试就此对灵感思维的深层心理结构作一分析研究。 一、原始—儿童思维转化为无意识 是灵感思维的深层心理结构 (一)原始思维是无意识的源泉自古以来人类生活方式有三种形态:原始生活方式、现实生活方式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决定了人类思维也存在三种相应形态。原始思维、现实思维和自由思维。 法国…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思维     
文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渐渐认识到文学与其他精神活动一样是思维的产物。同时,人们认识到,研究思维活动的规律必然要深入研究作为思维的产物的文学。特别是在研究形象思维、研究灵感思维时,文学几乎是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交叉学科研究把文学和思维科学连在一起。 思维科学对文学的研究将强烈地震动文学自身的研究。这是因为思维科学对文学的研究是探讨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走向、灵感思维的脉络及形成这种特殊思维机制的心理因素、大脑功能、人的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机制。这种研究甚至将追溯至无语言思维、潜思维、模糊思维等。这些必将…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维这一概念是钱学森同志1984年在《开展科学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来的。人的思维不完全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社会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维是社会思维。社会思维的本质是集体思维,是指人作为社会群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首先,从思维的属性看,人类思维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  相似文献   

11.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主观世界里把握客观对象时采取和运用的模式或途径。单从认识过程先后和深入程度来看,可分为理论(抽象)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两类;再住具体层次迈进一步,就会发现,客观对象各个侧面及其运动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如哲学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方式、史学思维方式、法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驱使人们必须更新和发展那些形成于工业文明时代甚至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打破制约思维方式演进的陈规陋习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积极向上的崭新思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以哥德尔定理为探窥器,指向灵感的具体机制,是鉴于两方面的谋虑:其一,古今中外灵感理论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方法论上开辟新的“操作面”,其二,哥德尔定理的深层哲学蕴藏可能助于这一开辟。 当代灵感理论鸟瞰 灵感问题自钱学森教授首倡建立“灵感学”以来,人们开始重新闻入这一块哲学和心理学的“禁区”。有一位首批闻入者曾说,古今中外的灵感理论,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 “神赐论”、“不可知论”(“天才论” )以及“客观描述论”,后者至今还停于某种感性的客观的描述阶段,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它用潜意识来解释灵感…  相似文献   

13.
灵感存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各个领域,它的原始概念,是指诗人做诗受到神灵的启示。其实,灵感不仅诗人、艺术家有,哲学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外交、经济、军事、新闻、政工等人员都有,只是它表现于不同人物、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创造中,灵感的深浅、强弱、思维、情感等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把表现于作家、诗人、艺术家创造中的灵感,称为艺术灵感,其余为科学灵感。艺术灵感的总体特征先说科学灵感。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得力于灵感的事实很多。据W·I·B贝费里奇介绍,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两人,曾经对232名科学家所作的调查报告表明:“直觉(灵感)有30%的人经常,50%的人偶尔,有17%的人未得力于直觉。”①贝费里奇是把直觉与灵感视为同义的。他对直觉的解释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颖悟或理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文明是靠思维创造的,而大部分的科学进步都来自于人们的无意注意,或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直观感受,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超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知识积累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极其可贵。我结合平时自己的一点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灵感探微     
思维领域目前尚有许多空白区域未被认识清楚,灵 感就是一例。灵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性?这都是急待探索与精心研究的课题。 灵感,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是智力的脉冲形式。它是乌云密布时的一道闪 电;是黑暗摸索中的豁然开朗;是百思不得其解时的茅 塞顿开。也有人说灵感就是平波中跃起的一朵浪花。灵 感的本质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它是在外界某种偶然 刺激下发生的。因此,许多人把它看得很神秘,也有些 人却又总是企图简单地否定它。然而,灵感毕竟是个客 观存在。只要是对灵感现象进行深入一点的观察就…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不同点:(1)从内容构成关系看,历史真实要求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以有限反映无限;(2)从与外部现实关系看,历史真实不能和历史现象相抵牾,艺术真实却可以脱开历史真实的羁绊,享有极大的自主性;(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化方式运用不同,历史真实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艺术真实采取神形兼备的形象思维方式。(二)艺术真实的超历史性:(1)叙述上可以打破时空顺序的严格排列,按照思想和艺术的实际需要,对史实进行自行的剪辑和组合;(2)内容上可以将史实整体大块移入,也可以取其一点强化之,不必面面俱到,顾及全貌;(3)手法上可以严循史实,也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甚至可以以假当真;(4)评价上可以与历史的结论同步,也可以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但是,历史文学的超历史性不等于随意性,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和深层寓意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性:(1)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上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其统一的可行性;(2)从思维方式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也是可以成立的,(3)从思维活动的脑生理机制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向舟并鹜,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自然也是互为沟通的。  相似文献   

17.
哲学认识论中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应科学地分析认识过程所包含的不同质的阶段,这样才有助于指导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关于认识的一般进程,列宁说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列宁的这一段论述,一般地被理解为:这里说的生动直观是感性认识,抽象思维是理性认识,认识过程只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本文将限于讨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过程,暂不涉及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其实,列宁在这里论述的只是认识的总进程,并非具体地…  相似文献   

18.
简论灵感思维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论灵感思维的发生机制杨惠臣灵感是什么?灵感是怎样发生的?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竭力要弄清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在2000多年前提出“灵感说”起,人们就开始研究讨论灵感问题,此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柏拉图的“神性的迷狂...  相似文献   

19.
非理性思维是人的个体心性、精神结构的固有形式 ,是与理性思维同时共存的。非理性思维是文学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型思维形式 ,其特点与文学创作的感悟性、体验性品格相契合 ,主要表现为感性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感觉思维。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本文中强调的是形象思维在创造发明中的主 导地位,以阐明科学创造的机理。一切科学发现,不外乎 都是通过类比、联想等方式,通过顿悟实现过程的突 变,从而在脑中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这是新事物的雏 形。对形象思维的特点、特性及思维规律的新的认识可 以恰当地揭示创造发明的机理。 曾经有一个时期,人们心目中还一直只局限于抽象 思维。他们认为新事物的认识只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 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绝对没有形象思维的地 位。其实,人们不仅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而且还用形 【象进行形象思维,只不过形象思维至今还没有严密的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