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方国家大学城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外,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约900年的历程,而大学城的兴起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伴随着战后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与重点高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大学城战略是中心城市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它能产生“双赢”效应。分别论述了大学城战略对于重点高校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大学城为研究对象,从大学城建设促进该地区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地文化建设以及对失地农民的城市化开发式安置等方面分析大学城的兴建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微观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课题,分析对比了西方大学城的“自然生成”模式和中国大学城的“主动构建”模式,阐述了大学城的定位与功能,总结了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积累的经验,并对当前我国大学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城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规模、投资、管理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文章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家所应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的兴起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大学城的发展规划问题,在发展观、投资体制、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的建立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 ,改变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顺应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潮流的呼声日高 ,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愈益旺盛 ,从而激发了社会投资教育热情。在这种大环境下有计划地建立大学城 ,无疑将有利于大学城内高校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提供实践经验。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又一新理念大学城实际上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特征的社区 ,也是一个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知识园与高科技园区。它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大学城的聚集与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城现象是近年来出现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式,由于它对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综合效应,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此,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大学城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以便为大学城的健康发展提供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大学文化·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建设大学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然而大学是不可能速生的,必须综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现有高等院校的规模等具体情况来长远规划,应该适当减弱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大学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城建设能够把服务高等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价值追逐。大学文化的积淀是长期的、历史的,而且对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大学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其中,"自然发展型"大学城主要涵指"多校区大学"和"多元化大学"两种模式,"规划建设型"大学城主要涵括"大学科技园"和"现代大学城"两种类型;前者以英国剑桥大学城和美国加州大学城等而著名,后者以日本筑波大学城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城而闻世。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校职业培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几年成人高校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针对目前教育形势,只有坚持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之路,才是成人高校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通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考察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发现扩招后3个层次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显现出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比例失衡,各层次教育定位不清,层次结构间衔接性差,从而也对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误导了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并会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教育反思,发现精英教育情结,对专科层次教育认识不清;盲目攀比心理,贪大求全从而导致了层次结构失衡。为此,准确定位,保持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调整各层次比例,增加高职人才的招生数量和比例;加强各层次间的课程衔接,做到层层相衔接且不重复,从而调整层次结构,真正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费贵、上学难”的舆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但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待舆论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对“学费贵、上学难”要作认真、具体的分析。当前,“上学难”已不是问题,而解决“学费贵”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创新。解决“学费贵、上学难”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终极目标。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要把筹措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项收费,尤其是学费要尽早引入价格机制,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使贫因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上好学。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支柱,也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立足之本。高职院校要落实培养徳技双馨人才的成效,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立德树人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加强三大建设,深化四项改革和搞好五个结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实处,从而增强和提高其成效。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思想,肩负这项时代使命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利发挥高校老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性、基础性的工作,进课堂是生态道德教育长期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自觉视角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文化自觉度认知的状况,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文化自觉的核心,深度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载体。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高校对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播意识,以强烈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环节。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条件和形式。学习和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实质,发挥每一个高校教师的作用,积极发掘本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创新切入点,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纲要》的目标,做好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寻找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健康标准的切入点,通过整合建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模型,尤其注重建立"常态"和"发展"层面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同时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秉承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高职英语多元化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英语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具有导向、育人、约束、熏陶等德育功能,融汇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科构成的改变、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以及国家不断推出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等,致使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试对建设以"农"为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