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优越性.社会主义须在全世界取代资本主义,才能使人类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世界历史性的任务.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讲公平要以保证效率为前提.两极分化既是追求效率,促进发展,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结果,又是实现公平,走向共同富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董晓霞 《理论界》2000,(4):8-10
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商品经济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性 ,而市场竞争性的特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 ,既有正面效应 ,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 ,它能够使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充满生机和活力 ,促进社会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 ,市场竞争又会拉大收入差距 ,有悖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又要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 ,采取…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两个“一部分”先富裕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是否保持稳定,完全取决于这一社会是否能把发展生产力带来的利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正是社会平安稳定的根本保证.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自有其特殊的要求.其一是"适度",即劳动者之间、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必须"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适度".其二是"导向",即把适度的收入差距"导向"消灭这种收入差距这一总目标.完全可以说,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一个以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正是一个大步朝着这一价值目标迈进的社会,这是中国保持稳定、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立足基本国情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以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一条借鉴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对全球化浪潮而开辟的一条和平发展之道路.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有"量"与"质"的区分。当前社会的发展应从实现共同富裕量的规定性转化为质的规定性。实现共同富裕的状态就是社会各阶层共富的状态,其内在驱动力为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有序流动,其关键在于减少底层人数的比例。此外,各阶层的共同富裕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 ,是通过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进行反思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科学论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主要内容 :人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国权重于人权 ;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基本前提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人权的根本方向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人权的保证 ;平等享有发展权利是普遍实现人权的保障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简论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它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曲折、渐进的发展过程。公平分配、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桥梁;这种分配制度造成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对贫富悬殊的现象也要加以控制,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追求社会公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社会公正体现了我国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为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丰富而又具体的思想和途径,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的内核: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机统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失范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初步廓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社会公平和谐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更加明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指明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如何搞好自身建设,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现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理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中物质利益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表征着它与私有制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是邓小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 ,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其核心思想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先富带动后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避免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李黎明 《理论界》2005,(6):31-32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出发点在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本文从抓住生产力问题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正确认识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正确处理共同富裕和现实中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成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同时邓小平认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和途径,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相似文献   

20.
段吉群 《东岳论丛》2003,24(5):138-139
剥削与两极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与两极分化所赖以存在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还依然存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相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