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2009年教育部增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财经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培养途径。地方院校有必要开展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以适应宏观上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中观上区域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微观上提升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院校开展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建设,应该有良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历史和基础,完善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强化培养工作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从政府到学校的多层面支持,是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建设实施的制度保证。厘清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的差异之处,强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导向,重视学位论文选题的应用价值和培养对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是实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3G移动商务价值链和商务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2+1+1"分模块教学及采用"动态课程群"的课程体系设置,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化专业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而现有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以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对象,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包含培养方式、培养制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等的"生态型"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加快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等问题。根据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隔,二本院校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平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也加快了与世界各国交流和贸易的步伐。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繁荣,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语言知识又具有较强商务知识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滞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学商高度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过硬外语能力的高级商务人才,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国已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及由我国主导的"亚投行"的设立等,使我国对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梳理了美国大学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历史,分析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使命、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及内容,总结出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法、行动学习法和团队学习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目标、课程、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国际商务教育可借鉴和改进之处,以期完善我国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广大从事高职商务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型商务人才,是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高职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对如何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商务专业人才进行思考,指出高职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存在课程设置宽泛、内容陈旧、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结合汽车商务的定义与课程的概念,以"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前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完整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此外,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中来,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以此从理论与实践即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企合作两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国家之一,英国知名大学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上处于领先地位,它们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法多样。我们应该借鉴英国知名大学国际商务人才模式,完善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丰富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法,扩展MBA的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在经济社会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工科专业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当前经济、科技、文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应首先采取创新型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建构大工程教育的实践观、整体观及发展观,构建开放式工程训练体系的创新型教育;最后开展终身教育和国际教育,以提高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育指南》,通过对比研究、案例分析、走访调研、专家论证等方法形成了科学合理的2020年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凸显"国际商务"特色,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课程设置、一流课程建设、商务日语系列教材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商务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小语种+经贸专业""经贸专业+小语种"专业学科共建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提出为了实现专业学科共建目的的建设性建议,以期与广大外语同仁、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索适合于非通用语言"国际商务方向"在课程建设、系列教材建设方面的共通性,打造一流课程的同时致力于编写一套适用于国内同类高校日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系列教材,为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类型、质量、以及与岗位需求匹配度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区域发展特点,从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出发,引入逆向工程思想提出了"岗位→技能→资格"的创新培养模式,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知识与技能并重,在语言和商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能力训练也同样重要,因此技能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目前各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形式主要包括随堂模拟、上机操练和企业实习,但毕业生就业反馈说明收效并不理想。针对当前方案的局限性,本文提出"让企业进课堂"的创新双赢实训模式,将企业元素引进教学实训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商务实践,历练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湖北师范学院国际学院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涉外教学与科研单位,旨在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主要职能为:国际教育、英语(雅思、托福)培洲、国际就业、对外汉语培训、出国留学咨询、项目拓展、教育资源共享等;所设专业有:国际商务与会计、国际商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商务与贸易、会计、艺术设计、应用电子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师资状况、所在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特有的优点,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法,即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校企及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建设;突出英语工具性,实践教学体现商务特色;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尝试重建更为有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旅行社商务模式创新研究,是旅行社业界、学术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中的"伙伴环境"是商务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关系入手,分析供应链流程中旅行社所处的优劣势,最后提出大型旅行社商务创新的四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企业所需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实证研究及其培养对策构建》一文中,通过实证调查已明确了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了企业期望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日语语言能力、综合商务日语能力和职业能力素养要求。本文基于调查分析,构建与职业技能培养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道路学科实践类课程存在的学科分化、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以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主干实践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及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从完善培养目标、提升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制定综合、全面的实践课程改革方案,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旨在践行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文秘与公关(商务秘书)专业三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对商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认同。为使该培养模式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更适合培养对象的特点,作者从主要课程的设置、主干课程的学习内容、素质修养及技能的提高、专业培养目标四个方面分析了问卷的原始材料,并结合学生意见及建议,在不影响系统性的基础上,对培养模式作了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