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爽 《江淮论坛》2008,42(2):58-62
总体性原则即总体性辩证法,其内涵是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和具体统一.差异性、多样性、历史性是统一的前提,统一是差异性、多样性、历史性得以相互关联的根本途径.总体性原则在更深层次上是指向人的总体性的存在,实现人的全面性和开放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也正是要实现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所以,总体性原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江苏社会科学》2007,1(1):142-147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无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定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评判标准,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无不显示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独到的价值诉求,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主导价值观的超越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以集体主义为本质,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现实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对当代社会中种种价值取向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认识视阈中,资产阶级旧社会不可能形成发展共同体,而只有在未来新的社会才有条件建立新的发展共同体.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核心命题;“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制度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模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众多思想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更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璀璨瑰宝.学习、研究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廓清中国共产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过的“革命马克思”的“经典”诠释,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特征,全面引领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阶段的总结性成果,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结合马克思对于所有制问题的整体研究,说明了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是要建立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准确认识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对于深化所有制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实践的根本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对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性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未来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非正义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革命性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正义理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的科学的实践观的产生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只有这样来认识,我们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论点涵盖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人学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和深刻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马克思人学思想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撑;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彬彬 《理论界》2012,(10):5-7
任何理论的意义都在于对现实的关注,这也是理论的最高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这一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现实出发,高度重视社会正义问题,以尽可能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现代社会相比,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他将崇高的正义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使得其正义思想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所以,马克思的正义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明 《理论界》2009,(1):44-45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苑晓杰  杨卉 《理论界》2009,(6):28-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现,又充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的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深层次上的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回应时代的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推进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制度建设和立法保护,确保人文关怀思想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自由的终极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增加自由劳动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努力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具有独特性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诸多要素构成且要素间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不可分割、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笔者试图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轨迹和思想内涵三方面,全面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解和深刻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桑春红 《理论界》2006,1(8):18-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古希腊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能力思想,马克思提出发展是能力的扩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马克思的能力方法,不仅论述了实现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而且阐述了能力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阿玛蒂亚·森继承了马克思的能力方法,特别是能力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基于能力方法提出评估人类福祉的新范式,构建了能力方法完整的分析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能力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得以深度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为习近平人民观、劳动观、发展观和治理观等,成为系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存在和历史发展为内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辩证法在实践中生成并获得发展,伴随着人类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生存实践活动,辩证法内蕴的和谐诉求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20.
分配公正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历史上五种有代表性的分配公正现,不仅体现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正义诉求,而且对当代中国分配公正观的形成,探索包容性增长中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寻求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以及构建体现分配公正价值的企业薪酬制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