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老年人》2005,(2):36-37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过金沙江不久,长征队伍中然不见了陈云,就连与陈云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一时间,部队出现了种种说,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有说他失踪了。陈云究竟到哪去了呢?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那时,中红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通过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联络进行的,而红军惟一的一台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也就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接联系。为此,中央曾派人到海,希望重新建立与共产国的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3.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2):3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空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服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0):2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钟兆云 《老年人》2003,(3):38-38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余辉,胡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了湘江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中央红军由于领导者指挥的错误,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终于突破了敌人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为...  相似文献   

7.
红军在广西境内经历的长征路,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最壮烈、最英勇的一段历程之一,是长征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工农红军在桂北地区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西儿女奋发图强。如红军堂遗址、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光华铺红军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文化的载体富含着崇高的精神内涵,如不怕牺牲,热爱国家,依靠人民,等等。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助推桂北地区乃至广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在萝卜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且红军走后被国民党政权反扑,但给萝卜寨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以为,在红军长征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只有刀光剑影、炮火硝烟。其实,为谋划合作抗日,其间国共两党也曾派代表进行过接触和谈判。  相似文献   

11.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时,仅有30位女性随军,其余女红军干部、战士和家属则全部留在了苏区。对留下者而言,无疑意味着等待她们的是艰苦、斗争、等待、悲惨、壮烈。她们中,有的为了一句承诺,守望终生;有的未来得及留下姓名便战死沙场;有的乞讨度日但坚守信念,千里迢迢寻找部队……  相似文献   

13.
长征开始时。受命为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担负殿后掩护任务 1934年,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屡战失利,形势日趋严重。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相似文献   

14.
王增勤 《老年人》2009,(4):44-4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之初,红军很顺利地通过了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二三道封锁线,但深入湖南腹地后,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惨烈的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为什么能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通过前三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5.
在红军中,张琴秋并不是惟一的女性,还有邓颖超、蔡畅、刘英、贺子珍、钟月林、邓六金等,也都参加了长征,但她们从事的大多为机要、秘书及党团妇女工作,没有在红军作战部队中任高级职务。  相似文献   

16.
“我所经历的红军长征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在翻越夹金山时,一位战友那最后一笔党骨。”2006年5月11日,当笔者来到四川省地矿局红军院寻访老红军时,86岁的老红军杨建民激动地讲起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在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位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勃沙特。进入新时期,为寻找勃沙特其人,还费了不少周折。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象征。其内涵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加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雁南 《老年世界》2011,(2):10-11
一个人建一座山洞红军博物馆,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四川一位花甲乡村教师却做到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呕心沥血20载,走了相当于四次长征的路程,前后投入十多万元,负债数万元。在罹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依然为建成全国最大的山洞红军博物馆而奔走着,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宣扬伟大曲红军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慕名到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采访该市惟一健在的老红军李国平。李老今年虽然已经90岁了,但精神矍铄,每天还看报下棋。一谈起长征,李老长叹一声.说:“长征太苦了!如果没有战友的舍命相救.我早已牺牲在大雪山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