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性情"是清人反驳明七子的有效武器,是诗学阐述的出发点。但袁枚将之由诗学基本概念转变为诗学核心概念,强调性灵是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独特、深刻、通达,并归于"正",中国文学情感表达的传统得以在诗学理论上完成接轨并深化。袁枚还强调以"词浅"的方式进行呈现,以达到天籁的状态。其诗歌创作践行"意深词浅",自然也是雅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载有傅憎享同志的书评《文不在短,引人则佳。——读〈红边脞语〉》一文。就其标题之用词失当,冒昧小议数言。文题所用之语,似仿刘禹锡《陋室铭》之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来。作者于文中谓:“世俗重长文而轻短札,以其壮  相似文献   

3.
《云谣集杂曲子》为敦煌曲子词诸选本(或随意抄录)中今存唯一书题。其所以称“云谣”,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考屑》以为或用《列子》西王母于瑶池为穆王谣之事,据此作为当时辞集名。,又引曹唐《小游仙》诗云;“玉童私地夸书扎,偷写云谣暗赠人。”徐铉《蒙恩赐酒进诗》云:“御题初认白云谣。”(按西王母有《白云谣》”后唐庄宗《歌头》云:“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欧阳炯《花间集序》云:“唱云谣则金母词清。”并谓向达论唐代佛曲,疑欧阳炯所指即此。其后记又引皮日休《秋夕文宴》诗云:“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陆龟蒙《伤故道士》云:“药奠肯同椒醑味,云谣空替薤歌声。”徐铉《春雪应制》云:“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总云:“若虚若实,难于肯定所指。”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八九。录白居易《长相思》两首,其二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云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林大椿辑《唐五代词》录此词,题白居易撰。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张宗橚《词林纪事》、朱彝尊《词综》亦以《长相思》“深画眉”为白居易作。  相似文献   

5.
近在《全宋词》里,读到岳甫的两首词,一首《满江红》,有些内容似写乃祖岳飞的事。另一首《水调歌头》词又与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有不少可寻的关系。过去解释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句,都认为语出“三国童谣”,如周振甫《毛主席诗词浅释》就说:“这两句表现手法的特点是活用典故,它借鉴了三国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可是加以融化,看不出一点用典的痕迹来。”其实,倒不如说毛主席直接借鉴了岳甫的词。为了说明词题,把岳甫词抄录在下边: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由笔者主编校点的《袁枚全集》未搜集袁枚集外作品,可谓一大缺陷。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丰富,人们交往的开放,以及科技的进步,袁枚集外作品的搜集取得了巨大成绩。笔者还有幸结识了袁枚八世嫡孙袁建扬先生与孙女袁建中女士,收获颇多,不仅得到了袁枚极其珍贵的抄稿或手稿《纪游册》、《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还收集到若干罕为人知的刊刻本:《双柳轩诗集》一卷、《双柳轩文集》一卷、《随园集外诗》四卷,另有大量袁枚零散集外诗文。仅以诗而言,袁枚集外诗就已发现700余首,是袁枚"全集"诗集4400余首的七分之一强,可谓沉沉夥颐。这些累累硕果,将使"全集"不全的缺陷得到"全面"的弥补,也为编纂接近足本的新编《袁枚全集》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子不语》看袁枚的重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袁枚独倡"性灵说",其核心便是重情;袁枚的重情思想在《子不语》中表现为三个方面:男女之情、同性之好、亲情友情及其他;《子不语》中的重情思想既是袁枚"性灵说"在小说领域中的一种表现,更是袁枚欲挽救人心、淳化世风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文学中,柳宗元的山水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关于他的诗,前人多有评价,概而言之,不外似陶(潜)、似屈(原)二种。前者,如:苏轼《题柳子厚诗》云: 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又《评韩柳诗》云: 柳子厚待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手枯澹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相似文献   

9.
一《香严词》何所指纳兰容若《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汪珊渔刻《纳兰词》,此词有副题:“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近人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称:“按龚芝麓有香严斋所著词曰《香严词》。龚尝有《蓦山溪》‘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二句,为当时所传诵。观容若此词,似不胜重来之感。”  相似文献   

10.
放翁与唐琬重逢沈园、题《钗头凤》词于园壁的一段哀情故事,最早见之于南宋周密撰的《齐东野语》卷一,惟唐氏所和之词,却不甚了了。近读齐治平著的《陆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其中专题述及“《钗头凤》的悲剧”,也没有写出唐氏的和词,读者深以为憾。陆游同时代人的著作中确有唐氏和《钗头凤》词之记载,如南宋陈鹄(字西塘,南阳人)《耆旧续闻》卷十中说:  相似文献   

11.
相同的兴趣爱好,使蒲松龄、纪昀、袁枚都选择了文言小说这一文体,但不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迥异的科举之路,使三人的小说创作心态明显有别:蒲松龄借《聊斋志异》宣泄孤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成书源于消遣;袁枚《子不语》的问世出自游戏。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一首袁枚佚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拙编《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出版以后,失收的袁枚佚文发现了多篇,但佚诗仅发现一篇《题〈新田十忆图〉》(见《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令人高兴的是最近素不相识的台湾高雄徐洁波先生,热心寄来一首袁枚佚诗《胡太宜人七十寿诗》,称《袁枚全集》没有收入,可供以后再版时补遗云。当然此诗也未见于其它各种版本的《小仓山房诗集》,兹抄录并标点于下:东海有孤鸾,青春丧其匹。心同白石贞,行比青霜洁。小宗未可绝,乃报松柏来。殷勤加抚育,真挚如所胎。畜为平章,诗书为课督。果然佳儿佳,贤声冠宗族。当兹豚月节,高年届古稀…  相似文献   

13.
一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已经注意到了与传统词风大相径庭的所谓豪词,但他还没有明确使用"婉约"、"豪放"这样的概念.最早以婉约、豪放论词的,是明代学者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下,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与他同时的徐师曾也有相同的议论(参见《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但他  相似文献   

14.
大观园这座园林,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幅建筑蓝图。随着《红楼梦》的盛行于世,大观园也从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明义《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题注写道:“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收入明义《题红楼梦》诗二首:“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些差。”“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  相似文献   

15.
<正> 清代乾隆诗坛泰斗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性灵说诗论缺陷之一是不提诗反映社会人生,只倡言诗写个人之“性情遭遇”(《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集》有大量这类性灵诗。但是在创作实践上,袁枚却有相当数量的借古喻今或揭露社会弊端的诗篇,其大部分可以纳入讽谕诗范畴。这就以实践补救了他理论上的偏颇。首先应该重视袁枚的咏史诗。他认为:“咏史有三体: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史《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色……;一取对仗之巧……。”(《随园诗话》卷14)袁枚当然推崇第一体,借咏史而对社会人生发表看法,间接反映当代社会现  相似文献   

16.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已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日记)》外,又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新发现的九通袁枚集外尺牍,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袁枚全集新编》的增添内容以飨读者,推动袁枚研究向前发展。这九篇新发现的集外尺牍分别为:《与树堂书》、《与鳌公书》、《与胡书巢书》、《与璞斋三世兄书》、《谢奇丽川方伯赐裘》、《贺李香林河帅调河东》、《答赵味辛》、《与汪顺哉世妹》、《与晓园太守书》。  相似文献   

17.
北宋词人曹组(元宠)曾写过一首《红窗迥》词,见于宋人载籍:《碧鸡漫志》卷二:“元祐间,王齐叟彦龄,政和间,曹组元宠皆能文。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彦龄以滑稽语(?)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曹元宠本善作词,特以《红窗迥》戏词盛行于世,遂掩其名。”据此,曹尝作《红窗迥》戏词,信而有征。但此词的原文,宋人不见记载,却见于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之下:“曹东畎赴省,陆行良苦,以词自慰其足云:春闱期近也,望帝京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弓样鞋,夜间伴你。”(《知不足斋丛书》本)按曹豳字西士,号东畎,据此,则以此词属之曹豳。今人赵万里辑曹组的《箕颍集》不收此词,唐圭璋《全宋词》在曹组名下列为存目词,而以此词属曹豳。这自然是以《庶斋老学丛谈》为依据。但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则据《词品》以此词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读李文初同志《释王勃诗中的“儿女”》(贵刊1981年第1期),感到把“儿女”一词只解释成年轻的女子,似不太妥当。唐诗里使用“儿女”一词很多,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宜一概而论。例如,杜甫《赠卫八处士》,有“昔别君未婚,儿女已成行”之句。很难想象,卫八处士的孩子全是“年轻女子”。到了近代,儿女的用法固然有专指女性的(如毛主席诗《为女民兵题照》),但也有兼指男女的。例如,孔厥、袁静合著的《新儿女英雄传》的“儿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漱玉词》中有三首送别词,仔细玩味,似觉历来所解均欠深入,因参照史实,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袁枚的《子不语》中有众多的篇章都和狐仙有关。小说既描写了各种不同的狐仙形象,也概括了狐仙的特点。《子不语》中的狐仙形象是社会传统狐仙文化在小说作品中的体现,也是袁枚对社会人生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