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市台江、鼓楼、仓山3个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描述了不同年龄、经济、婚姻等状况下的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从而揭示了这些老年人对目前养老方式的需求意愿。调查显示福州社区的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大部分持赞同态度,由此,目前我们应当开发建设适应这一需要的社会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居住安排(老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家庭居住方式发生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老年人从家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本研究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了解到不同居住安排下老年人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身心健康的状况等,希望为政府的养老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也希望社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课题组编制的《拆迁小区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在成都市某社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对该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运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建库,使用SPSS 17.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拆迁小区73.2%的老年人表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满意,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拆迁小区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尽量满足拆迁小区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完善拆迁小区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因城市扩张及发展而引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唐山市福乐园社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对养老方式发展的走向作了预测;对当前条件下如何搞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家庭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在养老方面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依然存在。以青岛市18-60岁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研究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传统家庭价值观给城乡居民养老方式选择带来的差异。结论认为,在农村,养老方式选择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城市,自主养老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此,政府要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老年人自助为原则、以社区和助老机构为依托、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保障的复合型养老模式,完善家庭养老和自主养老支持体系,提高对社会养老的扶持力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以满足城乡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拆迁小区老年人对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市某拆迁小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在征得老年人同意后,现场做问卷。运用采样分析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该小区老年人主要选择家庭养老模式,自身家庭因素和照护现状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显著,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家庭照护现状和教育文化程度的影响,该社区老年人对今后养老模式的选择还比较单一,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和现实选择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婚姻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差异的群体性区别。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仍主要以与子女同居为主,同时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也有较大规模;男性老人更容易出现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的差异;子女数的增加能够增加这种差异的出现;无配偶老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差异。对此,从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老年人自身养老意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农村女性老年人而言,受到现行婚姻模式的影响,家庭养老陷入了困境。本文主要从婚姻模式变迁的角度入手,探讨使农村老年妇女家庭养老陷入困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孩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面临着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模式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出路。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西安市357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中,社区人员互动频率、“养儿防老”观念和社区满意度是直接表象因素,生活担忧度是间接中层因素,居住方式和家庭年收入是次间接中层因素,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子女学历和年龄是根源深层因素; 为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局,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改变部分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老年人主动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在硬件上完善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建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内容上扩展互助养老服务范围,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后果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城市中机构养老的方式开始成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由于这一养老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家庭养老方式密切相关的孝道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它所带来的人们对"孝道"认知的改变值得特别关注。通过对南京养老机构中老人及其子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与机构养老有关的养老方式及其孝道问题。结果发现,城市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包括子女工作忙、家中无人照料、住房紧张、与子女关系不好、长期生病等。对于机构养老的态度既有满意的,也有观望不定的,还有消极抵触的。而其子女的态度也是既有积极的,也有矛盾的。但无论老人还是子女,都不认为老人进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山西农村养老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山西农村的养老模式总体上仍属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主要特征表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的经济支持力度有显著影响,而经济支持的来源却直接受政策、风习、道德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以家庭为主,家庭中以老人自己的当前劳动收入为主;其生活方式以单独居住、自我照料为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集体经济对养老的支持极其有限;多子女老人不具有养老优势,计划生育有利于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是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本文利用苏冀陕三省农村老年人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模式类型,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水平整体不高,且对不同类型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差异较大;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情感-管理型、情感型、低参与型、低管理型及高参与型5种供给模式;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建议针对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同模式,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健全政府激励机制、加强互助养老宣传,精准引导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5.
以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121位农村老人,总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不同模式下,农村老人所面临的不同养老问题。在农民个体向城市流动的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以情感关怀不足的为主;在家庭化流动模式下,留守老人承担家庭看护、孙辈照料与家务劳动等任务,存在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面临严重的生活照料缺失问题。而对子女的牺牲精神则遮蔽了留守老人养老需求;在举家迁移模式中,随迁老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异地养老存在严重的城市参与不足和乡村依恋问题,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针对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需采取类别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是否再婚影响着农村丧偶老人晚年的健康状况和幸福程度。对江苏4个县/区的400位农村丧偶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农村丧偶老人再婚比例非常少,再婚意愿也很低,老年人再婚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来自社会舆论影响、自身传统观念束缚、担心加重子女赡养负担、子女的干涉反对以及社交有限等。建议进行家庭倡导改变子女对丧偶老人再婚的态度;大力宣扬新型的婚姻文化和养老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丧偶再婚平台,拓宽农村丧偶老人择偶渠道,为农村丧偶老人的再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农村丧偶老人身心健康的、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参与服务评估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实践看,当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参与度不高。本文基于全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数据,分析和判定影响老年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的因素。首先,根据研究方向建立假设并选取相关变量;其次,对老人参与居家养老评估作整体描述;再次,运用logit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老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的因素。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对老年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的影响非常显著。最后,文章提出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加强法制建设,将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考核机制纳入法律框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养老观指人们对晚年生活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是养老政策制定的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G市老、中、青三代人在养老态度、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三个方面均存在差异。青年一代对待老年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青年和中年注重对老年生活的规划,养老需求更加全面,对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要求也较高。而老年人对养老更多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并未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三代人都倾向于家庭和社区养老,中、青年机构养老的倾向略有增加。今后,政府应该注重养老事业的发展,实现养老政策的升级,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高质量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提高养老政策的公平性、整合性,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居民养老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发现,自立养老已经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成为所有中老年人首选的期望养老方式,同时也是75岁以下年轻老年人首选的实际养老方式,它跨越年龄组和收入阶层,具有不受年龄和收入限制的特点;而当老年人进入年迈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则又倾向于实际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承担起年迈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重担,机构养老方式也无法满足年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认为在中国自立养老方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在社区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可考察我国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代际家庭结构对养老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年龄在55岁以上、身体状况较好、在深圳若干主要社区能自由外出活动的老年人为采访对象,进行逐个访谈,共收集到1000份问卷。以此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金越多,越倾向于机构养老;子女个数越多,老年人去养老院的意愿越弱;儿子个数的边际影响比女儿高。进一步考虑代际家庭结构后,发现养老金对于少子家庭的影响高于多子家庭;少子家庭中与孩子见面频繁、甚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而多子家庭中与子女关系不睦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