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丘陵地区黑尾蜡嘴雀繁殖期声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野外观察、录音、室内计算机处理及声谱分析对黑尾蜡嘴雀繁殖期的行为和鸣声之间的联系做了初步研夯.黑尾蜡嘴雀有占区、驱逐、求偶、报警、屈服、飞行、采食、召唤等鸣声,结合鸣声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确定了每种鸣声的生物学意义.通过对862组鸣声样本8种鸣声的声学特征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发现黑尾蜡嘴雀的鸣声结构简单音节类型较少,呜叫过程中往往出现高度的音节重复现象,并多有谐波;各类鸣声在声学特征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2005年4-6月在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和回放技术,对四川山鹧鸪育雏期(Arborophila rufipectus)幼体的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幼体有取食、警戒、惊恐和呼唤等4种不同行为的鸣声.取食鸣声和警戒鸣声均为单音节,它们的音节持续时间和主峰值差异显著.两种惊恐鸣声和四种呼唤鸣声的MPF和音节间隔时间差异性不明显,而音节持续时问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笼养状态下绿尾虹雉的鸣声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呜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呜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色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Walker)在实验条件下的观察,对其一般行为模式、交配和鸣叫时间分布、鸣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并对发音结构、鸣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常经验法:一种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经验法是一种在国外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但在国内少见运用的研究方法.日常经验法是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的事件经验,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程的一种方法.根据对三种主要的日常经验,即样例经验、重建经验和发展中经验的分析,探讨了三种主要的日常经验法(间隔追随法、信号追随法和事件追随法)的界定、操作程序、优点和局限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别氏的观点同基督教传统既相协调也不乏紧张.他认为,自由、虚无等构成了前存在的深渊,上帝乃从中永恒地诞生的,人由上帝从虚无即自由中创造,但上帝不能控制人身上的自由.人凭其自由放弃了自由,此即堕落.上帝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继创世后的第二次行为,对人发出了救赎的召唤.上帝具有永恒的人性,此即其第二个位格圣子的本质,表现为神人耶稣基督,其彻底实现需要有人的创造性参与.上帝对人的召唤即对人的人性即神人性的召唤,只要人以精神为原则进行自由的创造,便能使自己在上帝身上诞生,并使上帝在自己身上诞生,此为上帝救赎行为的继续,亦其第三次行为.  相似文献   

7.
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是都市女性白领身份建构的一种行动策略.身份的象征性,凸显了消费激情与消费理性之间的现实张力.都市女性白领在审美化的日常消费、个性化的身体消费、精致化的奢侈品消费和时尚化的休闲消费等领域的多种物化策略,展现了她们的摩登身份、感性身份、激情身份和优雅身份等多重身份维度,折射出这一群体独特的消费镜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戏曲体现出一种召唤结构性特征,呈现出一种空灵美的风格.这种空灵美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召唤结构能对观众产生审美召唤的关键所在.面对现今的召唤危机,中国戏曲必须进行审美观念的转变和结构形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凤秧歌”是山西省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历经300多年的兴衰演变至今仍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它不仅道具独特,表演时男角刚柔相济、洒脱大方,女角扭捏妩媚、颇具美感,在山西乃至全国独树一帜,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得“凤秧歌”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对“凤秧歌”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学人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视,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原载于《国际组织》1999年秋季号 ,总第 5 3卷第 4号 ,第 6 99— 732页 (InternaitonalOrgani zations,Autumn ,vol .5 3,No .4,pp .6 99_732 ) ,是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章 ,作者巴内特 (MichaelN .Bar nett)和芬尼摩尔 (MarthaFinnermore)都是美国国际组织学界的重要学者。文章运用建构主义方法 ,抛开了经济学理论工具对国际组织运作的种种假设 ,而把国际组织的运作及问题当作一种现实来考虑。文章认为国际组织是具有自主权的国际行为体 ,国际组织的这种自主性与它所拥有的权力是紧密相连的 ,而它的权力又来自国际组织中官僚机构的特点 ,官僚机构对行为体进行分类、定义关键名词以及传播准则的行为赋予了其自身、进而赋予了国际组织以权力。但官僚机构在赋予国际组织权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国际组织病征的根源。国际组织的功能失灵主要体现在理性化带来非理来、官僚普遍性原则、反常行为正常化、孤立以及文化竞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