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云南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敏感的程度。结果显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中等。五大跨文化敏感度变量因素中,强弱顺序依次为:交际专注度、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共400名本科生的抽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了两类不同样本成员之间的跨文化敏感模型差异。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均对交际参与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影响交际参与度的只有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此外,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交际信心受交际愉悦感的影响最大;而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交际参与度是唯一能够影响交际信心的变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蒙古族大、中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蒙古族青年跨文化适应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和跨文化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跨文化能力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韩国的古典诗歌都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代之而起的是新诗的繁荣和发展.本文力图从中、韩诗歌的末路状况入手,分析中韩新诗产生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中韩新诗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的分析,指出中韩新诗在内容、主题、语言形式、诗论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米德关于青年心理跨文化研究的独特性,并探讨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两种极致的不利于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现象,一是广告创制者的文化麻痹,二是广告接受者的文化过敏。文化麻痹的根源在于创制者的资本傲慢及文化自大,随意夸大品牌和市场的力量,漠视所在国接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文化过敏则源于接受语境的过度防御心理和闭关自守的文化部落主义心态。为了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创制者和接受者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提高自身文化的理性意识,培养各自的文化敏感性,以达成双方平等对话,信息互通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1118名回、汉大中学生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回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与跨文化适应力的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跨文化适应的意识和更加积极的跨文化适应的态度。回族女性存在强烈的主流文化认同和跨文化意识;回、汉族青年在“跨文化意识”、“宗教情感”等维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回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他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也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在科技战略、科技投入、创新方式、科技人才开发与引进等政策的制订方面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可以为中韩两国科技合作提供决策依据。未来中韩科技合作主要定位于寻找产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合作,在科技企业、人才交流、高新产业区的建立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董丹 《21世纪》2009,(2):30-31
2008年12月11日一早,迎着朝阳,我们坐上了飞往韩国的第一班飞机,开始了为时8天7夜的激动人心的访韩交流活动。我们这次是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曹长河带队、北京外国语大学老师和18名北外各院系学生组成的中国青年学生赴韩交流团到韩国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与职业兴趣的关系:中韩比较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到各自国家留学或就业的个体、聘用国际员工的组织越来越多.本研究探讨了人格与职业兴趣的关系,旨在从理论上揭示文化的隐含性假设,并为跨文化(中国、韩国)环境中个体的和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依据.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大多数现有研究基于、扩展或整合了Holland的RIASEC类型,但是研究者应首先澄清中韩文化内人格维度和职业兴趣类型的内涵、考证理论和测量工具的文化适宜性.以往相关领域的研究尚需完善,文章力求为未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朝鲜移民向中国东北地区的迁移史,分析了从清朝末年开始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朝鲜移民潮,总结了朝鲜移民潮初始期、难民期和移民期的特点,根据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了朝鲜族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中韩建交后伴随着韩国对华投资的增长,越多来越多的韩国迁移者出现在中国大陆,进而形成被称为“韩国城”的族群飞地;从迁移时间、居民身份、流入区域、居留比率、迁移动机、迁移类型以及对移入地经济的影响七个方面比较了朝鲜移民与韩国迁移者的迁移特点。讨论了韩国人“身份”认同对其社会网络的影响及韩国人与朝鲜族的互动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适应国际化时代,中韩两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及协力合作正在飞速发展。高校运营管理层的国际化认识及国际化理念对高校国际交流的发展最为重要;高校的国际化应在宣传手段和宣传途径,特别是海外宣传方面努力,同时增加优秀教师及教学课程、改善增进便利的硬件设施、扩展以增进校际友好关系为目的交流项目;通过国际交流相关领域的体制强化、校际友好项目的开发、奖学金制度的改善、留学生管理方案的改善、文化体验活动的扩充、政府邀请留学奖学金生和留学生签证签发及滞留制度的改善等增进两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和韩国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切入具体分析中韩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并以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提出的企业文化的5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仪式与典礼、文化网络为主要比较内容,就中国和韩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以此为中国和韩国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特别是初始适应时期(initialadjustmentperiod)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主要起因于文化与文化差异。相关的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出国留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是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往不同层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跨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出国留学生跨文化交往的成功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动作、变化等声音的词,即拟声词表达的意义就是表示某种声音。但是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不是对客观声音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客观声音的概括模拟,因此概括程度的不同,拟声词所负荷的意义也有区别,不同语言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本文试图从汉韩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即拟声词音节中的辅音和元音两方面入手,对比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说明中、朝、韩三国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伴随着朝鲜半岛民族统一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的朝韩贸易可能对中朝和中韩贸易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对韩、对朝的部分贸易领域中必须引起的高度重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比汉语和朝鲜语的造词类型,就会发现汉语以物状色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客观性;而朝鲜语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汉朝对应类型;朝鲜语颜色词注重对象特征中的色彩的浓度和亮度,注重附加义的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具有明显的可感性和主观性特征。朝鲜语变音造词、重叠造词和派生造词非常发达,而在汉语里是几乎没有与此相对应的造词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黄渤海东西两岸的中华民族与朝鲜民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近些年文化交流不断升温,分别出现了影视韩流与汉潮。多种媒介及其结构之间互补互动、交叉演变,共同推进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古今各种出版文本的文化内容则是文化交流的基础。文本常常以辗转模因的传播方式被复制和开发创新、继承发展,多种媒介交互为两岸文化提供了快速而全面的交流平台。这种文化交流的传媒理据,即媒交互间性推动着中华民族与朝鲜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文化产业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