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它是由主体的某种需要与客体的某些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人既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因而,能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客体,主体就认为它有某种价值;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或不与主体的需要发生联系,客体就无所谓价值。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都是有价值的,而雪中送花可能价值就不大。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某些属性。价值应该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统一。马克思反对把价值当成物的属性的观点,他说:“商品作为价值是社会的量,因而,和它们作为‘物’的‘属性’是绝对不同的。商品的价值只是代表人们在其生产活动中的关系”,认为价值不是绝对的东西,不能把它看成独立存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价值及其相关范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是表征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身的目的和需要作用于客体,客体的存在和属性满足主体的现实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的程度,即为价值。价值既是客体属性的一种反映,同时又是主体对客体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因此,对价值范畴的研究,就不能仅着眼于客体及其属性,而应联系主体和其它有关范畴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人性、道德、真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而又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与西方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入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取向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在社会转型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价值是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客体自身的属性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而人们对客体的需要则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所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一、价值的性质、构成和特征 哲学的价值范畴是什么性质的范畴呢?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为是属性范畴,又是关系范畴。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客体对主体有用的属性,这时价值便是属性范畴,是客体的价值属性。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主体和满足他们需要的客体的关系,这时价值便是关系范畴。应该指出,价值范畴的根本性质是关系范畴,属性范畴是从关系范畴派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价值是反映主体对客体肯定关系的范畴,权力价值则是反映社会这个主体与权力这个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关系的范畴。所谓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产生和存在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之中,其对社会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权力价值主体的需要和权力价值客体的满足需要的属性的统一就是权力价值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杨菘 《理论界》2006,(4):87-89
何为价值的本质?本文认为,既不能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主体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也不能归结为客体的属性和效应,而应从价值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关系入手,来认识由此而引发的主体的目的性和客观形式或普遍形式的矛盾,这一矛盾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实践的合规律性的各种形式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价值哲学本质的依据。把价值的哲学本质规定为实践的合目的形式,为价值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的标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何为价值的本质?文章认为,既不能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主体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也不能归结为客体的属性和效应,而应从价值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关系入手,来认识由此而引发的主体的目的性和客观形式或普遍形式的矛盾,这一矛盾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实践的合规律性的各种形式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价值哲学本质的依据。把价值的哲学本质规定为实践的合目的形式,为价值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的标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一个多学科的范畴,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构成价值的主观因素在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对人的有用性;其客观依据在于它的属性、作用、用途。任何价值,总是反映着事物的客观属性和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一定关系,因此,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一切价值关系的主体都是人,一切价值都离不开人。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价值。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惟一的价值主体和价值享用者。然而,人同时又是价值的客体和价值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改造,是个…  相似文献   

9.
主体人的需要与客体健美操的属性和功能构成了二者内在的价值关系,而它的外在价值表现则是客体满足了主体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效应。健美操的价值是通过健美操活动来创造和实现的。健美操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依赖、交替作用的过程。健美操运动中的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健美操的发展、改进、提高过程,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则是健美操价值的实现过程。价值学研究对于健美操的实践运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的价值论     
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关系,或者说,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有用性、意义.在人的价值中,客体和主体都是人,所以涉及的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属性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有用性或意义.价值是关系范畴.关系的一方不是客体的全部,只是和主体需要相关的那些属性.这有关属性在发挥其相应功能时与主体需要形成满足与否的关系.所以,讨论人的本质,要以对人的属性的科学认识为前提,要在对人的本质即本质属性的全面的理解中来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属性.就关系的另一方面——主体需要而言,也只有在搞清楚人的本  相似文献   

11.
知识价值论     
知识是人类劳动和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和不断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把它称为“最可靠的财富形态”,“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 知识具有两种普遍属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科学性是指知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价值性是指知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的利益和需要。知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两种不同的属性。科学性是知识与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现教学价值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价值正像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一样,它标志的是教学现象中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教学价值主体是多元的,即社会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学价值客体有它自己的特性,也有它自己生成的逻辑。从教学价值客体的特性和生成逻辑看,教学价值客体能否满足教学主体的需要,取决于教学主体的活动,而学生主体的活动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价值的存在形态或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生活方式是主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反过来,它又是主体满足自身需要的方法或手段。换言之,生活方式既是主体自身的外现.又是主体认识观照的对象;既是主体自身的内在形态,又是满足主体内在需要的外在客体。可见,生活方式是一个主体性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客体性范畴。在主体和作为客体的生活方式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建构科学的生态环境发展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价值 ,是在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 ,它反映的是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满足与否的关系。马克思认为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价值目标 ,必须树立主体价值观、平等发展价值观和整体发展价值观等科学的生态环境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研究探讨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以期在全社会倡导、强化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一所谓价值,是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中对主体发生效用的属性。价值观则是对价值标准的评判和价值取向的认定。价值观形成后,支配着主体评判客观事物的标准;它的原则及其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利益和需要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价值观与世界观密切相关,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反过来,价值观也影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价值和价值体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对于任何一个对象来说,构成价值的主观因素,在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对人的有用性;其客观依据,在于它的属性、作用和用途。任何价值,总是反映着事物的客观属性和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一定关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刘明理,汤长胜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  相似文献   

19.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的本质是人类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对象来满足自身需要,创造自己历史的感性历史活动。实践的形式有内容形式、时空形式和关系形式。实践有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能动的主体对象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相统一;超越性和社会历史性相统一;以及社会意义属性这四方面基本特征。实践还具有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适应客观并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来支配客观;社会实践力决定社会实践方式,社会实践方式决定实践的关系形式,实践的关系形式作为实践条件又反作用于实践;根本性实践决定其他实践,各种实践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影响等多种规律。各种实践规律的综合构成历史的总规律或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