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新论断,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些新观点、新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理论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平正义之间是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公平正义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视域下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公平正义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为源动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以共享发展为基本理念,不断实现共同富裕;以改革创新为助推剂,构建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有力保障;拓展国际视野,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中的私有财产权与社会保障权的优先顺位的确定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私有财产权优先和社会保障权优先.前者是资本主义宪法的倾向,后者是社会主义宪法的倾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和社会保障权的顺位确定,在价值顺位上仍保持原有倾向,但在操作顺位上却日趋同化.当代社会合理的价值目标应确定为:对私有财产权和社会保障权给予同等的重视.合理的实现方案应确定为:在保障私有财产权优先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对象性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上.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最终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直接源泉.从实践与价值、价值现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也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文化实践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根本源泉、基本源泉和直接源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之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社会活动,并以新的方法来观照,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解放应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规定性应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基本内涵.在当前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将引领当代社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占领思想阵地;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全面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积极开展理论批判,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形成严格的责任网络;创新思路,注意激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觉性;调整基点,把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标靶;构建和谐共进的社会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捍卫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开拓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但资本主义在创造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决定了现代化对公平正义价值诉求的缺失。因此,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时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上,更要表现在对公平正义的实现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进行制度改革,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觉地推动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区别在于,它是结合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两方面优越性的制度,它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要从物质财富创造的效率性和社会建设的更多公平正义性两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在政府偏袒下去实现,而要发挥公有资本的资本属性,使之在资本的逐利中壮大,并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实现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有经济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下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效率做更多的贡献。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发掘"社会价值",拓展并深化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然而,在拒绝辩证法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视域,马克思的价值观要么被描绘成"价值无涉"纯粹相对主义的道德怀疑论,要么在"公正和自我实现的绝对道德原则"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谴责;本文从价值观的核心"正义"出发,探源马克思社会价值,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论辩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揭示马克思社会价值特质并给予实践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奴隶社会出现不公平和非正义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公平和正义追寻。社会主义的存在也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这一追求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然要以公平和正义作为根基。公平和正义对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都将有巨大的推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理解公平和正义的科学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顺利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都体现出对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表现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要求核心价值观来整合;传统价值体系的缺失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补充扶正;市场经济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分别为:政治维度: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政治和谐;经济维度: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社会维度: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念系统可大致分为核心价值观与外围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其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有理想性、抽象性、终极性等基本属性.现代民族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回归价值理性、构建社会和谐,以及促进民族国家的“和平崛起”与“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民族核心价值观建设,应遵循民族性、国际性和时代性原则,处理好它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国近代革命实践以及世界其他民族主流价值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与平等作为正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们与正义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如何在社会制度当中尤其是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平衡两者的关系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住房限购令的出台体现出政府在自由与平等两种价值抉择时在当下更加侧重于平等价值,这一价值选择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具有道德合理性,其价值取向应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住房限购令作为一种应急的调节手段,还存在某些伦理方面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制约了住房限购令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的生态文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形态上,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就是要解决好人类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历史难题。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更需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与发展问题,这是生态文明的两个本质规定性。资本主义因其资本的趋利和扩张的本性而造成对人和自然的剥夺,引起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生态危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因此,生态文明的时代将成为彰显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在新常态下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是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社会基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国家价值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需要化为每个人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理论、制度供给的现状以及实现政治民主的需要为区域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完善的必要性。而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公平正义的核心性价值追求,对多元和谐的目的性价值追求和对制度本身的透明民主追求,实现生态法制和阳光法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最终实现和谐语境下区域环境法制自身的价值理念,即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维度的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