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军 《社会科学研究》2007,32(1):113-119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表现出了八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强;(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这一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则是社会实践给社会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体系为背景,对其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论说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看,社会学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从广义上讲,全部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的核心使命就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管理和建设实践及其过程,就是为其提供科学知识和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是传统社会发生断裂或所谓"现代性"的产儿,这一知识体系的出现是西方知识界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一种反应,这决定了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重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一开始,这一重建工作就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获得了推进,而第一代社会学家还从不同的学术路径出发,就社会建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理论既影响到西方社会建设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西方社会学以保守和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社会学的本质,但现代与传统之间并不完全断裂。中国社会思想史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揭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续性,建立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同一性,进而发现当下社会的特质。历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家的行动实践背后,都有强烈的秩序诉求,重在发掘传统思想现代生命力的中国社会思想史就与以秩序为中心的社会学形成同构。凭藉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呈现出来的中国社会思想,由此就确立了独特的社会学品格,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也因此具备了社会学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5.
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以理论自觉意识确定了以“社会运行”为主导观念的社会学定义,并衍生出“社会转型论”等四论;更形成以“社会运行”主导观念为导向的有自己话语体系的学术群体.社会运行论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占据了学术高地,有了学术制高点,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创新正表现为从强势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为自己正确定位,加强自主性,形成社会运行学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经典社会学中实证主义范式、人文主义范式和批判主义范式内蕴的社会学观的反思,从理论基点、方法论准则及理论功能等向度,敞开马克思社会学的理论结构与思想主张。在同当代社会理论的对话与互动中,彰显马克思社会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学自诞生以来 ,就在理论和方法取向上存在着相互分离和对立的困境 ,这种局面延续到当代 ,社会学理论研究不仅没有很好地走出历史的困境 ,反而又遭遇了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挑战。如果说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危机主要是主流 (实证主义 )社会学理论的危机 ,那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危机则是一种总体性的危机 ,其根源在于社会学理论无法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现实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经典社会学中实证主义范式、人文主义范式和批判主义范式内蕴的社会学观的反思,从理论基点、方法论准则及理论功能等向度,敞开马克思社会学的理论结构与思想主张.在同当代社会理论的对话与互动中,彰显马克思社会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儒家通过“礼”来建构正常的社会秩序。从社会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礼的形成是对社会失范的回应,礼以正名的方式确立社会个体的地位角色,以内在或外在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最后以家庭为桥梁,将对个体行为的规定以实践性“推延”的方式扩展至社会,形成了一个从个体到家庭直至社会的“推延式”社会建构框架。“推延式”的社会建构摆脱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纠缠。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家庭保障、储蓄和商业保险的失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了我国个体劳动者最后的"保险阀".但由于个体劳动者职业的特殊性,以往在其参保方面,更多的是其主体选择在起作用,这与一直强调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产生了矛盾.面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体劳动者的主体选择却存在着不相信、不愿意和不适合这三大障碍.应当以经济社会学为理论框架,并借鉴国外经验,建构与个体劳动者相适应的制度,发挥制度的引导作用,激励个体劳动者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认同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进程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正因为此,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社会认同的研究视角实现了从个体向群体乃至社会的不断转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城市移民、弱势群体地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认同的观点进行研究。社会认同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认同特别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促进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尤其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认同的机制分析来验证和增补社会认同理论,将推动中国社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法国左翼理论界展开的“空间转向”,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它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激进左翼理论传统应对和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努力,萨特与阿尔都塞的努力带有过渡性,列斐伏尔与福柯是真正开启者,大卫·哈维、苏贾、卡斯特等学者则是持续的推进者.激进空间社会理论的兴起再次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国启蒙的思想资源,并带来了晚近以来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等的互动、沟通与整合,构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特别值得关注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关系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社会关系网是指个体间通过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它在规范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时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个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关系。梁濑溟在把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进行了对比后断言,中国社会既不是社会本位,也不是个人本位,而是关系本位。社会学理论认为:传统对人们在建立社会关系的选择倾向有某些限定性,但社会结构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社会关系网的建立和维持有某种影响力。由于个体间相互交往的关系模式是最基本的社会事实之一,所以社会学始终把微观社会模式和宏观社会限制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苑国华 《北方论丛》2016,(4):125-129
胡塞尔与舒茨的思想关系是现象学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代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乔纳森·特纳和杰弗里·亚历山大等人,通过社会理论的不同视角,对社会行动、社会互动、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主体间性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社会互动、意义与生活世界、意义与动机、社会世界与科学世界、现象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由此,他们分析和考察了胡塞尔对舒茨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舒茨在建构现象学社会学过程中对胡塞尔思想的批判和改造,最终揭示了胡塞尔和舒茨在思想上的批判性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STS教育是通过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中改进科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文章认为,要实现STS教育的中国化,在STS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方面应注意调整学科结构,增强教育内容的社会性;运用角色理论及方法培养个体的决策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贯彻STS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冲突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主流学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家对此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们的理论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质就是一个利益关系冲突的协调过程。文章在回顾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构建中社会冲突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整合社会冲突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原子化:理论谱系及其问题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原子化议题在社会学理论诞生后始终扮演着反命题的角色.历史地看,社会学的兴起正是对西方现代社会出现社会解组运动,产生社会原子化危机的理论回应.社会原子化危机的实质在于中间组织的缺失,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对于化解社会原子化的危机和潜在风险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无论在诸如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及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方面,还是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方面,无论在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反思批判和社会学理论自觉方面,还是在对促进中国社会学学科融合与学科繁荣等方面,郑杭生的学术贡献都是巨大的.特别是理论自觉思想,尤为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郑杭生三十余年的社会学研究,始终致力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在地化"社会学研究,在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的理论建构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持续互动建构了在地化理论的自觉基础,本土特质理论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成就了理论自觉的逻辑程式,在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学术对话中逐渐成型、成长并走向成熟,正是这种理论自觉实现了在地化理论因"接地气"而"有底气"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正>一、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一)社会资本理论的源起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在经济学方面,主要是洛瑞、波拉思以及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学方面,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关于强关系、弱关系在个人求职中的作用的探索性研究对社会资本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经济学方面的源起。"资本"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研究领域,是经济学的核心术语,指以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