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青岛画报》2011,(12):50
居住从来就不仅仅是建筑那么简单。所以规模,建筑密度,材质,甚至是奢华度,都不是居住的意义所在。它和生活有关,代表着宿主的精神追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历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无数文人骚客都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营造了无数人类居住梦想的话,那么当代文人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则道破中国人自古至今无法释怀的"山居"情结。在中国灿若星河的文化中,山是精神的象征,只有有精神内蕴的山,人们才会为之向往;只有在有精神内蕴的山上生活,那才是真正  相似文献   

2.
"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奇缘,与"木石前盟"不同的是它以语言和符号的形式直接出现于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故事进程中,从而对小说中人物产生了或强烈或微妙、或显现或隐蔽的心理暗示作用.用暗示心理学的某些理论来解读"金玉良缘",会给我们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作家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独特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歌德有一句名言:"一根最细的头发也有影子"。影子是光的爱人,因为有了光,世界才有了生命,是光线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光与影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变幻无常,正是光与影的相互搭配,让世界变得朝气蓬勃异彩纷呈,也为摄影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建筑都善于为光留出展示的舞台,而光的灵动多变成就了这些伟大的建筑,也成就了优秀的摄影家。  相似文献   

4.
陈越红 《学术交流》2001,(6):146-148
电影中的音乐不同于音乐会上的节目,不再是它原有的面貌,而开始它深刻的质变过程,它以特殊的力量再现"心灵的辩证法",从而达到真正的艺术效果,正是作为电影载体的音乐,导致了电影音乐观念的深度的消失与尝试着回到平面上来,并在同一时间内"现实效果"与脱离现实相结合,"幻想效果"与对情态的感染相结合,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5.
原始艺术被人们称为"亚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早期阶段.它的无拘无束的模仿,简单纯粹的情感,抽象、简约、程式化的艺术特点,让无数当代艺术大师叹为观止.艺术虽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光速一般变化的世界里,现代人对原始艺术仍然有一种感动和迷恋.这是对现代和后现代社会所缺失的东西的一种弥补,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并不是重新返回到起点.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和认识上去体验最初的精神追求.自20世纪,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启程,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不同流派用自己的风格来重新体验原始艺术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回归并没有完成,它需要在回归中去寻找人类更高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6.
对空间生产的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通常的理解,当我们谈到"生产"时,一般是指物质生产,而当我们提到"空间"之时,通常不言自明地是在地理学意义上而言的.那么,"空间"如何"生产"呢?看看我们身处其中的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生产"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以前我们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今天完全可以说"空间就是金钱",空间被作为一种可以增值的商品进行规划与出售就是"空间生产"最直接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8.
涂元生  谢欧  谢金贵 《社科纵横》2009,24(12):129-130,133
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居住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的活化石,是建筑艺术的奇葩。我们应该科学地吸收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在现代建筑中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如同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崇尚个性的年代,"格调"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格调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存在,然而再高、再隐秘的格调通常都得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无论形式如何体现,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在创造"格调","格调"反过来"创造"某个群体。当格调遭遇环保,或者当环保不可避免地与时尚生活相撞,环保的某种实质开始发生裂变。环保实则早已不再仅为概念,而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环顾我们的居住空间,小到环保材质、大到整体空间布局,洗练的线条、素朴的色调、别致的造型,统统都有种直击心灵深处的熨帖。有人说"—个人的格调高低程度,与他衣服中化纤成分含量成反比,与棉成分的含量成正比"。不按图索骥,不盲目跟风,坚持最真实的自我需求与鉴赏力,一个空间内的超级环保达人,必然以崇尚自我和崇尚自然为先,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居住者。  相似文献   

10.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