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教育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教学困难与现实挑战。面对国际中文教学新形势和新挑战,中文教学与互联网迅速接轨,线上教学成为高等院校国际化教学及中文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保障中文教学质量,亟需开辟线上教学教务管理的新途径,但目前存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线上教学运行管理粗放和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创新中文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推动网络教育的创新发展;聚焦精细化教学管理,为线上中文教学模式赋能;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为中文云课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建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管理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改革教育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入手,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创业模拟室管理、创业实训基地管理等,从而提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为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管理保障。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介绍了湛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即确立"五力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维立交课程体系,推进"教学研做"互动合一的教学方式,创建教育研究院以统进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分层面多样化育人的教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创新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离不开教育的创新 ,是教育创新的结果。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创新体系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既有创新性又有活力的教学管理机制,是高校保持生机的源泉。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应从突出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引导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籍制度改革,教学事故管理,创新学分认定等方面,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从肯定管理价值,建立竞争机制,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才能成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教育教学改革步入“深水区”。高等院校管理制度机制亟待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因此,高等院校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循环模式融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的多维诉求是:树立教育质量意识,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学闭环管理;注重教学评价总结,创新服务制度设计。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松散”问题为例,分析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推进“放管服”改革出现瓶颈,民主化教学管理程度低;依旧存在制约教育管理的顽疾,教学制度建设能力不足;提升教学质量存在障碍,质量监控系统运行不畅;教学改革缺乏动力。因此,运用PDCA循环模型制定了具体解决方案:探讨如何执行、检查、总结和处理教学管理问题,旨在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从而提升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信息化社会新型教师的特征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时代发展预示着教育的走向———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要求教育信息化。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必须培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 ,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教学的能力 ,具备新的师生观以及创新的能力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成都理工大学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扎实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针对教育部专家组在这次评估中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今后成都理工大学应配合教育部已经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抓好"四大建设",积极构建以教学工作导向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成果培育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管理机制为内容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和推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教学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其内涵,就是一切有利于教学创新和创新教育实施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核心问题是管理思维的转变.转变思维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角度讲,教育精神是科学的、文明的、进步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一种理性的、自主的、坚定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理性的启蒙意识、批判意识、建构意识的体现,是美好的教育理想、教育境界的体现,是高尚的教育品格、教育情操、教育气节的体现;从微观层面上讲,教育精神指有教育理想、教育个性和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作的保证.教务员必须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提高自身素质,以服务教学为目标,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到“顺天”、“致性”、“天全”、“官戒”,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教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研究缺乏原创性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针对此问题的诸多论证可以进一步合理地确证为中国教育研究中缺乏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理论的基本品格表现为:符合辩证法、相对性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富含理想性、"体系化"期待等几方面.中国教育研究只有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确立"扎根"于教育现场的主体性,并与教育实践形成必要的"张力",原创性教育理论才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和教育分流是现代化以来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里程碑,反映了人类对社会进步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不断追求.总结和反思各国在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和教育分流方面经历的过程和经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公平现象社会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平等,但同时又必须考虑教育差别,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应该由教育自由来确定。教育不公平不仅是教育现象,更应该是社会现象,所以要想理解和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探析它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根本价值上讲 ,知识不是为自身而是为人的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就是把教育知识变为新的教育实践。客观真实性使得教育知识取得了实在化的资格 ,但要真正地实在化 ,还需要求助于教育者 ,他们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际承担者。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在操作意义上 ,是教育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思想形态走向行动形态的基本运动。具体表现为 :1 教育知识以传播或认识的方式被教育者理解、掌握 ,这是教育知识的类机械运动 ;2 教育知识在教育者的头脑中转化为观念 ,这是教育知识的心理运动 ;3 教育者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这是教育知识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实证研究即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实证研究体现了以理性为基础,以怀疑、独立、公益、变革等为内涵的思想精神,具有客观性、可量化、有定论和可验证等鲜明特点。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共同的条件和特点。这些共同之处表现为知识累积的曲折性、知识累积的竞争性、知识累积的循环性以及人的复杂性。教育研究的发现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育学要加快教育科学知识增长,必须聚焦科学问题并不断深化问题,加强实证研究。教育科学知识的增长需要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教育实证研究对增长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强数字时代的教育治理研究,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加强因果推论研究,进而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