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刘永撰文指出,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二是文艺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不断反思。与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相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批评却是相当匮乏的。中国当代不少文艺批评家之所以缺乏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
姚雪垠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深入.姚雪垠和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的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两个极端.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能在政治上解决,而要在理论上解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必须在解决姚雪垠和刘再复的文艺理论分歧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品评”是中国古典文艺审美与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从东汉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到唐宋时期才性论与风格论的融合,再到明清时期向纯风格论的转向,中国传统文艺品评理论的概念、特点、取向、标准等内在逻辑清晰,民族审美特色鲜明,是根植于自身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潮的一种成熟的批评范式。挖掘和研究这一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遗产,并深入阐释其内在的东方思维基础,对于在时下乱象环生的国内文艺批评界重新确立当代中国本土化的文艺批评标准与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13,34(2):108-111
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忽视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恐怕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难以企及19世纪俄国伟大文艺批评家的精神境界的重要原因。那种忽视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的倾向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世界观的矛盾所造成的。有些文艺批评家的世界观的矛盾则是中国当代历史碎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根源其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所蕴含着的世界观、历史观、人学观、美学观、文艺观等,一直在影响着现代文艺批评的发展.从当今社会发展与文艺发展的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精神,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唯物史观视野、价值立场与价值理念、批判精神等,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下意义.以此来审视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有些问题的确值得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五四以来现代新文艺批评,尤其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创者:建国后,他担负了新中国繁忙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和评介优秀的作家作品,提携和奖掖文学新人.茅盾建国以后关于当代文艺的评论,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理论知识渊博、创作经验丰富的特色,具有思想深刻,艺术见解精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表现了高尚、纯正的文品和人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今天的人们去读茅盾的当代文艺评论,难免不感到它有某种思想、理论上的局限,和特定历史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很有思想艺术光彩的论著,是茅盾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仅凭反映论难说透文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麻在《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5期撰文《仅凭反映论难说透文艺问题》,对文艺批评界中那种“以势压人”或“扣大帽子”的文风,对动辄“上纲”上线,扣人以违反马克思主义大帽子,将问题说成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在中国的命运的大问题的“批评家”做了反驳。文章说,陈涌在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0,(6)
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中的"失语症"之说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生存空间,一指中国当代文论失去了"言说的对象"。后者显然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我国当代文论的现实处境。当代文论需要打破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隔阂,从文艺实践和文艺批评中寻找文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如此方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今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三俗"文艺现象,既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误区有关,也与文化生产、文艺批评等机制方面的薄弱或缺失有关。对于大众文化发展的认识误区,导致或者对文艺大众化根本否定,或者对"三俗"文艺现象滋生蔓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大众文化生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文艺生产成为缺乏自律约束完全市场化的"消费主导型"生产。当代文艺批评的评价引导功能缺失,丧失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导致"三俗"文艺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应当通过批判反思增强文化自觉性,走出认识误区,努力建构与加强大众文化生产的管理机制和当代文艺批评的引导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抵制这种不良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12.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存在着不少重大理论分歧,这些分歧是马克思哲学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还原性及现实性还原解读和逻辑应然性及应然转化性解读之间权衡较量的具体表现,而解决这些分歧的学理基础则是对马恩哲学作出社会实践哲学的明确性质定位.本文在明确这些分歧学理基础的内涵特征上,尝试对这两种解读方式作出必要的分疏和诤工作,以期这些学理分歧的深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在文艺创作领域,由于作者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和艺术表现能力的不一致,写出来的作品就有正确、谬误之分,艺术高下之别,和风格上的差异。在文艺批评领域,情况也大致相仿:对于同一部作品,评论者之间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评论者同作者之间也往往在见解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可能有正确与谬误的分野,或彼此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或评论者之间的方法、态度不对头,或评论者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够熟悉,等等,所以在文艺评论中出现一些不同意见是毫不奇怪的。至于文艺见解上的不同看法,则必须展开充分  相似文献   

14.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提出了审美超越论。但这种审美超越论却是从人类的某个绝对完美的状态出发的,是一种虚无存在观。  相似文献   

15.
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杜书瀛毛峰杜书瀛(以下简称杜):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在西方诗学和西方批评的大量引进下,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思路,实现了中国当代诗学和文艺批评与国际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某种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党领导文艺,一要靠正确的方针政策,二要靠科学的文艺批评,依靠广大群众鉴别文艺的好坏高下,鼓励和帮助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文艺批评品评文艺作品的优劣美丑,总结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更大繁荣。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必须重视文艺批评,发展文艺批评,增强文艺批评的科学性和战斗性,提高文艺批评的水平,使文艺批评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作为一门研究和评论文艺的科学,文艺批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的文艺批评可以促进文艺的繁荣,错误的文艺批评必然阻碍文艺的发展。过去有的人对文艺批评十分轻视和歧视,认为批评是知识的产物,创作是天才的产物,批评低于创作;批评破坏创作力,批评家与作家互不相容;创作兴旺的时代绝不是批评发达的时代,批评与创作不可能同时繁荣。甚至有人认为,最下等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也胜过最优秀的批评家和历史家。当然,持以上极端见解的人今天已不多了,但重创作轻批评的倾向还是存在的。其实,创作与批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没有创作,批评便没有对象;没有批评,创作则难以发展。英国批评家阿诺德指出,真正创作活跃的时代是以批评活跃的时代为先导的。优秀的文艺批评不仅对被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身处世界文学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不仅经常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实践,而且十分精当地指出了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并且强调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他们提倡并付诸实践的文艺批评的比较方法,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比较文学,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叶,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文艺批评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战线,发挥了排击旧事物、催促新事物产生的功能,大呼猛进。它的锋芒,直指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种种精神枷锁,直指以宣扬“文艺黑线专政”论为中心的《纪要》、直指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另方面,在理论上恢复和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社会正从赶超阶段转向创造阶段。与这个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阶段相适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及时地调整文艺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进行文艺批评的依据。鲁迅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状况是十分复杂的。除了我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文艺以外,还有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的卫道文艺,专为帝国主义效劳的买办文艺,国民党直接支持下的流尸文艺,另外还有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第三种人”的文艺,等等。在这样背景复杂、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