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绕三灵”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白族特有的大型民俗活动,通过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考察发现道路变化使绕三灵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周期缩短、场所集中、内容丰富、人员增加.道路对“绕三灵”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具体指标,以此为切入点对绕三灵的保护和开发前景做出规划展望.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白族“绕三灵”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特征,即白族的农耕文化、本主崇拜、古代“社”的遗子、歌舞艺术及羌文化的色彩进行分析,从而对白族“绕三灵”所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3.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大理周城白族的宗教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交融互动的产物,具有三个明显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是信仰之根,即原始宗教;第二层次是信仰之核心,即祖先崇拜和本主崇拜;第三层次是信仰之依附,即外来的各种宗教,周城白族宗教的这种“三层次”结构是整个大理地区白族宗教结构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所依托的主要学科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的日益增加,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存在着传统的民间艺人渐渐消失、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法制保障、传承人缺乏自觉意识等诸多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人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域下,应发挥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借助现代教育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觉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活体传播的特殊形式,种类众多,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安徽省虽然算不上非遗强省,但技艺类非遗项目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统计安徽省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并针对安徽省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非遗IP化;扩大非遗影响力,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完善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体系,完善非遗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监管力度;保存非遗原真性,以期实现安徽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其以文育人、以文强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有助于基础教育焕发新活力。本文分析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着重阐述重庆市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基础教育的具体举措,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状况及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传承人年龄老化和新曲目编创缺乏等问题。从主动融入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和寻求多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完善数字化资源、健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等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南皮落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具体剖析丹寨县非物质文化的特点、现状,以及受冲击的原因和面临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是在多个民族的内部认同中构建起来的。在全球化、分化、后殖民与少数话语的语境中,深入推进和展开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结合北方"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情况,探索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论根源,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跨文化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立足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阐述了贵州独竹漂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根据贵州独竹漂具有的表演性和竞技性两大特征,提出对其进行持续性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生态性原则,建议通过民俗旅游、竞赛、教育等路径促其广泛传播、传承和发展,走以大众化为主、竞技化为辅的发展路线,增强其生命力,坚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为民族文化添彩.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描述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传统文化活动——朝山会和花儿会,提出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生存根基.由于构成样态的多样性,没有一个单一的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所有问题.本文以拥有丰富资源的重庆市为例,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适宜采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伴随非物质文化"名录遗产"的数量不断增多,有关"遗产化"的讨论也随之升温。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保护下,从学理上探究遗产化的内涵、产生原因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的遗产化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个案,而且从中可以发现民间文化在遗产论证、申报与认定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环境发生了剧变,传统文化的生存土壤被时髦风潮悄然挤兑。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巨大冲击,许多宝贵的口传遗产濒临消亡。恩施州是地处内陆腹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高路远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口传遗产较为丰富。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显示,近年来恩施州在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上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使口传遗产得到进一步传承弘扬,还需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一体化、科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受到挤压,这种状况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长阳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管是政府还是群众都堪称典范,我们把这种典范称为"长阳模式"。以长阳南曲的保护现状为切入点,重点阐释了长阳典范,并指出这种典范的缺陷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