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总量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1992年为时间分界,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就业GDP弹性进行测算,验证了武汉市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向同步。目前,武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吸纳第一、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对第三产业2005-2008年的就业人数分析预测,为未来4年武汉市就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国民经济因素指标和大学生就业的数据相关性,揭示GDP弹性系数变动与就业波动之间的关系。借助弹性回归拟合算法模型,对就业数据实证分析,以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探究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可行性,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建设导向提供策略性参考:高等教育应积极面向市场;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优势的课程体系;设置高校就业指导综合课程;创业与择业市场混合策略均衡;借鉴国际经验创建持续研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云南的失业率与结构偏离度及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城镇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说明云南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根据对近10年各产业就业贡献率的分析比较,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其中尤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研究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了解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吸纳劳动力情况,指出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偏离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不足,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推进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然后通过计算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 ,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对第三产业发展及扩大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缺口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即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所致。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应该是辽宁省降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就业形势严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休闲产业无论从劳动力吸纳能力还是就业的可持续性需求、产业发展潜力以及就业成本方面都对就业有极强的促进功能.因此,要转变发展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促进休闲产业发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很强,其中尤其是新兴技术型行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因此,今后应积极支持第三产业中的新型产业加速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使其适应未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就业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增长与就业背离的原因何在 ?本文认为 ,我国在 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GDP就业弹性下降 ,而GDP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在于 :对GDP的高增长贡献最大的投资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低。因此 ,要提高GDP就业弹性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要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向就业弹性系数高的行业和产业投资的力度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但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很突出,因此应该取消农村劳动力流动壁垒,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迁与就业弹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需要优化.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及就业弹性角度分析,我国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这有利于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第三产业与劳动就业同步增长,就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运用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通过对青岛市第三产业增长过程中劳动就业贡献率的测算,分析青岛市第三产业劳动就业的特点,说明青岛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投入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而资本投入和技术改进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青岛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同步于市场结构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青岛市应采取对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 1992年起 ,湖南第一产业就已无法对就业增长作出贡献。第二产业就业弹性递减 ,但湖南第二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容纳就业人口的增长。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也显示出下降现象 ,但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远高于第二产业 ,是吸收过剩和新增劳动力的主要领域。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就业贡献和就业弹性大的行业 ,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结构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第二、三产业与其就业增长关系和现状,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并没有促进该产业就业有效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就业弹性远比第二产业的大,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主力军。同时还发现,第二产业发展虽然没有促进第二产业就业的有效增长,但是它拉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长,并且第三产业就业的增长比东部发达地区更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所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依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我们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为佐证,提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注重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更快增加就业量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更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第二产业,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是计算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运用此法我们可分析出1994~2004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变动的趋势特点及其内在原因,从而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缓解就业压力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与过去相比在向合理化转换。第一次就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省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一定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也还比较低。落后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有效就业持续增加的关键。GDP增长就业即增长,在新疆这一点尤为显著。所以,要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提高有效就业率,就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对劳动力有较高容量的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就业的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市和东营市1995—2012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系数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门限效应,即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变动较小(门限值小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当该系数变动较大(门限值大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东营市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存在门限效应。因此,就业政策应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处的区间以及调整的幅度差异等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