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温泉     
温泉,黄山“五绝”之一,与奇松怪石云海冬雪齐名,古人曾云:“五岳若与黄山僻,犹欠灵砂一道泉。”水出紫石峰下的黄山温泉古时就因轩辕黄帝沐浴化仙传说成为灵泉而出名,唐宋以来尤其借助于文人骚客们的享用、吟咏、宣传而播名遐迩,干百年中衍生出来的温泉文化成为黄山旅游文化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华彩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
“秀甲九州”的中国黄山,不仅仅是泉、石、松、云等自然风光奇绝秀美,冠于诸山,而且其历史文化蕴涵丰厚,和中华文明同源共生,是名闻世界的黄帝之山。了解和认识文化黄山的真缔,重新认识“中国名片”形神绝佳的表里,对黄山在新世纪走向世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立足黄山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谋划黄山未来五年的发展。今年8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问题多次专题研究。最近,市委又相继召开了中央、省下派我市挂职、任职干部以及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座谈会,黄山学院部分师生座谈会等,集恩广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起点来科学编制我市的“十一五”规划,使我市“十一五”规划更好地体现黄山大跨越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楼“新安堂”内联) 释: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徽商驰聘商场数百年。甚至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实是得了徽州这一方山水的灵气。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合称“黄白”,两山钟灵毓秀,是徽州人杰地灵的象征。当时民间盛传“如果想升官发财,得先到黄山和齐云走一趟”的说法,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笔下,便有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  相似文献   

5.
以五个统筹为指导,增强旅游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这不仅是因为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也有着经验上的优势。但是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着国际化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展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提高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的发展观,打好黄山最具竞争力的三张王牌,即世界遗产牌、地质公园牌、绿色生态牌,实现黄山旅游的三大飞跃。即实现黄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科学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健康的结合,从而提升黄山旅游的品位,提升黄山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问题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并相继召开了中央、省下派我市挂职、任职干部以及引进的高学历人才、黄山学院部分师生座谈会等,集思广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0月31日市委又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市委书记王启敏就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十一五”,加速推进黄山大跨越发展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以下简称黄山谈话)。黄山谈话直截了当地把“发展旅游”同“发财”联系起来,明确强调黄山旅游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其实质是要让世界了解黄山,把中国旅游业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谈话,既是邓小平旅  相似文献   

8.
“黄山不仅是安徽的黄山,更是中国的黄山,世界的黄山”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1979年7月15日,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他明确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个发财的好地方”,“你们物产很丰富,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在邓小平视察黄山重要谈话指引下,黄山市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的方向,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5年来.黄山人民牢记小平  相似文献   

10.
黄山奇松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更是把黄山推至到了祖国风景名山的顶峰。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而在黄山“四绝”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奇松”——黄山松。  相似文献   

11.
1979年7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他的话像缕缕春风,温暖着黄山人的心,鼓舞着黄山人,从此黄山人开始行动起来。在邓小平视察黄山的同年,中共安徽省委就在黄山连续召开了一周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黄山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视察,指出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旅游从此进入历史新纪元。1989年黟县宏村镇旅游业开始起步,依托黄山旅游优势,通过十几年的艰难探索和艰苦创业,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发展旅游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先朝曾有日东僧,向此乘龙忽上升”——黄山佛教始于晋末、南北朝质疑  相似文献   

14.
黄山画派是古今徽学文化的核心性组成部分,从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新安四家”肇始,中经程邃、梅清及与黄山文化有关的“扬州八怪”领军人物高凤翰等人的经营,到黄宾虹,中国的山水画文化蔚蔚大观,黄山画派形成和发展为一个别具独色而又成果卓然的自足文化系统。黄山画派几近成为明清以降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以其象征兼及写实的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正确发展方向。其中黄宾虹独领中国山水画的峰巅。黄山画派的巨大成就,得益于“良知即易”的王阳明心学精神的充分体现。并且在此心灵之心主导下,在纯静无二、一心相悟之基础上对产生于徽州的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精神作了一定程度的兼容。正因为有如此的形而上之道所滋养,长期.以来的文人书画“南北宗”之纷争,在黄山画派文化中才得到化容。南宗画、北宗画各自的优点同时得到和谐的表达。黄山画派的阳明心学精神在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而已应运而生的新世文艺复兴中将大放异彩,画心独运,开启民智国慧。  相似文献   

15.
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古树名木54棵,其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相似文献   

16.
普门传奇     
黄山慈光寺,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人了山门,过披云桥向右一转,便可沿磴道攀上“黄山最险处”的天都绝顶;过披云桥向左一转,便可乘坐缆车直达“黄山绝胜处”玉屏楼。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黄山书坛推出一款新书——《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这是黄山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是黄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和谐文化”中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山多年来严防“三个一”:一把斧、一棵松,一条虫。这所谓“一棵松”就是黄山松。围绕黄山松保护,屡有动人故事发生。它从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保护黄山这一双遗产,任务是多么艰巨而光荣!  相似文献   

19.
徐霞客两游黄山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通今而达古,戴耕玖先生细说其详,细究其实。 白云宾馆在黄山算“晚辈”,却也是“新生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20.
“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明《齐云山志》),“黄大而怪,白横而庄;黄敛而奥,白敞而灵,各擅其胜”(清魏源语)。乾隆帝喜游江南,览齐云秀色后,御题“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有人说乾隆是未到黄山,否则他就不会认为齐云山是“江南第一名山”了。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个推论没有道理,但也难免有主观臆断之嫌,所谓“第一”是看从哪些方面来认定,比如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碑记、齐云山特有地貌与物产等,无疑是黄山所不具备的。以乾隆一生好吟诗题词的习性,他即使游了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