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2年前后,中国妇女利用各地军阀修改宪法和制定省宪法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参政运动。对于妇女参政,社会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议论。一坚决支持女子参政。一部分人认为女子参政是社会进步的好现象,是中国妇女迅速觉醒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关键。中西社会结构思想围绕这个关键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据此可以从个人主体、社会客体、社会过程系统、社会整体系统等四个不同的视角 ,来认识社会结构。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结构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子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女性刊物,在该刊探讨的诸多问题中,乡村妇女问题乃焦点之一。这种关注倾向,与其所处之历史环境及刊物自身定位密切相关。《女子月刊》从生计、地位、择偶权、教育水平、迷信等五个层面批判了乡村女界的种种病态,指出解放乡村妇女关键在于教育。通过智识上的引导,该刊希望乡村妇女能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维度上适应时代要求。以《女子月刊》为代表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报刊对乡村妇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但它们在反映和讨论乡村妇女问题时也存在不少缺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股流行约百年的现代西方文艺思潮,悲剧衰亡论的缘起极其复杂,除了悲剧创作整体上不够景气之外,主要包括尼采论述悲剧灭亡问题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和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等因素。悲剧衰亡论思潮在兴起、盛行与回落的演变过程中,有关的争论始终不断,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克鲁契与哈里斯之间、斯坦纳与威廉斯之间、斯坦纳与伊格尔顿之间的论争最具有代表性。在论争过程中,不同的观点之间彼此碰撞与交锋,不仅对于澄清误解、扩大共识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学术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黑前的夏天》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73年的新作。这部小说以一贯的女性视角观察、体味、想象与表达,刻写了一位中年女子在某个夏日来临之时,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女性内心关于婚姻、自我、年华和性的困惑与迷茫。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结合多丽丝.莱辛的观点和主张,通过对小说中被忽视、被压抑的女主人公凯特的梦境的解析,从而反映出在当今男权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妇女渴望并且努力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婚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妇女参政权的实现路径之比较分析1.中国妇女参政权实现主体路径——自上而下的全面赋权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崛起源于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戊戌维新派开始关注妇女解放问题,主张女性接受教育,了解天下大事,提出"戒女足"、"兴女学"等,为近代中国妇女冲破封建牢笼打开了缺口。一些维新知识女性首先发出了"天下兴亡,女子亦有责焉"的呐喊,并联名上书,直陈政见。她们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妇女参政意  相似文献   

7.
陈慧  魏晶 《齐鲁学刊》2007,(4):111-114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梦境时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她频繁地转换不同的视角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分层次描写,运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通过短小的篇幅,让读者进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处在男性社会中的女子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起步的中西新闻比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报人、学者、传媒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建构了中西新闻比较的视角、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心态,指向西方化与去西方化的思维方式.尽管中西新闻比较充满矛盾与困难,但它依然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早期妇女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很具研究价值。他主张把妇女教育与改革封建家庭制度,实行家庭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打破旧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实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号召妇女自我反抗,实现自我革命结合起来,并主张发展女子教育,女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最终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妇女教育、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艳香 《社会科学》2008,3(4):177-185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媒体,在当时的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它自创刊到1919年这段时间内不同阶段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涉及女子教育、妇女参政、婚姻自由等问题.它在这些问题上表现了媒体的敏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问题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反映论、表现论和形式论的视角评析了“文学穿越性”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并以整体的、发展的、动态的目光和中西文论参照的视角 ,对其值得商榷之处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圣经》与《说文》为例,分析中西创造观的演进过程和特点,比较中西创造观的异同,进而综合中西创造观各自之长,从创造成果、创造过程、创造境界和创造本性等不同视角,对创造内涵作出四维一体的界定。创造观变革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会通“创学”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重叠共识是罗尔斯为处理当今社会如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协调行动和稳定秩序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可以区分出重叠共识的几个不同层次: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以合理的态度彼此相待;基于不同价值的人们从各自角度出发或通过采纳彼此视角而支持共同的规范;以及目前持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们,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视域融合。重叠共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重要的是不仅在政治哲学中讨论重叠共识,而且在政治文化中寻找重叠共识,尤其是在政治实践中构建重叠共识。但不能因此把重叠共识的有效性问题归并为它的事实性问题,而要把政治实践建立在实践主体的合理商谈和自觉责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性及意识形态的多重变奏——传统观问题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在传统观问题上尚存的一些含混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着重拣选其中的两种概念之分、两种观点之争以及两种态度之变等三对关系问题,分别从对传统概念两种用法、传统与理性的关系以及传统与意识形态关联性的几个视角重新审视传统.通过这样三个不同视角的探析,可以得出共同的结论与启示,即传统的传延与变革是一个辩证发展的逻辑与过程,这为我们持有一种更加理智与明确的传统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广大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和其他方面原因,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存在体制不顺、制度不全、监督不力、人才缺乏、管理落后等问题。现阶段关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有改组论、取代论、合并论、取消论等四种代表性观点,这些观点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考虑不全之处。推进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应准确把握住房公积金的定位,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中西哲学都提出了各种形态的本体论模式,它们之间不乏共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路上的不同。中西哲学本体论的比较对于哲学研究和思想创新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致力于比较伦理学研究的陈独秀、杜亚泉、梁漱溟及后来的黄建中等人在比较的视角、方法等问题上也许互相颉颃 ,但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却趋于一致 ,即都认为中西伦理道德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不同。我们认为 ,这一观点基本上是符合中西伦理道德的实质和历史状貌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别看重家族内部关系的协调 ,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 ,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中国古代所谓的五伦 ,从属于家庭伦理的就有三伦 ,即父子、兄弟、夫妇 ,而其他两伦君臣和朋友也都家庭或家族化了 ,君臣亲父子 ,朋友亲…  相似文献   

18.
论及明清妇女的自强意识,确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切以男权为中心,妇女无独立自由可言,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庸,又何从谈起女子的自强自立。而明清二朝是对妇女禁锢变本加厉的年代,也就更难涉及这一命题。然而客观现实有时难免会产生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效应,尤其是吴地,在整个封建帝国的版图上有其独特性,因而吴地的女性文化也有异于其他地区,闪烁着其特有的光彩。吴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在明清二朝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不仅是农业,而且手工业、商业,城镇文化的发展水平均超过前代,劳动妇女因谋生所需,参与部分商品生产;上层女子中学诗作文蔚为成风,女诗人,女文学家的人数较前代成倍增长。部分中下层女子经济上的自立和上层女子知识的长进,无形中触发了女子自强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在场理论与《人间词话》中的不隔论有许多息息相通之处。在场论中的敞开、照亮、与幽暗沟通等概念,和不隔论的历历在目、情景交融、言外之意等观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以在场学说来阐释不隔论,对于不隔论的价值和历来争论问题会带来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的<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介绍了自古至今全球妇女的风俗及生活状况,并与中国女俗相比较,旨在说明衡量国家文明教化的标准是妇女解放的程度;中国要富强,需通过阪依基督教提升妇女地位、振兴女学.这部书是较早引介妇女解放思想并对时人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部力作,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妇女的解放进程.本文从三个视角分析解读这部编著:即原文视角、编者视角和读者视角,读者视角又分为时人视角和今日读者视角,后者即笔者从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角度,对这部书所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