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新疆厅制并非自甘肃"移植"。新疆设厅有两个显著的高潮时期,一为统一初期的乾隆朝,一为再经收复的光绪朝,所设之厅多数为政区厅,少数为非政区厅。大量的政区厅被改置为其他形式的政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过渡性。建省前,各厅同通实缺、要缺、满缺居多,自建省起全系实缺,仍是要缺居多,但不再限定族属,各族兼用。新疆诸厅对于全面认识清代厅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从厅制在新疆的实践来看,那些不享有完整、独立、排他的治权的厅也是一种特殊的政区厅,直隶厅全部隶属于道,未出现直隶于布政司的案例,而且其隶属关系还可能有两部《会典》并未记载的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清代厅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目前全国各类高校中文专业主要使用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该教材为六卷本,政区名注释需要商榷的有近500处之多。据统计.上编政区名注释需商兑的有164处,牵涉到83个政区名,其中第一册有48处,涉及到37个政区名;第二册116处,涉及到60个政区名。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更改地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从战国到秦汉是诸侯割据称雄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转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政区地名不断有所变化,但是大规模、大范围的改变,主要有两次:一次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改变,一次是王莽改制时的变动。这两次变动的历史背景、方法和效果都是大不相同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成败得失所在,可以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改变政区地名,主要是继承商勒变法以来扩地置郡的办法,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同时推广郡县制。扩占一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废除原来的诸侯以及与诸侯割据称雄相联的行政建制,改置为…  相似文献   

4.
新疆行省体制下的分县拥有独立于所属县的治权,应等同于县看待。多数的府不设附郭县,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直辖地,是清政府因地、因时制宜对府级建置辖地规则做出的合理变通。南疆新设州、县命名的突出特点是沿用汉代地名,体现了清统治者巩固与强化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政治期望。政区建置变动以升置和增置为主,个别政区隶属关系、治所与辖境的变更值得关注,反映了地方利益集团博弈对政府决策和政区建置的影响,体现出建省前后新疆政治、经济、地理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行省体制下的新疆政区建置变动频繁,并没有达到成熟状态,与建省前相比,新疆政治格局延续了"以北制南"的传统方针。  相似文献   

5.
永嘉年间,西晋覆亡,中国北方被历史上称之为“五胡”的少数民族占据,此后近三百年的时间,南北政区分隔。此时的中国文化,南方是以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的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北方文化则是以原少数民族文化为基体而发展的。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灭陈,中国南北统一,这是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方史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地方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云南地方史的范围就是以今天云南省的行政区划为空间,由此上溯到人类诞生的远古为时间;也就是说,自古及今,凡在今云南省地区发生的人类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活动,都属于云南地方史的范围。云南是中国的一部分,云南地方史也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自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云南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政区。和一切事物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任何地名都有其产生、演变的历史。“云南”作为政区名号由小  相似文献   

7.
省制问题是一个贯穿了我国20世纪的重大政治命题.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历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我国20世纪省制改革进行客观审视.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扩大行政区域的范围与区域政治民主化要求划小省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矛盾,因此,"减少层次"在某些层面上已有所实施,但"省区划小"的共识近期将难以实施.从世界城市化发展方向来看,城市型政区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应是我国相当长时期政区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新渠、宝丰二县政区变动是清代前期宁夏府行政区划沿革史上重要的事件。该文通过系统考察新渠、宝丰二县政区的沿革过程,探讨了地方开发、环境变迁与基层政区置废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在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地方开发、环境变迁等因素对政区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各有所侧重,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作为中国省级政区名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首先使用于自然区,其次是大军区,最后才是大政区;作为大政区名称的使用与北朝时期的行台有关,至迟在北魏末年的孝庄帝时期已经出现,唐代河北道则经历了由监察区向行政区的转变.古代时期河北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及其文化标志可以概括为上古时代的双重文化、中古时代的融合文化和近古时代的畿辅文化.河北历史文化的地位则是中华丈明的创始地、北方文化的代表地、民族融合的交汇地、政治中心的归宿地和金戈铁马的四战地.  相似文献   

10.
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在政区设置上表现的是典型的犬牙相入格局,其形成过程是在元明清三代.追溯其原因,主要是唐宋以来,本地区作为政治边缘地区在政区设置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政区层级上,由繁而简;在基层政区设置的空间过程上,由外而内;在政区的实际控制上,由虚到实.本地区民族关系与政治形势的变化是唐宋以来犬牙相入政区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清朝所承续的明朝布政司省制,存在着无法囊括卫所系统、责任划分不清以及部分布政司辖区过大等问题。清朝以督抚十八省取代原来的布政司省制,保障了“中央—直省”集权财政体制的形成。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实土卫所统归省管,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以及直隶省制建设等高层政区变革。乾隆朝众多官方文献都有意对新形成的督抚省制加以诠释,有序的高层政区设置是清朝“正统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的省制调整是一个改革先行、认识总结滞后的事件,它为清朝“大一统”国家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隋代及唐前期对州郡政区的整治改革在我国古代政区整改中最为典型:一是变地方上的行政三级制为二级制,罢郡置州,以州统县,减少地方行政层次;二是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压缩一级政区数字;三是大力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监督,严格实行奖罚制度。这种整治改革既纠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370年的地方政区划分与管理的混乱状况,理顺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节约了行政经费开支,又调动了地方官的为政积极性,体现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用人思想,对以后各代行政区域划分与改革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级市前景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本刊第1期曾就我国政区改革刊发了一组笔谈,当时主要是从历史政区地理的角度展开讨论,学术界反映良好。应该说当前人们对政区改革的热情颇为高昂,但也应指出,多数人把政区改革仅仅简单理解为分省和设立中央直辖市,而实际上政区改革是复杂的综合改革。本期特邀刘君德等四位学者再次热议这一话题,其中关于县域治理和改革的观点一向为学术界所忽略,而几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谓覃思精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特请读者关注。同时编者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关注政区改革的学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论县域地名资源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江汉论坛》2006,(5):95-97
今年本刊第1期曾就我国政区改革刊发了一组笔谈,当时主要是从历史政区地理的角度展开讨论,学术界反映良好。应该说当前人们对政区改革的热情颇为高昂,但也应指出,多数人把政区改革仅仅简单理解为分省和设立中央直辖市,而实际上政区改革是复杂的综合改革。本期特邀刘君德等四位学者再次热议这一话题,其中关于县域治理和改革的观点一向为学术界所忽略,而几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谓覃思精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特请读者关注。同时编者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关注政区改革的学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今年本刊第1期曾就我国政区改革刊发了一组笔谈,当时主要是从历史政区地理的角度展开讨论,学术界反映良好。应该说当前人们对政区改革的热情颇为高昂,但也应指出,多数人把政区改革仅仅简单理解为分省和设立中央直辖市,而实际上政区改革是复杂的综合改革。本期特邀刘君德等四位学者再次热议这一话题,其中关于县域治理和改革的观点一向为学术界所忽略,而几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谓覃思精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特请读者关注。同时编者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关注政区改革的学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本刊第1期曾就我国政区改革刊发了一组笔谈,当时主要是从历史政区地理的角度展开讨论,学术界反映良好。应该说当前人们对政区改革的热情颇为高昂,但也应指出,多数人把政区改革仅仅简单理解为分省和设立中央直辖市,而实际上政区改革是复杂的综合改革。本期特邀刘君德等四位学者再次热议这一话题,其中关于县域治理和改革的观点一向为学术界所忽略,而几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谓覃思精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特请读者关注。同时编者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关注政区改革的学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地理沿革的科学称为沿革地理学,它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历史上疆域政区和城邑山川名称的演变,包括历代政区建置的演变(“沿”与“革”),政区治所的变化,政区疆域的变化,城邑等地名的变化和所在位置,山川名称的变化,等等。弄清地理沿革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基础与前提,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各地都在编纂地方志,要写好地方志,也必须首先弄清本地区的地理沿革,而且地理沿革本身就是地方志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地理沿革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本文拟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笔者个人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县级政区归属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政区的归属问题是当前行政区划体纠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目前,县级政区在形式上大多属于地级市管辖,基于此,笔者根据发生学原理把地级市领导的市县划分为旧有延续、地市合并、老市新带县、新市带县、地改市领县A、地改市领县B、地改市领县C等7种设置类型,并逐一简要评述,进而对市领导县体制下的县级政区的处境给以剖析.从省、市、县纵向行政区划层级体制改革角度解读"强县扩权"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由省直接管辖县级政区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关于县级政区归属变迁问题,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县级政区是省管还是市管应当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县级政区归属改革应尊重历史、区别对待;依据省情,分步骤地综合推进;与深层次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党兴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生俱来肩担着整合社会、创建国家和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中国政党政治历经了从多党竞争制、一党垄断制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历史演变。纵览中国政党政治的历史与实践可见,政党是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重要工具,政党政治并不存在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实践模式;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政党政治不断变革、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相似文献   

20.
宋代在路级政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设立漕、宪、仓、帅四司,建立起诸司并立、各司其责、互不统属而又相互牵制的运行机制,这一精神被元代的行省、明清的三司、督抚制度所承袭。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避免了重蹈汉唐末期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辙;但地方权力的过度分散与削弱,却又导致地方行政失去活力,在面对内部突发事件和外族入侵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免于分裂的同时,却又不免于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以宋代路制的建立为节点,中国古代前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地方割据势力,后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从而使得历史前期与历史后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风貌。因此,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