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对《红楼梦》中大量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社交指示语进行大致的分类,并从它的两个全译本中挑选了典型的译例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语境动态顺应视角探讨其英译。  相似文献   

2.
社交指示语是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地位的词语和语法范畴.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指示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准确地进行翻译.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为社交指示语的翻译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论社交指示的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交指示系交际双方传递信息时所采用的指示语.社交指示所承载的信息同社交语境(如交际双方的文化修养、相互关系、社会地位、交际场合和社交身份等)有着密切关系,直接受交际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从说话者、受话者和第三人称指示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英社交指示文化意蕴的异同及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英汉社交指示语的差别,依据权势和规约理论,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有关英汉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问题.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文化内涵和文体信息.了解社交指示语翻译中信失流失现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源语的有效信息值,确保话语信息的最大限度传递.  相似文献   

5.
社交指示系交际双方传递信息时使用的指示语。这类指示语通常蕴含着一种权势内涵,并由此体现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修养、情感及相互关系。社交指示语的权势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遵循不同的规约性原则。由于源语和译语在社交指示方面的差异,权势与规约性在交际中也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作者认为,这一点应是社交指示翻译中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英跨文化交际中权势与规约性的异同,以及翻译中体现其异同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交指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语用学对代词系统社交指示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称指示语的研究上。本文试对英汉各自的人称代词系统的社交指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较全面地挖掘两种语言中的人称代词所传递的社交指示功能之异同。  相似文献   

7.
指示语是我们使用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交指示。其中,人称指示最为重要。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人称指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语用功能方面,汉、英社会称呼语在情感指示功能和社交指示功能上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汉、英民族的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社会关系以及交谈时语境的忽略,都将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出现,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有关拟亲属称谓的差异源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本文从社交指示语的角度,结合译例分析,阐释汉语中拟亲属称谓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交指示语反映一定语境下社会活动参与者的面貌、相对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立足于英汉社交指示语的差异,通过大量例证分析,探讨了汉英翻译中三类社交指示语的语用等值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灵石话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变读现象,文章从语音、形式、语法、语义四方面入手,采用大量翔实的语料来描述灵石方言的指示代词,发现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语音多变,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反映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时代性强,往往表现出真实的两面性的特征。这些两面性的特征其实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3.
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所给出的中西历元纪年出现了整体错位和局部混乱,由根数错位而致斗转星移。实难想像其天文和历算结果能够被观测所证实或验证,而况薛凤祚从来不作天文和天象观测。他的随意和著文之粗糙、混乱,使他耗费半生精力所作的西学引进、译介的成果黯然失色。这也许正是他被同时代人忽略,继而又被历史遗忘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途径是 :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从经典作家的思想宝库中寻找社会工作理论源泉 ;合理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已经取得的社会工作理论成果 ,从中获取某些有益的启示 ;注重中国基本实践及方法论的研究 ,及时提炼总结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 ;加大社会工作研究的资金投入及科研力量建设 ,保证理论构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二度创作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创作,但它不是表演者的主观臆造。它必须以原作品的时代、民族风格为依据,以新时代的观点来研究作品的内涵和积极的因素,使作品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将感情体验、想象、联想、领悟多种心理因素相结合,力求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个性。在二度创作过程中,美感与技巧统一、激情与控制统一也是十分重要的。为声音而声音,为技巧而技巧将使作品失去感染力。无控制的激情也将使作品丧失美的感受。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这些原则,才会产生美的创作,从而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吕西安·戈德曼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座有待深入发掘的富矿。他基于发生学结构主义的社会学批评理论,以六大重要范畴为核心,提出作品与现实在内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的理论。这样就把作品的本文结构与意识形态及社会本质联系起来,实现了审美形式与历史意义的链接。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不仅本身构成了自足的理论模型,而且能够对比较文学、叙事学等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以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本文通过对著作人身权中的四项权利的分析,得出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可约定的内容中不应包含署名权的结论,即署名权只能归属于作者,不能由委托合同确定,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第一次以单独一条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契约自由思想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诺成契约 ,在《拿破伦民法典》中正式确立这一原则 ,1990年的《德国民法典》从社会本位出发 ,对它作了一些限制 ,使它趋向于成熟。我国合同法借鉴两法典的经验 ,对此原则作了充分的规定 ,以保障当事人意志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黄春明分别以自己的故乡为原型,通过想象建构了各自的乡土世界——商州和宜兰。作为直面现实的优秀乡土小说家,他们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大陆、台湾社会转型期乡村日常生活的历史新变。处理生活经验和题材的相似为我们比较他们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基础。尽管采用的文体形式不同,乡土观念、创作视角、价值立场也有很大差异,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创作中积极融入新的乡土经验,反映了转型期农民的生存处境和精神镜像,表达了对"精神家园何处在"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翻译事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却呈现厚古薄今现象,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泽介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文章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从翻译文化战略观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困境及原因进行剖析,阐释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