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街居园地     
《社区》2008,(10):24-24
书画剪纸爱好者的“家”;市级社区志愿者协会;把社会保障落到实处;建立起平安第一道防线;保护水资源-为了北京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水货、行货"这两个词使用频繁,意义变化很快,反映出方言词和行业词对全民语言的影响.同时,这两个词众多的名词性义项在当代都并存使用,常常影响交际,因而急待规范.  相似文献   

3.
字母词在新时期大量涌现,在语言生活中的使用已日益广泛。汉语字母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汉语字母词的规范问题是当前语言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游可居”作为中国山水审美理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的发展过程。“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对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影响体现在五个方面:“游-居”的观察方式、“线性的画面结构”、平面二维的“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之法”以及意象化的符号。文章指出道在艺中的作用,由构思层面来把握构图的特征,探讨古人审美心理的形成渊源和古典图式背后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下学术期刊运作中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如何促进学术期刊的规范化进程值得深思。基于劳伦斯·莱斯格及斯皮内洛的规范理论,文章从物理架构、政府法律、市场调节、社区规范和道德伦理几个维度,提出了学术期刊规范化的多维路径:一方面使用在线投稿系统、签署版权转让协议、调节市场供需失衡三种“硬”性规制;另一方面要制定学术期刊自律公约、发扬人性知性之善两种“软”性浸润。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汉语中的成语典故历来是翻译教学的难点。本文在阐述汉语新典故用语的形成和类型基础上,给出了汉语新典故用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目前公文用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强调公文用语的规范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的外来词语作为语言系统中的一分子,携带着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双重身份,它是伴随广告传媒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生成分,因其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巨大示范引导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外来词的翻译必须符合新市场背后的异国文化,不仅要达到从文字翻译到文化翻译过程中多层面文化意义的转换,而且还要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语境转换。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的外来词语的翻译规范问题要以"译语文化为基础、词竞众择、适者生存"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工具。但近年来,社会语言的使用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现象,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到汉语语言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欧化”曾经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欧化”的来龙去脉提出它的历史背景;同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围绕“欧化”的论争;“欧化”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这一论题归于沉寂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口语运用中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区。“那么”、“哇”的滥用,“啊”与“儿化”的不规范使用,以及“粤语化”倾向,就是这个误区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文章列举了误用的种种表现,并对它们的规范用法作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4.
以店门名和产品名称等为案例,评述了目前流行的商业经营用语。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归纳并分析了它们的类别及特点,以此阐明媒体语言的商业效应,进而提出汉语言规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没有"规范"专名,但并非没有"规范"观念。我国"规范"观念通过"规矩"、"权衡"等其他一些用语表达出来,而且颇具特色,很早便用于刻画"法"。西方法学引入"规范"观念,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近代。中西"规范"观念,本身差别不大,可以互通互译。近代以来,"规范"译名经由日本传入我国。考察规范语源,有助于挖掘其理论意义,也有助于理解法或法律乃至法学本身。  相似文献   

16.
“凼”与“氹”一直被视为异体字关系,根据“留一弃余”的异体字规范原则,我国学界普遍倾向留“凼”弃“氹”.文章认为应将“凼”与“氹”作为不同字种看待,并以三方面理由说明留“凼”弃“氹”不可取.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数词"二""两"的用法相对于其他数字词表现出独特的词汇细化现象。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借用语料库的实证语料来分析"二""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语用变化,以及在新的网络语言时代下所呈现的新特征,并试图从社会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可能产生这种词汇细化现象和所呈现的新特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然”字家族兄弟多,今后别再起风波。 兄弟各有各的用,请你用时别出错。  相似文献   

19.
漫谈“族”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族”尾词,以指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列述此类“族”尾词的结构和意义类型,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动因进行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此类“族”尾词还存在诸多有待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工群体中,青年农民工占绝对主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从小长在农村,学习也在农村,然而在其社会化的最重要阶段——青年时期,他们却处在城市。城市生活体验对青年农民工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论文以深圳“姚圩街”为缩影,在对青年农民工的调查基础上,从基本概念界定出发,对新时期青年农民工生育价值观的现状作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加强青年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