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约谈是近来在价格管理、税收征管、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等监管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而富有成效的行政执法方式,是将民主、协商、服务等观念引入行政法中的产物。现行的行政约谈制度存在有违法设定法律责任、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对其进行法治化构建。在行政约谈制度的法治化构建中,规范制定、事项设定、实施主体、约谈程序以及救济的法治化是构建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田凯 《中州学刊》2006,(3):83-86
行政公诉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机关针对行政机关侵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制度。行政公诉属于公益诉讼、公诉、行政诉讼,其诉讼对象并不限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西方国家行政公诉制度产生很早,并一直良好地运行。中国未来设计行政公诉制度时,要注意解决好原告的资格和地位、诉讼范围、举证责任、管辖、诉讼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根强 《兰州学刊》2007,(10):52-56
行政失信惩戒制度是行政失信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行政失信惩戒制度的研究尚付阙如.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行政失信惩戒制度的法律疏漏主要有:缺少对行政失信进行惩戒的判定标准;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责任制度;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程序制度;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救济制度.行政失信惩戒制度具有法治制度、宪政制度、行政法律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的制度属性.我国行政失信惩戒制度应当由惩戒的失信行为的类型、归责原则、惩戒的主体和惩戒的对象、追究责任的程序、责任的形式和对行政失信惩戒的救济等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兰州学刊》2004,(6):234-236,239
行政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完全开放阶段,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管理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在立法上要设定和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权要严格采取法律保留原则,对行政审批过程进行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评价制度是源自行政系统内部对行政行为、行政规章以及公务员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操作可能性进行的自我评价。但如何构建行政评价体系,其具体的标准是什么,行政评价体系的具体原则如何确立,法律程序又是如何规定,这些都鲜有人研究,这些制度的具体构建将有利于行政自制制度的完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活动中形成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本文在阐述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从教育、立法、监督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就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行政补偿性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补偿性质是行政补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国内行政法学界有关行政补偿性质的各种观点 ,我们可以将行政补偿性质界定为 :既是行政主体一种特殊行政责任 ,又是行政主体一种补救性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行政决策不作为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普遍存在,已给行政权的行使乃至行政法治带来了危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行政决策不作为及其治理问题。从法律制度上治理行政决策不作为,必须建立行政职权评估制度,包括对行政职权的设定和行使的评估等;建立行政决策倒查制度,即行政决策作出后,有关的上级机关、法治监督机关应当对其进行事后跟踪,在行政决策存在违法或者错误的情形下,应该倒查该决策的形成程序及作出主体;建立规制行政不作为的立体制度,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中的行政不作为都承担法律责任;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终身牵连制,让违法决策者在退职后还能承担违法决策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环境问题产生至今,环境行政管理手段经历了从传统强制性环境行政到现代非强制性环境行政的嬗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环境行政管理手段,以其自身的优势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我国环境行政指导至今仍不完善,存在诸多弊端,亟需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指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库珀的行政伦理观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责任行政理论。行政伦理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灵魂,在中国现实行政行为中主要涉及政治与行政格局、宏观行为主体内部格局以及行政机构与公民格局。以这三大利益格局为基础,可以解剖出中国行政伦理的责任层面和协调层面,借鉴行政人员伦理思考水平和决策能力的责任基础,以及道德品质、组织制度、团体文化与社会期望作为相互作用的结构性要素。  相似文献   

11.
行政道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精辟地提出了“常修为政之德”,这是新时期对行政主体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转型期的复杂性,导致行政主体的道德风险日益增大。因此,“常修为政之德”、加强公共行政道德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以德治国”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是我国法院对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程序制度上的重大突破,开启了法院对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进行司法听证的先河,赋予行政相对人申辩和质证的权利,既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也维护了法院的司法公正和权威。但在理论上很少有学者对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进行专门论述,文章试图根据实践情况,结合听证的理论分析,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郭跃 《理论界》2008,(6):8-9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监督乏力的现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特点。有必要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本文着重进行行政听证制度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分析,并阐述其对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抽象行政行为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由于其他非诉监督机制已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致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实施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之进行司法审查已大势所趋。在此前提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现行行政法立法公平不足,政府及其部门有权无责,"可以"和"以上以下"等规范授权太宽.和谐社会构建要效率更要公平,学界与立法界应当对行政立法公平问题给予充分关注.有必要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使行政"法"真正成为法律.  相似文献   

16.
公平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现行行政法立法公平不足,政府及其部门有权无责,“可以”和“以上以下”等规范授权太宽。和谐社会构建要效率更要公平,学界与立法界应当对行政立法公平问题给予充分关注。有必要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使行政“法”真正成为法律。  相似文献   

17.
环保约谈是中央环保部门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地方环保主体责任的行政工具,既有研究发现环保约谈能够迅速生效但效果难以持续,个中缘由尚未得到有效解释。文章引入组织注意力分配理论和多委托多任务结构,以地级市空气质量为例构建理论模型及实证模型,分析环保约谈制度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保约谈通过改变主政官员注意力分配从而影响到地方政府行为,进而改善空气质量。不过,主政官员变更会打断这一作用传导。在这一作用线路中,地方治理多任务之间的注意力竞争与时序变化深刻塑造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最终导致环保约谈的效果难以持续。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环保约谈制度的技术设计,建立事后不定期回访和再问责机制,延长并巩固约谈压力,提高环保议题在地方政策议程中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注销,是行政主体在程序上注明行政相对人权利已经消灭的事实的行为,它在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中设定广泛,涉及行政管理多个领域。由于现有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注销行为并未作出明确定性,导致实践中混用、滥用注销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行政注销法律属性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注销行为的法律属性不是恒定的,有行政确认、行政监督和行政处罚三种可能。要正确区分不同情况下行政注销的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19.
参与式行政:一种新型的行政法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莘  金成波 《江淮论坛》2013,(6):105-110
参与式行政,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法制模式在宏观层面推动行政法治发展、实现多元共治具有重要意义:微观层面在有效解决争议、增加行政效率、落实政府责任等方面效果显著。行政中的参与呈“阶梯式”分布,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内更高阶梯的参与、同一阶梯实现更有效的参与,必须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近些年来先后出现了数量可观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这彰显了环境行政执法领域中的行政争议正在不断加剧.法律怎样为趋增的环境行政争议提供适当的救济手段,已成为紧迫且现实的问题.本文认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可以作为解决环境公益救济的良方之一,但中国目前推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仍面临着许多法律障碍.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对策,排除障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