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针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中,形象始终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核心命题。草根传媒文化不仅带来了较之从前远为驳杂、丰富的视觉形象,同时也在"形象"与"情感"之间建立起了难以割裂的密切关联。依托网络这一新兴技术平台,草根传媒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转型期人们的社会、文化心态,从而与当代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呼应、沟通与契合。同时,公民在当下情境的特定情感体验,又促使某些视觉形象得到了不断的演绎与凸显,并由此形构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感的类型学"。正是形象与情感的互动使人们对转型期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度开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莹 《天府新论》2004,(6):13-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为学术界广为重视的“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存关系。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因而制约了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必须实施对公民的美德教育;促进社区合作网络的建设;加强草根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培育、壮大第三部门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本建设中的桥梁作用;从而形成我国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以此来推动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并最终促进我国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615名护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情况。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15名在校2013级高职护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97.9%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表示了解;51.2%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有32.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病人实施安乐死。结论:多数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但多数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持谨慎态度,仅有少数被调查者愿意成为安乐死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4.
陈殿林 《学术探索》2009,(1):107-110
作为亚文化类型的山寨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亚文化的风格特征:抵抗,在器物层面、文化理念层面、文化产业层面,山寨文化向主流文化叫板,以图建立自己的认同;也具有由我们这个特定国情多种因素决定的风格意义:揶揄,它是传媒策划者和社会小资本所有者的社会小众诉求着快感满足和平民化,借助于破坏既有符码和表达新符码的方法,创造特别意义,揶揄着主流文化的惰性和刻板,宣告着草根阶层的生存方式,同时,由于利益动力,加快山寨文化成型化,使之及时地表达了草根阶层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诉求。然而,无论山寨文化如何风光,都必然逃脱不了亚文化的宿命:缴械与收编。  相似文献   

5.
缘于地理环境和历史遭遇的交叉作用,"草根文化"成为台州文化的特色精魂.其内涵包括:在处理主客体关系时,表现为"自主性"、"独立性";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鲜明的以生存为旨归的功利倾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刚"性与"灵"气.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草根文化"对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既有正向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如何提升"草根文化",已成为台州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邹买梅 《理论界》2009,(3):186-187
QQ聊天工具当今备受网民喜爱,成为继固定电话、移动手机之后的第三大即时通讯工具,QQ逐步形成我国互联网的一种特色文化.本文从"QQ顺口溜"的定义和特征谈起,挖掘出其所蕴含的网络草根文化精神,概括出网络草根文化的基本特征.网络草根文化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引导其更好地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走进社会生活的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辉 《兰州学刊》2007,(9):155-157,14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传媒的崛起和大规模地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文化事实,以致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为传媒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媒所呈现的社会.文章尝试从传媒的结构、传媒文化生产机制的建立、传媒文本语态的转变以及社会语境分析诸方面,考察传媒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民社会在中国社会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近三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呈上升趋势.但对于传媒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利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传媒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做较全面的探讨.一方面,研究传媒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传媒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传媒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传媒与公民社会建设关系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公民社会组织提出传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媒对于当代文化的塑形,不仅表现为它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把自身因素不断植入社会文化机体之中,还表现为对已有的社会各个文化因素的结构性整合.传媒文化力,不仅表现在其为文化建构一个全景式的展示平台,它还是各种文化以一定形式和质素进行展示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把关者,传媒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媒化".传媒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传媒的存在形式对文化的性质、内容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常常具有建构功能.消费社会的语境为传媒文化力的生成创造了可能,传媒技术的发展为传媒文化力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其所建构的丰富奇特的文化景观,已经超出了人类已有的文化经验,不断催生新的文化想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整合力量,日益释放出巨大的话语能量,并且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独特的社会实践 ,彼此间有着广泛而重要的联系 ,司法过程所蕴含的内容和其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 ,对传媒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而传媒的广泛影响以及传媒所体现的公众意识 ,亦是司法机构所不能漠视的 ,司法和传媒关系的恰当构造是现代社会内部谐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54-255,155
以都市报为突出代表的现代传媒使消费主义在社会中获得正当性与合法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其内容也在向消费主义靠拢,在传播中日益重视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现代传媒日益浓厚的市场化倾向加速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对此,本文从分析都市报消费主义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入手,以批判的眼光对都市报消费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肖青  李宇峰 《学术探索》2012,(10):116-120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而被赋予了新的地方性社会文化功能,成为文化主体对乡土社会空间的隐喻性建构和草根性认同。  相似文献   

13.
马丽 《河北学刊》2001,21(2):88-90
新的传媒革命所造成的网络时代,至少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六大消费特征,并使得企业面貌出现系列的变革,企业在这个动态节点的网络社会中将重新洗牌。网络时代的企业要在这个时代保持其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文化构架。  相似文献   

14.
康梅钧 《学术界》2007,(4):87-92
由于市场经济的渗透,传媒文化领域中的消费文化日益增长,并强烈影响着社会整体文化的诸多方面.传媒消费文化对社会文化基础性意义上的改变,使文学生产者与传播者都卷入到这样的文化场景,文学内容与文学审美的方式等随传媒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消费文化重塑了"身体神话",打造了娱乐化审美趣味.文学生产的价值取向与传媒消费文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治与经济的密不可分,对“传媒市场”的分析成为解释中美关系的客观依据;基于文化因素的根基性角色,传媒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文化产业在传媒市场中的客观描述对比,以政治学为阐释角度,力求通过经济这个侧面,论述在美国文化主导下(即美国文化霸权的体现),中美双方在交往关系中的现实选择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后期传媒文化的性质不同,它在清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清代前中期,传媒文化发展到了中国古代传媒文化的顶峰和熟烂阶段,但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尚不显著。传媒文化在为清帝国政治大一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沦为思想和文化专制的工具。清末,传媒文化实现了向近代化的飞跃,其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亦迥异于前,创造了独立于官方的强大话语体系,进而形成传媒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相并峙的局面。传媒文化打破了单纯作为载体文化的功用和范畴,直接参与到清末新文化的创造工程中,促成了文化的大众化趋势,亦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与民主的冲突源于多民族社会的文化异质性与民主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其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设计层面上,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民主的沟通机制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突;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的冲突。而要是实现其整合,超越“民族宰治民主”与“民主游离民族”,则需要从削弱民族属性与倾斜民主制度两个方面着手,并依靠政治经验与政治智慧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媒、语言、文化是构成统一的信息空间的三大要素.其中,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对培养个性的传媒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还决定了其语言能力及文化修养的形成.在跨文化交际这一空间里,培养第二语言个性的传媒能力、语言能力及文化修养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传媒教育、传媒能力、第二语言个性等概念,概括总结第二语言个性传媒能力的定义;通过分析第二语言个性跨文化交际能力,阐释第二语言个性传媒能力的范畴、研究层面及指标.在社会传媒化的今天,将传媒能力培养列入外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杨 《理论界》2012,(3):158-159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信息载体,传统文化更融入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因此,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工作、生活都潜移默化地作用着,无论我们意识到与否。而文化在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作为文化组织或文化产业的传媒,文化在其组织运营中更是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面对一个文化群体的受众,作为信息"介质"的传媒人人需要有和受众相同的文化认同,并运用传统文化,带动并提高该传媒组织的整体文化格调和高度,同时引导受众提升文化修养和对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了和受众共同的甚至更高的文化认知,受众也会给予正反馈,这样的文化产品则更容易被接受和喜欢,也更长久。  相似文献   

20.
荷兰的文化多样性,特别是关于如何对待它的问题,在政治和传媒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这场辩论中,“多文化主义”的概念含有两层意思:从人口统计学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文化不均一的人口组成;一种意识形态,它认为全社会所有族群都应该接受并珍视文化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后一层意义已经成为近来辩论的主题。然而,和别的许多国家一样,关于荷兰多数族群对多文化主义的看法很少有数据可查;而本调研对这些看法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