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12)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委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才有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高考人生     
高考就像一个分配社会等级的游戏,成就和毁灭着人们的梦想和追求,无论你觉得它有多么可恨,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终究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游戏。正经历高考的人请珍惜,它是人生第一个重要拐点,是一次难得的磨炼成人的好机会。高考之后,再无纯真。那些已经走过高考的人,也会百感交集。那曾经不谙世事、意气风发、满怀希望、为自己助威的青春年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起来,才发现学习是多么简单快乐的事情啊。生活在往复,人生就是—个公式:出生——读书—升学——工作——婚育——退休……这个公式里,高考只是一个小关口,人生还有很多更大的考验。在人生的每—个路口,我们都希望,你能够保持自信,追求快乐,只有快乐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3.
追逐幸福     
石钟山 《可乐》2008,(5):27-27
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甚至更多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我们每个人,从早到晚,周而复始,忙忙碌碌地挣扎着、奋斗着,最终追求的无非两个字:幸福。幸福离每个人有多远呢?从记事起,我们就知道幸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闲适诗中渗透着古代休闲观念所独有的文化意蕴和休闲思想,白居易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总结了唐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体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闲适诗中包蕴的现代休闲思想如体悟大自然、"无所执"的平常心、生活的情趣,其中表现出来的物我一体、返朴归真、宁静和谐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实际是白居易的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快乐哲学,对今天的人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7,(9)
我在广州接受潜能培训时,老师出了一个题目:《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一种,但不能重复。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用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这就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好没劲”“真无聊”“我很郁闷”……你是否发现,这些话已经渐渐地成了你的口头禅?在工作、学习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现代人的快乐越来越少,烦恼却越来越多。“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的作者张德芬告诉你,答案就是: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的答案是: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遇见未知的自己》带着你一步步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真实具有两个下位意义:意识对现实反映的真实;文本对这种意识反映进行传达的真实。实用体写作与非实用体写作二者追求的写作真实也不相同。前者着重的是对生活的忠实,它要求行文的概念指代能够和生活一一对应;尽管这样,在它和生活的比照中,也仍然有非生活实在性的一面;而后者的写作真实并不拘泥于机械的生活本身,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艺术的情感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快乐是一种心态。拉伯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诚哉斯言!知足常乐。人的不快乐,常常是由不满引起的,如果放低欲望,减少需求,快乐自会"水涨船高"。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后来,他活了整整100岁。临终前,他微笑着重复那句话。其实,活着就是巨大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惜福知足啊!  相似文献   

9.
辽宁作家于晓威的艺术创作蕴藏着多角度的自觉突破,在小说文体、叙事主题的丰富变化之中可以观测到他对精神力量的寻找,这种精神力量应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它往往与现有的压抑性的要素构成一种对立;另一个是从人的可能性出发,它往往成为引导人物行动的内在动力。探寻小说人物复杂而真实的精神世界,追求小说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是于晓威点燃读者艺术想象篝火的打火器,也是引领读者踏入"形而上"精神之塔的艺术动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与建筑及环境的依赖关系的分析,指出建立以满足人的自然天性为目的的闲适住区的必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是一种充满人性快乐的悠闲浪漫生活,做一个保有人性的本原快乐的人。这种理想生活启示我们,现代居住环境应关注精神养护,追求简单朴素的建筑风格和清幽自然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有一年的高考,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 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 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组成的;又有 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 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 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2.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文献,历史典籍和文学艺术等人类文化遗产中,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人们随处都会遇到宗教问题。说起宗教,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感觉:一些人仿佛觉得精神得到了净化,有一种崇高感;一些人却觉得毛骨竦然,有一种恐怖感;多数人觉得难解难测,有一种神秘感。正因其“崇高”,才使得它吸引着众多教徒,企图进入“天堂”、“天国”境界;正因其“神  相似文献   

13.
幸福快乐作为一种积极的主观情感体验来源和存在于人所现实拥有的生活、工作、精神三个世界,每个人的幸福与痛苦大抵与其生存的这三个世界的结构、质量与功能有关。人应当追求和拥有完整和谐的三个良好世界,这样才享有全面的幸福和圆满的人生。但现实的人生往往是有缺陷的:或者生活世界不美满,或者工作世界不如意,或者精神世界有缺憾。缺陷也可以衍生积极效应与幸福体验。通过采取转移替代、人际建构、调节欲求、升华精神等行动策略,个体可以实现趋乐避苦获得幸福快乐。由此观点分析当今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现象可以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生存世界不健全、不完善,生活世界的狭小、工作世界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贫乏使得她们缺少趋乐避苦的界内利用资源与界际转移支持,更缺少化解矛盾、创造幸福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现代思想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走上现代化,要求有现代化的思想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是建立在高新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多数人以追求物质生活为主逐渐转向以追求精神生活为主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它是对我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思想自主性、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是以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向人们传达教育信息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艺术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主张躲进'理想国',这种做法实际上要艺术离开火热的生活,不符合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又以简单化的观点看待生活和艺术,是片面的。二是主张艺术商品化,这实际上抹煞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两个文明的不同特性,忽视精神追求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第三种选择-艺术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合乎时代要求。这种选择要求艺术深刻关注社会变革中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应该在更新人的观念,优化人们精神生活方式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使命是人或组织对自身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它代表着人或组织对事业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当前学校德育的使命就是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代以来,人类只重视物质利益的满足,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学校德育应进行精神教育,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民族精神是民族独立存在的标志,教育是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学校德育应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由多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不同,中华民族成员的价值追求各异,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应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重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学校德育的使命应该包括三个层次:进行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是应该避免的。人的一切行为既是为了求取快乐,又是为了避免痛苦,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所以叫“趋乐避苦”。因此,“趋乐避苦”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快乐论的这种人生目的观(人生观)是基于这样一种人性论思想的:它把人看作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贵的原则贯穿于《黄帝内经》之中,奠定了其医德思想的基础。《黄帝内经》所说的"乐生"是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快乐、幸福感,它通过志闲少欲、精神内守等道德修养方式而获得。研究《黄帝内经》的贵人乐生生命伦理思想,有助于确立贵人的生命伦理原则,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听说民间有一种背心,穿上它,人就会变得快乐。于是,他装扮成商人,来到民间寻找。他询问了几个人,结果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的烦恼。国王很疑(yí)惑(huò):“难道这世上就没有快乐的人吗?”这时,一个老头儿过来,说“:山上有个孩子,他每天都哼(hēng)着歌在山上放羊,从来没看到过他有什么心烦的事情,他应该是个快乐的人。”国王听后,迅速来到山上。果真,山上有个少年,穿着破旧的衣衫,皮肤被太阳晒得黝(yǒu)黑黝黑的。他正赶着羊群,快乐地哼着歌曲。国王来到这个少年的面前,说“:你觉得自己快乐吗?”少年的声音响亮如钟:“快乐…  相似文献   

20.
中华 《社区》2004,(20):58-58
大部分的人倾向于一种说法:婚前,要把双眼都睁开;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睁开几只眼,才能把爱情看个清楚?实际上,不论你睁开几只眼,爱情,总应该有它的模糊地带。 如果深爱一个人,不应该认为必须依照和他生活的不同阶段,改变对他的要求标准,才可以和平而快乐地相处下去。其实,你应该想一想的是:这个“要求”是否恰当,而不应考虑如何在“标准”的高低上进行取合。婚前,你希望他时时刻刻对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