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青岛画报》2011,(12):58-59
8月20日-9月4日,为期16天的2011青岛国际帆船周在青岛举行,活动涵盖了帆船赛事、文化、商务、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活动。承载着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光荣与梦想的青岛国际帆船周,是青岛市在2008年奥帆赛后着力打造和精心培育的节庆品牌。第三届青岛国际帆船周的举办,延续了这座奥运城市的  相似文献   

2.
浮山脚下,夜色阑珊;钻石馆内,乐声悠扬。10月11日晚,由文化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啤地产协办,被誉为中国三大国际音乐赛事之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在青岛钻石体育馆开幕。以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为首的一系列重大音乐赛事先后落户青岛,再一次彰显了青啤地产高度重视文化艺术、注重引领岛城精神的责任与奉献。本次大赛,青啤地产之夜交响音乐会为赛事拉开序幕,更是充分展示了青岛作为音乐之岛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于丽 《青岛画报》2011,(9):66-69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更容易让外国人联想到青岛;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让身处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岛人一边排遣思乡之情一边品味地道家乡口味的啤酒。青岛的历史有120年,青岛啤酒的历史有108年,百年青岛孕育了这个百年品牌,它刻印着青岛的象征——栈桥的图案,华丽而低调地,走向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餐桌和宾馆宴会……青岛啤酒,不仅仅属于青岛,更属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青岛画报》2011,(5):33-48
青啤地产TSINGTAO总第08期May 2011是建筑,更是艺术!2011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分析单纯的震撼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以人为本中国公共空间的逐渐觉醒建筑的奢侈在于"奢侈的思想"青岛五月一起去看花开岛城春色从未迟春深似海色正浓偷得浮生半日闲春天岛城爬浮山  相似文献   

5.
《青岛画报》2011,(4):33-48
古今隐逸之山居古人云:"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山居字面解释是在山中居住,山中的居所,古时一般指文人墨客远离尘世的喧嚣,寻一环境优美的山中居住,取安静,自在的意思。当然山居也不仅仅是到山中居住的意思,诚如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南史·隐逸》所述,山居隐士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隐者不仕,不求出名,如果不是这样,那和在山中砍柴的樵夫和世间凡夫俗子又有什么区别。总结古人对于山居的看法,最主要的还是对"道"的感悟,以便达到怡然忘怀、齐同万物的那种精神境  相似文献   

6.
7.
《青岛画报》2011,(10):34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是我国也是山东省房地产市场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即纠正前几年过度市场化的倾向,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住房建设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发展,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住房政策理念向民生转变,在强调住房的市场经济属性的同时,也更重  相似文献   

8.
发行扬帆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纪念收藏品说明为庆贺并铭记2008北京奥运会暨青岛奥帆赛,受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委托,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依托青岛餐霞谷静心园有限公司、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一套以体现奥运扬帆、五洲传情为主题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纪念收藏品。相关情况作如下说明:纪念收藏品名称:扬帆情——第29届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9.
"由此开始充满光荣与梦想,跨越欧洲海域的冒险时代。"这句话对于大航海时代的忠实玩友来说,也许并不陌生。而现在,我们跟着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渐行渐近走进了大航海热潮。虽然无从去感受他们的艰辛与惬意,但怀着一种猎奇情节,我们继续聚焦他们,也开始了我们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11.
12.
想到青岛,就会幻觉似地听到一种声音,眼前便出现鸟翼煽动的轻微声响。在空中振翅的刹那,露出腹部柔软的白羽。六月,踏上青岛,出站便是大海,它没有浩浩然茫茫然的大气象,仅仅像一个不太大的湖,轻轻荡漾着,波动着——这才是青岛的特色。在海上冲浪,尖叫声和快艇划开的长长的雪白的浪路,不断迅疾地抛在身后。扬帆——我有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a national opinion poll of 1,000 adult New Zealanders which focussed on two questions: what are New Zealand parents currently doing to discipline their children, and what are the current attitudes of New Zealanders towards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home? Changes appear to be occurring i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of New Zealanders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home. Although smacking with the hand is still both approved and used as a common parental response to the misbehaviour of children of all ages, anything more severe is no longer part of the repertoire of most parents or the experience of most children. Further evidence of change is provided by data on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in the sample. Younger parents, current parents and the more highly educated a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using and endorsing the more severe forms of physical punishment that those who are older, have never had children or who have less education. Unlike the reported child-rearing practices of 30 years ago, parents today appear to be making use of a range of non-physical responses to misbehaviour and are more frequently explaining or discussing matters with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