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柏拉图创立哲学认识论之初就明确提出认识中的错觉问题 ,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也论及过错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留下了一些关于错觉问题的宝贵思想 ,针对这份珍贵的哲学遗产 ,需要后人进行挖掘和总结 ,这也是克服我国当前哲学界对错觉研究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错觉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批判、总结了哲学家们关于错觉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描绘了一个错觉世界,三个主要角色(白兰琪·杜波依斯、斯坦利·柯华尔斯基、斯蒂拉·柯华尔斯基)在剧中都深陷错觉而不能自拔。当现实和期望无法调和,深陷错觉成为了他们被迫接受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表现也正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和绝望的心理。事实上,剧中所呈现的世界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但是剧中人物以不同方式掩饰、维护自己的错觉,表明了他们仍然抱有继续生存和生活的希望,这也让读者在绝望和悲剧的气氛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描绘了一个错觉世界,三个主要角色(白兰琪.杜波依斯、斯坦利.柯华尔斯基、斯蒂拉.柯华尔斯基)在剧中都深陷错觉而不能自拔。当现实和期望无法调和,深陷错觉成为了他们被迫接受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表现也正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和绝望的心理。事实上,剧中所呈现的世界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但是剧中人物以不同方式掩饰、维护自己的错觉,表明了他们仍然抱有继续生存和生活的希望,这也让读者在绝望和悲剧的气氛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8):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党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却我们的感官做游戏,  相似文献   

5.
试论错觉产生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觉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现象。对错觉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错觉产生的内外机制、中介环节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错觉发生的机理。认为错觉的产生是作为外在机制的本质暴露不充分或相互间界限模糊或具有不确实性的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感官、内化为主体认识的过程中,因受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情感、知识水平、思维定势等内在因素消极方面的影响,加之中介环节的实践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尽管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视网膜成像模糊是产生某些视错觉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并不清楚它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以相交线的模糊照片直接证明,相交线模糊成像时,其交点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使得由于光学及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的原因使视网膜的像上模糊,某些由相交线构成的几何错觉图形,实际上是类“拧绳”错觉图形。而另一些相交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错觉,则直接包含了这些变化。这个结论本身还置关于这类错觉的侧抑制理论于次要地位,甚至完全被否定。  相似文献   

7.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11):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Z(o)llner错觉变式图为实验材料,选取2.5-8.5岁儿童被试,考查不同年龄儿童Z(o)llner错觉变式图检测率的变化,探讨个体早期"横平竖直"认知经验在方向错觉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一步验证前人的观点,幼儿阶段是方向错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3-7岁幼儿存在随年龄增长Z(o)llner错觉效果增强的现象;个体早期"横平竖直"认知经验的形成是方向错觉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外界客观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在生活中,错觉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在旷野里看到的天地相接,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景物向后退去,成语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等,都是错觉。在作文中,如果能抓住各种各样的错觉来展开描写,不仅能使文章内容具体真实,还会显得新奇活泼,不落俗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错觉和错觉描写这样的词还很抽象和生疏,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觉描写的实例加以引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欧洲对社会记忆的兴趣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促进了社会记忆的跨学科的合作。要理解当代社会记忆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对战前和战后主要的社会记忆理论家做一个批判性的梳理。同时,也要夯实社会记忆这样一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使其避免误解。在当代西方社会记忆理论家中,阳·阿斯曼和爱蕾达·阿斯曼思维的精微以及批判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对社会记忆和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关系之研究显然有偏颇之处。新媒体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记忆的快餐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记忆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体现在民族记忆的强化,也提升了世界记忆的地位。为此,建立一个以新媒体和通讯技术为前提的社会记忆理论和实践之研究框架,就成了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1.
联想记忆(或存储)是人工神经网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双向联想记忆是该分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概述了用于机器人装配作业的双向联想记忆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双向联想记忆的结构与联想过程;扼要阐述了它的稳定性及其它性质。从应用角度出发,本文还给出了双向联想记忆的一个程序模拟算法及其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于变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尚有缺陷,本文认为应该从审美错觉、超常艺术符号以及改变生活原形本来面目三个方面界定变形的本质特征。所谓变形是运用审美错觉以及超常艺术符号,改变生活原形本来面目,重组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在地球上也会出现错觉,但不是经常发生的,但是,航天员在太空发生错觉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航天员都会出现错觉。太空错觉与地面不同.错觉的表现形式五彩缤纷,地球人是感受不到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雨凝 《山西老年》2013,(11):1-1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总觉得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那些够不着的东西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实际上却遥远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就是那个高高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了脚尖,即便你搬来了梯子,即便你找来了长长的竹竿,仍然够不着那枚挂在树梢上的果子,你会作何打算?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继续?生活在红尘中的人,都会遇到那枚高高地挂在树梢的果子,智者会绕树三圈,够得着就摘下来,实在够不着就选择离去。那些贪婪的人会在树下左三圈右三圈,够又够不着,走又舍不得,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最终累倒在树下。  相似文献   

15.
集体记忆的提出与发展,超出了西方记忆理论的传统认知与探讨,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生成性记忆”和“固化形式记忆”两个涵括性更强的术语,对集体记忆研究的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以降的理论发展和演进理路进行分类讨论。生成性记忆指集体记忆的流动与易变特征,是哈布瓦赫本人以及扬·阿斯曼所探讨的沟通记忆所具有的特征;固化形式记忆则强调集体记忆凝固化、意识形态化特征,具体以身体习惯记忆、文化记忆、记忆场等论题为研究者所关注和讨论。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属记忆的功能与特点,可以推进集体记忆研究在更丰富、更广阔的视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16.
纵观记忆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记忆理论主要在20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是集体记忆的理论鼻祖,但记忆理论主要在德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阿斯曼夫妇厘清了各种记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理论成为学科交叉研究的对象,联接了社会学、考古学、文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各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审美错觉是人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在深刻体验后所产生的误差性意象变化。唐诗中的审美错觉描写能够细致地反映人物特殊复杂的心理世界 ,传神地刻画客观事物的不同形态 ,真切地再现斑驳陆离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活动反过来又提供了心理活动的环境和特殊刺激,在虚拟经济条件下人对事件的控制知觉发生变化,心理控制点外移,从而发生控制的错觉,加剧了非理性的投机活动。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防范性的信号系统矫正错觉,减少风险和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个体记忆增长的角度出发,利用数学理论导出一个描述个体记忆增长规律的拟线性微分方程,为个体记忆增长与记忆创新的研究提供其数学模型,并由此从理论上论证了个体在记忆遗忘问题上,同实验心理学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吴冠中重视形式美的探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作品中强化了直觉与错觉。从点线之美、繁简之道及"抽"象的提取上对形式美进行了探究,凭借自己对直觉与错觉的捕捉,整合为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反映了浓厚时代气息,极具现代感和形式感。吴冠中以不同于他人的直觉与错觉,彰显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水墨的新时代,造就了享誉中外的吴氏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