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美龄逝世已经10年。10年里,拥有106岁生命长度的宋美龄本身没有变,但历史在变。她身上累积的灰尘又厚了几层,她的个人价值却没有因此而湮没,甚至相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正视。  相似文献   

2.
时逢日中邦交正常化15周年的盛大节日,我的内心真是感慨万端。 我第的一次中国之行是1971年6月,已是16年前的事了。那时公明党代表团与中国代表团的会谈从6月17日到27日,一直持续了10天,双方各执一词,会谈陷入僵局。我当时心想,不得已也只好就这样回国了,于是向团员们下达了打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日本对朝鲜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8月 2 1— 2 5日和 1 0月 30— 31日 ,日本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以下称朝鲜 )在东京和北京相继举行了第 1 0次、1 1次邦交正常化谈判。这两次谈判是在刚刚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朝韩首脑会谈后进行的。朝韩首脑会谈的成功举行 ,对日朝关系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 7月 2 7日 ,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在曼谷同出席东盟地区论坛的朝鲜外务相白南舜举行了会谈。这是战后 50多年来日朝间部长级政府官员的首次接触。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表示 :“要对日朝之间的过去进行清算 ,建立新的睦邻友好关系。”在这两次谈判中 ,双方虽然各说各话 ,但…  相似文献   

4.
正他与奥巴马共进午餐,担任卡梅伦商业顾问,教默克尔玩支付宝。许多人都记得马云和奥巴马在去年11月APEC峰会上的一次公开"刷脸",当时两人同时亮相电视秀,畅谈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有评论家调侃称,马云和奥巴马都是"刷脸高手"。今年5月17日,马云又和奥巴马在白宫进行了一次闭门会面。尽管这次两人没有"刷脸",却仍然引来了外界的高度关注。自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  相似文献   

5.
张庭延 《东西南北》2014,(10):72-73
作为首任驻韩国大使,张庭延面对的问题可谓非常棘手:绕道赴任、递交国书的服装问题、记者会风波、南北首脑会谈夭折、金融风暴……文中,张庭延叙述了自己陪同卢泰愚访华、胡锦涛访韩、见证两任韩国总统上任等重大事件。对于首次四方会谈的来龙去脉,张庭延也作了详尽的披露。  相似文献   

6.
谢来 《东西南北》2013,(14):18-19
一场中美领导人的特殊会面,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 6月7日~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让人意外的不仅包括中美元首会晤时间安排的“突如其来”,还有此次会面的地点:不是白宫,甚至不是首都,而是美国加州的一座庄园。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一个大学问家陈翰笙。2004年3月13日,他去世了,享年108岁。他诞生于1897年2月5日。更详细地说,去世时他的寿命是107岁再加36天。他是当代中国知识界中寿命最长的人,也是当代中国知名人士中寿命最长的人。他和宋美龄同龄。他比宋美龄年龄还大几个月,而他的去世又比宋美龄只差几天晚一年。这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作为各有千秋,不在这里评说。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太平洋学报,作了一番准备,在陈翰笙去世之后的一个月,2004年4月13日召集了陈翰笙追思会。由于陈翰笙是这个学会的名誉会长、这家学报的名誉主编,中国太平洋学会和学报,觉得自…  相似文献   

8.
柳丝 《东西南北》2013,(20):20-21
从国务卿位置上退下来的希拉里,出镜率不降反升: 在华府,希拉里应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进午餐。这是二人首次单独聚餐,而且是在奥巴马私人餐厅的一次“闭门会晤”。虽然白宫发言人将7月29日的这次会面称为“朋友小聚”,但两个人在餐桌上谈了什么顿让人好奇。  相似文献   

9.
魏翔行 《社科纵横》2006,(10):135-136
13世纪中期,在西部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谈,即“凉州会谈”。会谈解决了吐蕃与当时蒙古汗国的和平统一问题。后来随着南宋的灭亡,形成了大统一的元朝中央政权。也正是由于这次会谈,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这是一次继承民族传统友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进中国民族团结统一的伟大历史壮举。现存甘肃武威的凉州白塔寺遗址就是形成这一历史壮举的见证地,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我们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25日至27日,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会理事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谈,学会会长孙尚清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就中日关系、“八五”期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作了报告,对今后的日本经济研究工作及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期间,面对强敌环伺,内战一触即发的严重局面,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中央坚持"三位一体"军事格局,厉兵秣马,积极防御,以军事斗争配合政治谈判,以坚定态度促进和平实现;事变甫发,身为军人的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领导人立即进行了针锋相对、果敢应变的战略部署;事变中期,面对南京"主战派"步步进逼,先是提出转入外线,灵活制胜的大胆设想,继而又构思了诱敌深入,智勇取胜的军事计划;事变后期,针对蒋介石回南京后所谓"善后处理",展开了严阵以待,决而自卫的奋力抗争。灵活有力的军事斗争,显示了"三位一体"制止内战、逼蒋抗日的坚强决心和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有力地控制了局势,稳住了阵脚,迫使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不得不顺应潮流,接受张杨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促使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陈答才  宁馨 《唐都学刊》2000,16(3):5-15
周恩来不仅是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最早的人,而且是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最多的人。周恩来之所以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里不惜反反复复强调这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是因为他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农业同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怎样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周恩来又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与措施。周恩来如此重视农业问题的原动因是第一,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第二,马克思主义重农思想的熏陶;第三,对农村情况的熟悉与对农民的挚爱;第四,“总管家”的重担促使他更多地考虑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犇  王志强 《唐都学刊》2007,23(3):125-128
体育既是竞技项目,又具有群众性,更是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曾担任26年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看来,体育还是外交的组成部分。因此,他十分关心体育事业,不仅推动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而且,通过体育又推动了外交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宋大文献学家宋敏求编校整理唐人别集十种,以描述、彰显和定位其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的显赫功绩。相对于曹之、王德毅两位学界前辈的已有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对宋敏求编校整理唐人别集的实证进行研究,并且以新的材料和视野使之有所推进,以唐集在宋代之整理与流传的若干问题为契机,考究出宋敏求编校整理唐人别集十种:颜真卿集、李白集、杜甫集、李邕集、钱起集、孟郊集、刘禹锡集、鲍溶集、秦系集、李德裕集。  相似文献   

15.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5):117-124
《文苑英华》所收录之20卷“乐府”与20卷“歌行”的实况,充分反映了李防、宋白等人乐府认识观的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乐府诗的编录与整理;二是认为“歌行”即新题乐府;三是既注重唐人的古乐府,更注重唐人的新乐府。这些认识,对于周紫芝《竹坡诗话》于“本朝乐府”的评价、郭茂倩《乐府诗集》于“新乐府辞”的收录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聂永华 《唐都学刊》2005,21(6):46-49
元稹研究的许多问题最终都牵涉到其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周相录所著的<元稹年谱新编>在元稹事迹补正、作品系年、辨订伪作、辑录佚作诸方面集数十年学界研究之大成,发人之未发,详备可靠,对于元稹研究乃至唐代文史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振国 《阅江学刊》2012,4(4):118-121
晚清咸丰年间,江南尤其是江苏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下降。昆山孙兆溎的《花笺录》、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武进冯晟的《谈屑》、上海黄本铨的《小家语》是现存的四部咸丰间江苏文人创作志怪传奇小说集,代表了这一时期江苏文言小说创作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祖 《阅江学刊》2009,(3):107-113
黄郛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后留学日本结识蒋介石,并与其结为盟兄弟,关系非比寻常。20世纪2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的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黄郛担任政府职务以作襄助,但黄郛始终游离于政府边缘。然而,是否具有政府官员的正式身份,并不减弱黄郛作为蒋介石“高级幕僚和咨政”的作用。蒋、黄之间的关系却在“请”、“辞”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维系。黄郛是蒋政治棋局中一颗关键的“棋子”,更是对日妥协外交中的同盟。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the United States claimed to be neutral, but was in fact pro-Japanese. Before the war, it repeatedly refused mediation requests by China and Korea and rejected Britain’s joint mediation proposal while tacitly agreeing to or inciting Japan’s launching a war. During the war, American diplomats, as wartime protectors of both Japanese and Chinese nationals, frequently went beyond the limits of international law to protect Japanese spies in China. As the only mediato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rejected the joint mediation efforts of European powers and helped reduc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Japan. At the same time, it unilaterally convinc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accept Japan’s aggressive demands so as to help Japan achieve its war aim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bias towards Japan was that it hoped to use Japan to end the tribu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n order to further open the door to China while weakening the influence of Britain and Russia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对《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二条“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这一模糊性规定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是借以掩盖其按既定之认识和策略去占领钓鱼岛列岛,避免清政府发觉和干扰,保证马关谈判从速进行.但日本为实现其野心,对此条款又是以清政府的理解为据,并以其他措施来保证,这是日本缔约时的合意情形.而后来对该条款的解释,无论是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抑或是现代世界的解释规则,都可解释出该条款包含我国钓鱼岛列岛在内.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废除《马关条约》以及盟国达成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为我国政府收复钓鱼岛列岛准备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对日本具有拘束力.而对于《旧金山和约》,日本政府同样也负有遵守、执行之义务,钓鱼岛列岛是其必须放弃之岛屿,也应无条件交还给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