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帝国境内逐渐形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三大文学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阿拉伯国家的史学研究中,从穆罕默德先知传教始至倭马亚朝崩溃,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作伊斯兰时期,本文就这一时期的阿拉伯社会状况从下述几个方面试作探析,旨在抛砖引玉,求教史学方家. 民族矛盾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伊斯兰教,并迅速向外传播.这是半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其意义在于:在伊斯兰精神的感召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认为,在造型艺术门类中,最早得到发展的是建筑艺术。阿拉伯穆斯林自迈出阿拉伯半岛之后,在接触城市文明的过程中,对发展建筑业尤为重视,特别是在倭马亚朝时期,为适应宗教、政治、军事的需要,宗教建筑——清真寺,宫廷建筑——王宫、宫邸、行宫,军事建筑——城堡等,乃至民用建筑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以致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史上第一个建筑流派——倭马亚建筑流派。  相似文献   

4.
作为阿拉伯社会不可或缺的流通工具,阿拉伯货币经历了从"寄人篱下"、"自立门户"到"众币争辉"的发展历程.其产生和发展折射了阿拉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和艺术的发展状况,成为人们了解和透视不同时代阿拉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下面我们将根据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倭马亚朝时期、阿拔斯朝时期、艾哈迈德·突伦时期、阿尤布时期、马木鲁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直到现当代这一时间顺序,描绘出阿拉伯货币史的简要轮廓.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成果,形成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后虽受到古典、波斯和中国等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伊斯兰风格,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已臻成熟.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人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成果,形成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后虽受到古典、波斯和中国等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伊斯兰风格,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已臻成熟。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7.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以演说辞和宫廷书信为主,演说辞和宫廷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促成这一发展的主要有来自于政治、宗教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阿拉伯穆斯林,尤其是他们中的文人思维能力的日趋成熟,也不失为一大原因.演说辞倭马亚时期的演说辞一般可分三类,即政治演说辞、拜谒演说辞和布道演说辞.倭马亚时期派别林立,各派在政治上各抒己见,为能使各自的观点被人了解、接受,达到扩大自己队伍的目的,均对舆论宣传倾注极大热情.各派别不仅有自己的诗人,更有自己的演说家,他们在各种场合或以诗歌,或以演说辞形式进行宣传和鼓动,与其他派别展开政治辩论.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诗歌在灿烂的阿拉伯文学长卷中占有特殊地位。倭马亚时期,诗歌文学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阿拔斯时期,阿拉伯文学艺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阿拔斯朝因此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作高峰期。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模式和社会形态都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倭马亚朝自建立之日起,宫廷内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之下,历经百年的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给阿拔斯时期的诗歌创作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予了它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它在吸收异族文化精萃的同时,能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达到更为和谐、完美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诗歌在灿烂的阿拉伯文学长卷中占有特殊地位.倭马亚时期,诗歌文学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阿拔斯时期,阿拉伯文学艺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阿拔斯朝因此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作高峰期.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模式和社会形态都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倭马亚朝自建立之日起,宫廷内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之下,历经百年的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给阿拔斯时期的诗歌创作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予了它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它在吸收异族文化精萃的同时,能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达到更为和谐、完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有一块未到过的地方.那块地方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是很遥远的,被看作是天边,因称之为天方.在那里发生的故事,遂成为“天方夜谭”.那就是今天称为阿拉伯的地方.事实上,在唐僧取经以前几年(公元622年),那块土地上刚刚发生过一场空前的大革命,阿拉伯人的领袖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组织.从此,伊斯兰教继佛教、基督教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宗教.在阿拉伯土地上永远地结束了蒙昧时代,而进入文明时期.在这之后,阿拉伯人经历了四大哈里发时期,然后相继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化对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喻指半岛、文明)的历史研究工作,利雅得沙特国王大学将在1992年5月召开第四届世界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视点集中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阿拉伯国家的历史研究人员和学者,以及美国、  相似文献   

12.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倭马亚朝(661~750年)是阿拉伯帝国的强盛时期,其势力曾达到中国的大唐帝国(618~907)以南,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建筑事业也呈兴旺发达之势,在当时的首都大马士革改建了倭马亚清真寺,在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来清真寺。这三座宏伟的清真寺充分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独特风格。此外。当时的哈里发、埃米尔还建造了几十座豪华的宫殿。这些宫殿有的是当时的行政长官官邸,有的是作为哈里发、埃米尔狩猪和度假的行宫,有的则是商贾驼队的必经之地或穆斯林到麦加朝觐途中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头裹缠头巾这种习俗,在阿拉伯人中广为流行。穆罕默德曾缠戴过一种叫“云彩”的头巾,后来由阿里·伊本·艾比·塔列卜继承下来。倭马亚人赛义德·伊本·阿绥最先以头巾的美丑和优劣来区别人的善恶。到了马穆鲁克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①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就是阿拉伯穆斯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例证. 一、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始起阿拉伯翻译运动始于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时期(公元7世纪后半叶),到阿拔斯王朝中期(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达到顶峰. 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鼻祖是哈立德·本·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穆斯林在征服了北非和西班牙之后,紧接着对西西里岛展开了征服运动.在此之前,即公元7世纪末,曾有个别的穆斯林冒险家或海盗入侵该岛,劫掠了大批的妇女和其他有价值的财物.在那个时代,劫掠活动被认为是谋生的合法行为. 阿拉伯穆斯林对西西里岛的征服早在倭马亚朝时期就已开始,但并不顺利,持续了数百年.725年,马格里布总督比什尔首先  相似文献   

17.
集邮在沙特     
中国人于公元前3000年:波斯人于公元前550年先后建立起自己的邮政体系,罗马人也在公元前31年开始了邮政通讯,而阿拉伯世界,则是在哈里发时期开始认识和建立邮政体系的,并于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达到了极度繁荣,那时人们把牲畜作为运送信件的工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相似文献   

18.
一、汉译活动的历史条件 倭马亚朝阿卜杜·马立克时期,由于语言文字得到统一,医学、天文学、数学及哲学等得到迅速发展。阿拔斯朝建立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学术活动空前活跃。约12世纪,安萨里把苏非的神秘主义思想引入伊斯兰教正统信仰,使之成为官方教义的组成部分,成为12~18世纪伊斯兰世界精神生活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广。苏非主义思想传到中国后,影响了中国的伊斯兰学者,如王岱舆《正教真诠》所描述的三品十条(三品:心间诚信、舌上定念、身体遵行;十条:节饮食、节言语、节盹睡、悔过、僻静、甘贫、安分、忍耐、顺从、乐从等),刘智所说的三乘(礼乘、道乘、真乘),都是苏非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座落在卡辛山旁,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人口近百万。大马士革是世界著名的古城,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早在公元661年,阿拉伯倭马亚朝在此定都,以后隶属于阿拔斯朝和奥斯曼帝国。几经兴衰,历经沧桑,然而人马士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诸多古迹中,最有名的要算倭马亚清真寺,它有1200多年的历史,寺内有圣约翰的坟墓和洗礼汲水用的一口井。礼拜大厅宽40多米,长140米,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向半岛以东地区掀起了传播浪潮,经过多年努力,伊斯兰教终于在中亚、东亚、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长期兴盛。两次东进高潮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开始大规模向东挺进。当时伊斯兰教已在阿拉伯半岛立足稳定,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指挥大军,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