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莊賢普     
西方三圣,是佛教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及 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其中, 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和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代表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则代表喜舍.  相似文献   

2.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法莲花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相似文献   

3.
《今日辽宁》2005,(3):50
双塔始建于辽代晚期(约在1055年-1123年间),是中国佛寺采取双塔并立布局最早者,因其位于北宁市广宁镇古城内东北隅崇兴寺前,故称作崇兴寺双塔。崇兴寺双塔为砖雕八角筑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建筑,两塔坐北朝南,东西对峙,相距43米,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两塔形制、结构基本相同,但略有差异。其砖雕坐佛、胁侍菩萨、飞天、负重力士、伎乐人,精细栩栩如生,莲花、平座、斗拱勾栏、宝盖造型独特,脊兽、瓦垄、飞檐,风磨铜宝珠至今金光闪烁,风铃、风铎清脆悦耳。1988年,崇兴寺双塔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兴寺双…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佛教宣扬的阿罗汉果强调自我解脱,而菩萨果则一方面考虑自我解脱,另一方面要求帮助众生也获得解脱。从道德基本原则,即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而论,罗汉显然是以利己为根本目的,那么菩萨呢,其根本目的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或是两者兼之?这是一个涉及到佛教本质的问题。按照佛教徒自己的说法,菩萨果是自利利他,即两者兼顾。如《无量寿经》认为:“自利利人,人我兼顾。”《佛学大辞典》有所谓“二利”的概念,里面明确指出:“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之行,唯为自利,菩萨之行,乃兼利他。”这里一个“兼”字看来似乎使大、小乘泾渭分明,似乎大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不是像小乘以利己为根本目的,而是“自利利人”,而是“自利兼利他”。  相似文献   

5.
“慈悲者之城”,这个概念出自《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又称《大乘无量寿经》,篇幅极短,是敦煌遗书,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卷中,据分析是敦煌沦陷于吐蕃时期由吐蕃僧人法成依据梵文译出。这篇短经的藏文版据说也是出自法成笔下,《大乘无量寿  相似文献   

6.
观音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又称观世音菩萨、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是中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即便在国际上观世音菩萨也有  相似文献   

7.
莊贤普     
《青岛画报》2011,(11):108-109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佛教传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  相似文献   

8.
杨丹娜 《探求》2014,(5):5-9
"顺应世界大势",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我们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视角。我们要顺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大势,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与世界梦(即"世界人民的美好")的接轨;顺应世界新科技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大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潮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对观音菩萨展开研究,在宗教研究界恐怕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了。这位菩萨的确太知名,对他的信仰也几乎遍及整个亚洲。在我读过有关观音菩萨的专著中,于君方教授著的《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一书,立足于细节,着眼于全面地讨论了这位菩萨从印度走向中国,并一步步中国化的历程,堪称这方面研究的典范。从性别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尊于君方这样的女性学者为“女史”,这也更能凸显于教授  相似文献   

10.
诗意五台山     
印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山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化身,是释迦牟尼身旁的上首大菩萨,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所以,从汉文帝开宗,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元代诸帝、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皇帝都将五台山视为"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修寺建塔,祈福求盛,五台山也因此处处体现着皇家风范与浓浓的政治色彩。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更是趋之若鹜,求智开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诗史流变之大势可概括为“三源一流”。三源分别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儒家诗学体系,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诗学体系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楚骚诗学体系,而汉末建安时代是三源汇合的关捩点;从汉末建安迄近代中国则是诗史的一流时代,无论是对外在因素(哲学思潮、诗人人格建构、诗学理论、诗乐关系等)的探察,还是对内部结构(诗之体、诗之音、诗之象、诗之意)的关照,无不显示出本期诗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诗歌系统  相似文献   

12.
唐代妾侍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琰琰 《唐都学刊》2004,20(2):38-43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于妾侍问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 ,然而至今无人细细耙梳 ,表述成文。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属粗线条的勾勒 ,深入细致的断代研究并不多见 ,不少地方仍有继续发掘的潜力。唐代妾侍问题的研究因此有待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浙江博物馆、浙江师范学院和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浙江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二日在金华市举行。来自北京、江苏、广西、上海、安徽、江西、河南、山东、天津、贵州、浙江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太平天国史专家、学者九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人心     
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宋勇认为,这次党代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盛会。“李克强所作的工作报告,站位高,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全省发展大势;目标明,更加有利于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思路新,更加适应推进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措施实,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引辽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宋勇说。宋勇认为,从朝阳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好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响亮地奏起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为此朝阳要树立“六大新形象”,推进“六大行动”。“六大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个信佛的朋友,每次去寺庙烧香都要烧四根,而不是通常的三根,理由是“多烧一根,好让菩萨觉得我特别,格外记得我”。大臣之拜皇帝,那份善祷善颂,怕是绝不亚于信徒之拜菩萨,他们当然也希望皇帝和自己的关系与众稍稍有那么点儿不同,好让自己得到格外多的关照和好处。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应网络反腐而产生,其具有高政治性、强时效性、超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等特点,因此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必须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即:关注大事、把握大势;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灵敏高效、快捷畅通;把握规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去龙华寺观赏,见一位老太太在大殿前硬要八、九岁的外孙女向菩萨顶礼膜拜,自己还做着示范动作。年轻的妈妈也在一旁连拖带哄地要女儿学外婆样跪下磕头:“囡囡乖,磕了头菩萨保佑你。”但孩子好象并不理会长辈的一番心意,  相似文献   

19.
禅宗中有一段公案:赵州禅师在寺庙里当伙夫僧,一天正在做饭,忽然见文殊菩萨显灵,坐在饭锅上。赵州禅师就拿饭勺赶文殊菩萨,一边打一边还说:文殊自是文殊,和尚自是和尚。这个公案很可爱,我一直觉得画成漫画也许会烂漫而有机巧,却不能想像书法也能有此情状,直到近日看到刘健所写的佛字,真是诧  相似文献   

20.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0年新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新年祝福和诚挚问候!2019年,是对台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这篇纲领性讲话,深刻揭示了台湾前途命运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充分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关心关怀,是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