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城镇化",农民未及时转变为市民的"伪城镇化",产业与城镇不结合的"被城镇化",缺乏绿色先行的"不可持续城镇化"。当前应加快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和结构效率。从城镇化的构成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的城市化,而且包括镇地区的城市化。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结构变化特点表明:城市地区的城镇化依然是我国城镇化的主流,但是,镇地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向"城"和"镇"地区集聚的新变化和国际经验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镇地区的人口增长将会继续超过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然而,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和能级的提升,镇地区人口增长的极化现象将会加剧。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二元结构差别,积极促进"城"、"镇"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消除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带来的城镇之间的歧视性差别,以推动城镇化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不同于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顺利推进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支撑。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还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涉及土地流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产业政策等多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度创新的总体架构是"三线、双环、多元",即以政府、企业与民众三大主体为主线,内环制度创新与外环制度创新相结合,推动制度创新多元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和任务是建立规范的多级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统一流动的户籍制度、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牢牢把握体制改革这一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长期的要素驱动,实行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城镇化发展质量并不高。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发展,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形势下,面对城镇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明确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给出了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当前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发现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是城镇化明显的短板。新形势下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应以质量为重心,加快人口城镇化、落实人口市民化、促进"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深水区,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积极应对社会转型的需要,提出了建立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改变以往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做出重大调整,用公共政策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投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目前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还很多,相关体制的制约和公共政策的不协调等问题亟待政府有序的改革和调整,要深化相关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水平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城镇化程度的量的规定性。城镇化的度就是城镇化的量的表现与城镇化的质的规定性相适应的状态。我国的城镇化是用包括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测量。由于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之间还存在着质的差别,这就存在着城镇化质与城镇化量的背离,以及面临着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问题。我国城镇化已经演变到这样一个阶段,即不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速度就很难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附属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身份差别待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地位、机会、权利、待遇的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土地分配状况的极端不平等、城镇创造就业能力有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完善等因素,拉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收入持续不平等、社会问题突出与经济发展缓慢的城镇化陷阱。贵州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经济社会矛盾多发阶段,应该以拉美国家城镇化为借鉴,以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收入为关键节点,尝试开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建设,并加快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农村土地使用体制改革,从而实现城镇化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人"——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和核心何谓"城镇化"?其最初来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其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一书中利用这一概念来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国外多称之为"城市化"。对城镇化的概念,学术界分别从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理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过阐述,但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人"的视线——人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6,(4)
本文以何谓、为何和如何实现绿色化的城镇化为行文的逻辑线索,从历史发生学和生态学两个维度,即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速度、规模相协调,以及城镇化与城镇所依托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化原则和要求贯穿和渗透在城镇化过程中,走绿色化、生态化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今天,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现状如何?又应该怎样构建其改革模式?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城市政府经济管理 职能转变的历史回顾 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0多年,先从农村突破,进而深入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围绕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经济日益占支配地位,中心城市的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城市群迅速发展完善,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城镇化还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从各方面关系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五重五轻"的特点,即重速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生活,重经济、轻社会,重开发、轻保护;从推  相似文献   

13.
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我国的传统城镇化战略是导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病"出现的主要原因,研究、设计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势在必行。目前,众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设计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某一方面展开,缺乏研究的系统性。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产业的城镇化,而基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梳理出一个内容更全面、结构更合理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发展涉及土地和人口两种资源要素的再配置。保障农民权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核心要义。由于历史上二元体制下农民的身份限制还没有完全消除,以及户籍制度改革还不彻底,我国农民在实现土地财产权益、与城市居民同等享有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在现阶段,要不断完善和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为实现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过渡、做准备;要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关系城乡转移接续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剧增、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与现代农业相辅相成并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山西城镇化建设在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注重优化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为此,山西应充分利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完善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强化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加快山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体制环境,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目标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要优化城乡户籍制度;要推动就业保障制度改革;要探索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推动农民工子女公平享受教育制度;要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加快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城镇化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正处在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新阶段。与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布局优化合理的城镇化、绿色生态的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洽的城镇化,极而言之,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虽然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厦门的城镇化还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城镇化的束缚,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有了重要的突破,向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城镇化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十八大后更是开启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以质量导向的新阶段。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理解、构建的城镇化质量模型、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城镇化质量演进机制剖析等方面对研究现状作一梳理,针对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学术框架模糊、空间尺度缺失、评价体系泛化、模型方法单一、分析视角趋同等不足,提出了强化理论支撑、凸显研究尺度、丰富模型方法、注重机制归纳等有待于今后完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及,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因此需要关注是否忽视了"刁民"一类特定社会类别的利益诉求,因为他们在兴邦大业中常常不为主流话语所重视:"刁民"正是"以人为本"城镇化中"人"的一个特定类别化体现,这个群体人力资本的有效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新一轮城镇化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