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人与人的关系是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依托前提下的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环境问题本身是伦理学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也就是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2.
培养信息人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环境中心是信息人 ,如何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归结于提高信息人的信息素质。优化信息环境提高信息素质 ,培养信息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宋璇涛 《决策探索》2014,(19):85-85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中组部部长赵乐际近日在三个干部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殷切希望各级干部“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党中央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一剂“良药”。环境营造靠人人,良好环境利人人;环境影响人,环境也塑造人。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环境下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实践的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开放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皑 《领导文萃》2013,(19):45-46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总是孟不离焦.看似选贤任能的不二法门,深究之,却不尽然。“人是一种善变的动物”,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人改变环境,环境也改变人。真正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世有几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对室内环境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了环境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并从色彩、光影、材料三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心理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建设事业,同时还包括环境、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人在建立与环境、生态和谐关系中,塑造自身的文明形象,人不单是环境、生态美的享受者,同时也是环境、生态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的结构-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环境匹配是组织管理的核心主题之一.讨论人与环境匹配的概念内涵.回顾并评价从A-S-A模型到三因素匹配的理论发展历程以及多维度匹配的相关研究,对各种测量方式的不同特质进行评价;通过从内涵视角和多维度视角对人与环境匹配的概念解释,讨论三因素匹配与多维度匹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可操作的社会化和人力资源实践的影响,建构一个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的结构-过程模型,并将模型在两方面进行延伸,说明人与环境匹配三因素对多维度匹配的影响;讨论了建立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俊  刘洋 《管理科学文摘》2009,(11):284-284
上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理论,即从环境(E)、人(P)和行为(B)的互动关系中考察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该理论反对传统的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人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产物。与此相呼应,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对人不对事”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给入制造恐惧,是因为人有动物性:人给人制造恐惧,是因为人有人性。  相似文献   

11.
权力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从一个环境转到另一个环境后,他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个原来沉默寡言或者谨小慎微的人可能会变  相似文献   

12.
吕秀杰 《决策与信息》2011,(12):148-148
本文通过对某皮包厂的实际调查,针对作业环境中噪音问题,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对其进行合理改善,使工人处于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实现人、机、环境系统协调统一,减轻工人疲劳、提高生产效率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与校园环境互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活动中,人的成长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环境造就人才,人才改变环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环境教育是隐性课程,重视环境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就大学生与校园物化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的互动,阐述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周健 《领导科学》2012,(24):28-31
人类行为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B=fP,E。生态心理学是20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心理学改造运动,它不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原因线性效应",而是提倡在真实环境中研究人—环境系统中的心理与行为的一种研究取向: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放置于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中,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广泛联系中来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领导干部作为执政主体和承担公共职能的特殊职业人,在与周边环境广泛联系过程中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在这种  相似文献   

15.
徐伟 《经营管理者》2009,(24):421-421
地球人不能再浪费水资源,随意砍伐树木了,我们不能摧毁自己生存的环境,否则我们要倍尝环境恶化的恶果。  相似文献   

16.
佘雪松 《经营管理者》2013,(19):380-380
产品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单体,它与周围的人与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产品空间,产品的结构表现产品的形式与内部空间,并通过设计语言等因素进一步与人及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宽度空间,产品设计则是产品整体空间的互动关系设计。  相似文献   

17.
煤矿是一个复杂、多变、开放的人-机-环境系统,人、机、环境作为系统的三大要素,从各自的层面上影响着安全生产;其中,人是生产的主体和决定因素,控制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职工的本质安全水平,是煤矿安全的重要内容;生产装备是煤矿最基本的生产力要素,安全装备是防治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生产和安全装备水平,减少并下人员数量,是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事故重要途径,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即使人为操作失误或设备发生意外,也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是人工开拓出来的半封闭式空间,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作业环境能够提高工效,减少疲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机制,能够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殊的群体性和网络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共情理论,构建了环境关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同时探讨了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切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群体共情在环境关切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群体社交背景下,消费者的群体性特征即自我-他人重叠程度,在环境关切与群体共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刺激消费者的自我-他人重叠感知,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14,(21):84-84
好环境可以改造人,坏环境也可以改变人。政治生态好,坏人不敢做坏事;政治生态不好,好人也会做坏事。在个人定力与从政环境的关系上,有三句话我觉得有道理:一是常在河边走不湿鞋,难;二是出淤泥而不染,更难:三是船晃人不动,难上加难。如果我们能挡住河边的水、清除池塘中的泥、把稳行进中的船,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这就是从政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心理环境",是使企业内上上下下人人心情舒畅的精神环境,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起变化.不仅要创造企业内部的良好心理环境,而且要解决企业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互相影响问题,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而不是消极的"互动".国内外一些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可供其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