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求助对象不公平、救济面局限、救助水平偏低、综合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综合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在分配领域统筹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尤其是要关注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此,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璇 《兰州学刊》2005,(2):128-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立法体系残缺、立法空白多、立法层次低、缺乏法律责任机制、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等问题.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应采取"综合立法"模式,制定一部<社会保障法>作为基本法,然后根据现实需要依据该基本法制定若干部社会保障单行法.在立法过程中,应确立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取向,注意内容的全面和协调,健全司法机制并注意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军 《兰州学刊》2003,(6):160-161
目前我国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主要是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笔者认为 ,国家应从下述方面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权 ;构建就业援助法律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立法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基本人权的具体界定和保障 ;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上,要进行多种制度创新;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性;积极探索非正式保险制度与正式保险制度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的积极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赖静 《天府新论》2007,(Z1):38-39
我国目前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法律制度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存在缺失。应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定不同的倾斜保护制度;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完善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寻求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设计.我国是航运大国和海员大国,通过立法维护海员的合法权益,是促进我国海运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出台对我国海员社会保障立法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借鉴<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关于海员的社会保障条款,结合我国国情,从构建海员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明确海员劳动关系、充实保障内容、确定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国海员社会保障特殊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 ,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 ,在社会保险基金募集方式上作出长远规划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而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是否到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目前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严重、法律制裁措施不力、农民工个人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采取分层分类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等措施推进其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广明 《兰州学刊》2004,(6):200-203
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忽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农村中只存在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非正式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九亿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本文认为,在未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土地的保障功能置于重要地位,并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来提升土地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题,建立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我国应当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籍亚玲 《兰州学刊》2003,(5):141-142
本文试从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特征,社会保障法的含义、社会保障法产生的动因以及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属性角度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法制定和实施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枞为 《理论界》2005,(8):165-166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存在多种问题,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尽快完善。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应该在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从而扩大立法保障的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区保障是社区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它具有非强制性、一定的独立性、资金渠道多元化和保障需求多样性等特点。社区保障发展的优势在于社区保障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社区保障与受保障对象联系的紧密性;社区保障项目的灵活性。目前我国社区保障发展存在社区保障能力的有限性、社区保障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社区保障运作缺乏法律规范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日趋重要 ,而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目前 ,以开征社会保障税来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对学术界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进行了归纳 ,并从纳税义务人范围的界定、计税依据的规范统一、税目与保障项目的适应、税率的制定、税种的归属及相关措施的配套等六个方面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兰州学刊》2004,17(3):201-203
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帮助、支持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 ,不仅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而且是增加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 ,更应提高弱势群体的自力更生能力 ,使他们不再返贫、返弱 ,真正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要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还要进行观念的更新。要加快东北地区市场化进程,积极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要剥离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再就业问题、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以及大量的退休工人的生活、养老保障问题,是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工作要面临并要处理的问题。下面就从社会公平的法律价值基础阐述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运行机制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残疾人目前享有的政策优惠及其效果有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求缺口较大,其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群体支持较为脆弱。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和扶助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应是政府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传统社会以家庭为主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性日益显现。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致使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当前农村社会缺失保障所带来的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一蹴而就。与传统的从人与自然关系入手研究可持续发展不同,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需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弱势群体生存与社会保障现状来看,需要建立一套资金筹措有力、涵盖范围广、管理模式新、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峰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和谐运转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