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西安明城范围内的现有建筑为调查对象,按照建造时期将其划分为历史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3类,运用建筑色彩抽样数据采集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西安明城现有建筑色彩构成。分析认为,西安明城建筑色彩体系由灰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三类系列色构成;整体以调和关系为主,又有色相、彩度、明度的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2.
潮州木雕简介 广东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潮州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潮州金漆木雕。  相似文献   

3.
对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目前面临的外观、构件、嫁接和"外买"四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价值,认为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认为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要善于提取和加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进行新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尝试。最后,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是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主要反映在题材内容上现实与自然相结合,色彩上幽雅朴实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运用不同的装饰类别和制作方法在质感、韵味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特征是从建筑装饰色彩的整体表现上、使用装饰颜色上、以及装饰色彩的本质上体现出来的。其装饰色彩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审美观念、装饰风格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作为物化的、精神的反映,在其形象化的过程中,实践着、丰富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使装饰色彩的实践变成了生命的意识和精神的寄托,具有伊斯兰教典型的色彩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所表现出来的装饰色彩的生命意识和装饰意味,既符合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又符合色彩艺术的创造本质。  相似文献   

6.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写生色彩、装饰色彩与建筑表现色彩三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仅进行写生色彩训练并不能满足 建筑表现的需要,应从装饰色彩中提取精华,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田传统民间建筑中的木雕装饰大多出自清朝,与中国其他地区保存下来的清代木雕一样,体现了清朝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的成就。这些木雕无论从装饰的部位、装饰的题材以及雕刻的技法等方面都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木雕的工艺面貌。透过木雕本身的艺术美,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木雕的时代背景,了解木雕与古田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趋吉避凶的世俗心理铸成古人的色彩观念,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也赋予民间美术色彩以多重表现功能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可以从地理环境、文化观念等方面找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前,浙江传统民俗生活内容较为丰富,渗透着浓郁宗教信仰文化,显现有神灵仙怪身影。那些神灵仙怪分别隶属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身份复杂、历史悠久。驱鬼避邪仪式折射出该地区传统民众对于生命平安、宁静祥和状态的追求。从那些纳吉迎福仪式,可以洞察该地区民众对于圆满、丰足生活的具体设想与期待。此外,那些占卜活动在该地区民众生活中曾是一种普遍、广泛的存在。总体来说,诸多宗教信仰文化曾深入浙江地区民众的生活,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持续、深刻的影响。文章略记1949年前浙江传统民俗生活中的仙踪神影、避邪驱鬼仪式、纳吉迎福仪式、占卜活动,为进一步研究浙江地方民俗文化提供参考。对文中所记录的传统民俗,期望后来的研究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2.
“唱新闻”是一种源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民间口头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南宋时期的浙东地区,清末民初发展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并盛行于象山等浙东地区。浙东“唱新闻”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邸报之兴盛及浙东繁荣的新闻传播活动为“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唱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与同源俗文化曲艺形式的民歌和“画新闻”比较而言,“唱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底蕴深厚、口口相传的传播优势,但在流传过程中也体现出其代表作品少、新闻传播功能减弱等不足之处。近年来,“唱新闻”说唱艺术逐渐向“宁波甬剧”“小热昏”等形式发展演变,同时创新地融合不同剧种和乐器,不断满足新时代民众曲艺欣赏的审美需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保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徽派民间家具主要分布在徽州古民居内的厅堂、卧室、书房和学堂以及祠堂等地方。这些分布在不同场所里的家具的设计,既实现了家具的必要功能和符合程朱理学的礼教要求,又照顾了个人的审美需求。在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徽商居于主导地位,文人是家具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捍卫者,而匠人使家具的设计具象化和物质化,通过他们的共同参与,完成了作为人...  相似文献   

14.
夹缬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印花染色工艺。唐代浙江地区民间的夹缬印染已是重要的手工艺活动,并从民间传入宫廷,通过上流社会加以传播。宋代夹缬在浙江的流传区域由盛唐时的浙西北扩展到了南宋时的浙东南地区。近现代以来,改变样式后的夹缬在浙南地区盛极一时,并且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条,从浙南夹缬审美特征的形成方面可以分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浙江商贩文化中“叫卖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叫卖歌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商品介绍手段;是商品经济发展年代的一种质朴的歌声,是最经济、最通俗、最普通的广告;是商品销售与民间文艺结合的广告词。流传于浙江的各行各业叫卖歌,为我们展示了其内涵丰富的叫卖文化,是我们研究浙江社会、民俗生活和商贩文化的最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浙江海岛民居的历史变迁来看,其格局、居住习俗与建房礼仪颇具地域特色,反映了丰富的民俗心理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浙江民间商会因其在获取信息和协调成员行动方面的优势而获得长足发展。与民间商会发展所仰赖的社会合法性相比当下我国民间商会发展的法律环境令人堪忧,行业协会与民间商会之间缺乏公平的竞争平台。因此,明确商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界定商会与政府的职能划分,规范商会活动及其法律责任,是创设商会发展良好法律环境的必要前提。民间商会构成中国法治的民间社会基础,其实践活动对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胡公大帝”的信仰作为一种区域性神祇信仰,已延续数百年,近年来,浙江各地关于胡公大帝的信仰又呈上升趋势,胡公庙的兴修层出不穷。文章对信仰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这一信仰圈对当地思想、文化、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概括出中国民间信仰体系的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在区域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13,33(3):24-38
北宋东京分布着大量的私人住宅,通过广泛搜讨各种史料,考订落实其位置分布,可以发现:私人住宅在东京内城的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现象;外城南部的住宅数量最多,北部次之,东部和西部的数量相当,均比较少,东南部的住宅较密集,西北部较荒僻;外城靠近内城城门的区位也聚集有不少住宅。私人住宅与其他性质的都市空间交错杂处。在"贫富混居"的表象背后,东京城还是存在着贫民区及其对应的富人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同区位的环境优劣及其造成的地价、房价的差异。黄金地段在流动中始终为富贵之家所拥有,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总体趋势,也是社会流动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一种映射。  相似文献   

20.
《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及节日文化如何弘扬的对策研究》是一个在调查基础上所作的应用性对策研究。它从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节日的类型及当下的趋势入手,对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尤其是如何弘扬传统节日中优秀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